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湘潮》1991,(9)
在衡南县棉织二厂,有一位职工信服的厂长——颜昌瑞。 1987年,当颜昌瑞学习结束回到衡南棉织二厂时,工厂已濒临倒闭:机器停转,人员四散,工人已有半年没有领一分钱工资了,厂里亏损20多万元,欠银行贷款47万元。望着萧条冷落的工厂,颜昌瑞想  相似文献   

2.
2005年3月,原广西柳州市电缆厂厂长,一位富甲一方、叱咤风云的重量级人物张军,被广西来宾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3年。判决一公布,电缆厂的工友们个个奔走相告,喜庆的场面犹如在庆祝工厂的新生。张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电缆厂的一些老工人向笔者讲述了这位厂长从发迹到落马的路程。●厂长平步青云,工厂连连亏损刚40岁的张军其实只有高中文化程度。1980年,他高中毕业后,因为有个担任地区行署专员的父亲,所以并不像其他待业青年一样着急四处找工作。他在家里闲了两年,就被安排到柳州味精厂当工人。张军对这个工作十分不满,干了不久…  相似文献   

3.
漫画幽默     
不缺检查团 某厂几乎每天都要接待名目繁多的检查团,不胜其苦。这天,又一个大型检查团来厂。在座谈会上,检查团团长问厂长: “你们厂目前最缺什么?最不缺什么?”厂长马上回答:“一缺电,二缺钱,三缺高级技术员,就是不缺检查团!”  相似文献   

4.
据报载:黑龙江阿城市有两家工厂的职工争抢徐贵当厂长,市委只好让其担任两个厂的厂长,工人们为此燃鞭庆贺。为什么职工都这么希望徐贵当厂长?原因是他在治厂经营上有办法,能让亏损企业起死回生,而他的工作条件却是“三无”:无专车、无手机、无秘书。他当厂长9年,没报销过一张车票,冬夏进城开会都是搭厂里卡车。这对一个全市“明星企业家”来说似乎是异常的。他在生活上从不搞特殊,至今仍住12平米的平房,工资仅是普通一线工人的一半。这种速见实效而又廉洁勤政、倾心事业的厂长怎能不受职工拥戴?显然,这种类型的干部是群众高…  相似文献   

5.
地处鄱阳湖畔的都昌县,是我省进行综合改革的试点县。在干部制度改革中,加强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一)打开了用人的狭隘眼界,促进了人才的开发和起用。县委在广泛的理想教育和多点、多模式的试验基础上,对新干部一律废除终身制,实行招聘制。各部、委、办、局和工厂、乡(镇)编制规定的干部,可以从干部、工人、农民中招聘。比如,二轻局的十二个工厂中有十一个厂从工人中招聘新厂长。乡一级的领导班子中有二十  相似文献   

6.
大山里的创业者●郑晓霞王娜,原是白山市湾沟林业局人造板公司三分厂厂长。1992年,曾经红红火火的人造板公司变得死气沉沉。产品堆满了仓库,卖出去的货要不回一分钱。不得已,公司宣布停产,工人放假,600多名工人带着留恋的心情离开了工厂。两年后,湾沟林业局...  相似文献   

7.
激励之道     
查理·斯瓦伯担任卡耐基钢铁公司第一任总裁时,发现自己管辖下的一家钢铁厂的产量很落后,便问厂长:“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产量总是落后呢?”厂长回答:“说来惭愧,我好话丑话都说尽了,甚至拿免职来恐吓他们,可他们软硬不吃,总是懒懒散散的。”那时日班工人即将下班、夜班工人就要接班。斯瓦伯向厂长要了一支粉笔,问日班的领班:“今天炼了几吨钢?”领班回答:“6吨。”斯瓦伯用粉笔在地上写了一个很大的“6”字后,默不作声地离开了。夜班工人接班时,看到地上的“6”字,好奇地问是什么意思。日班工人说:“总裁今天过来了,问我们炼了几吨钢。领…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当前私营工厂工人要求改善待遇,部分工厂工资过高或劳动纪律废弛、厂长不能指挥工人等问题,为了解决资本家对我党现行政策的怀疑与顾虑(主要是怕无限制增加工资,怕工人不听指挥,怕征税过重,部分的怕我们不能真正实行劳资两利政策,以  相似文献   

9.
某企业连年亏损,5年换了四任厂长,每任厂长都成了“穷庙”中的“富和尚”。“富和尚”们混不下去了,一个个便鞋底抹油一溜了之,职工怨声载道,企业濒临崩溃。而第五任厂长下车伊始,却大张旗鼓地抓干部队伍廉政建设,他提出:“怎样算廉政,大家可以向我看齐!”全厂肃然,继而掌声雷动。一年下来,工厂起死回生,一派生机。  相似文献   

10.
想起了冯妇     
不久前笔者去一家企业 ,想找厂长了解一些事情 ,但不巧的是 ,办公室的一位同志告诉我说 :厂长正好有事外出 ,让我明天再来。次日 ,因还是没有见到厂长 ,便问办公室昨天那位同志 ,厂长是不是出了远门?可这位先生却吞吞吐吐 ,似有难言之隐。一再追问 ,他才告诉我说 :厂长受车间工人之请 ,帮他们修理机器去了 ,并且已经修了整整四天。我责问他昨日何以不如实相告?这位同志挺尴尬地说 :“修理机器是粗活 ,倘让外人得知厂长去做这事 ,岂不让人笑话!”说实在的 ,当我听了这位同志的一番理由 ,真有点儿瞠目结舌了。一厂之长去帮助修理机械设备 ,…  相似文献   

11.
责任感,事业心和“冒险精神”─—记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第三毛纺织总厂厂长、党委书记荣文彬荣文彬同志是一九八五年九月受命担任内蒙古第三毛纺织厂厂长兼党委书记的。从一九五七年成为第一代蒙古族钢铁工人算起,在几十年的企业生涯中,荣文彬同志从工人做起,...  相似文献   

12.
[案例]从2002年开始,中国开始大面积缺电。全国共有12个省、市、区出现拉闸限电现象。进入2003年,又新增4个省份,全国已经有一半省份缺电。到了2004年,电力需求受G D P增量拉动继续增长,缺电省份扩大到24个。号称中国水电第一大省,也就是两年前被一些人认为“电多了,不宜再上新的水电项目”的四川省,2003年上半年拉闸限电达到5万多次,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当年冬天,破天荒地从华东地区购买两亿度电入川救济。面对2002年以来的大面积缺电,国家决策部门一改几年前的“慎重”态度,除了接连批准巨、大、中型水电站建设外,还新批了…  相似文献   

13.
罗志雄,1997年被评为研究员级高工,获国务院政府津贴;2000年被评为航天科技集团有突出贡献专家;2001年被评为四川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好厂长”。管理重民治,依靠职工办企业7111厂是一个有近3000名职工的三线调迁企业,承担着国家重要的型号产品科研及批量生产任务。工厂自1995年从大巴山腹地调迁到了温江县城后,企业面临着三难:一是贷款修房,债务沉重,融资困难;二是军品任务少,民品无批量,企业发展困难;三是环境、观念变化大,企业稳定困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处理企业党政关系的历史及其经验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国共产党处理企业党政关系的发展历史1、民主革命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企业 ,形成了厂长负责下的集体领导体制。1934年3月刘少奇发表《论国家工厂的管理》 ,提出成立厂长、党支部书记、工会主任组成“三人团” ,并由厂长负责 ,实行“完全的个人责任制”。同年4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和中共中央组织局分别颁布了《苏维埃国有工厂管理条例》、《苏维埃国家工厂支部工作条例》 ,确立了“三人团”领导体制。如工厂设有政治委员 ,他必须参加三人团会议 ,并有最后决定权。①抗日战争时期 ,为了克服…  相似文献   

15.
一个行将倒闭,连不少本县成名的厂长、乡镇党委书记都不敢接手的县化肥厂,在一位出身操作工人的“带头人”手中,经过十年的发展壮大,成为名列全国同行业第七的“德齐龙”。这里面固然有社会发展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领导者起了关键的作用,这也是我们事业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木制品行业从整体上来看都不太景气,但敦化市木器厂,经济效益却一直很好。这个仅有360人的小厂去年年产值高达1000万元,上缴利税超100万元。工厂依旧,设备依旧,工人依旧,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记者就此采访了该厂厂长张法政。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虽有不少文学作品在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读者群中获得好评,但像《大厂》(载《人民文学》1996年第1期,作者谈歌)这样,反映工厂生活而能受到普遍欢迎、产生轰动效应的,还没有过。那盛况,有点儿像17年前《乔厂长上任记》问世时的情景。 《大厂》写的是某市一家有2000职工的国有企业,因前厂长私吞公款留下亏空,更因面临诸多难点,陷于窘困境地:外欠的帐要不回来,来讨债的赖着不走;老劳模患重病硬撑着不肯住院,小家属做手术得借助众人捐钱;一些工人情绪浮躁,有的偷原材料外卖,有的砸财务科撒气;总工程师心神不定,发明创造因无资金推不上去,想调离工厂另谋出路;就在年关逼近之时,为跑业务壮门面而留下的唯一一辆高级轿车丢失……作品把工厂方方面面的“窝心事”,像打折扇似地一瓣瓣铺展开来,将大大小小的矛盾冲突,如扇骨般都归结到一厂之长吕建国身上,通过他之所历所感,描绘了厂内外众生相,映现了当今的浮世图。  相似文献   

18.
从知青到军人,从军人到工人,从工人到厂长、董事长。30年来,陈江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风雨中前行,怀揣创新激情,绘就今天宁江(集团)灿烂的篇章的同时,也勾勒出他的一段不凡的人生履历。  相似文献   

19.
“大道理”     
早晨,上班铃响过,厂长迈着四方步走进办公室,茶还没泡上,二车间的工人小王就找上门来:‘厂长,这两天各区的职工业余大学正在招生,请您给开封介绍信,我好去报名。’厂长一听,眉头顿时紧锁:‘唉,我说小王哪,你们年轻人就爱赶时髦,看别人上大学就眼馋!你是工人,要以工为主嘛!’  相似文献   

20.
催收货款原本是理直气壮的事。哪儿有提走了人家的货,不给人家付款的道理呢?然而一位厂长附耳与人言曰:“催不得,一催人家就要把货拉回来。”事情过去好多天了,别的已记不清,这位厂长那几分诡秘、几分愁苦的脸。却依然记得。怎么解释这位厂长这附耳之言呢?原来这个工厂生产的产品,花色样式陈旧,质量不过关,商业部门百般销不出去,压库压得厉害,以至资金收不回,银行不贷款。好端端循环的“水”,就这样塞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