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一整体之中,以人为本占据着核心位置,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所在.这就意味着,科学发展观的全部内容都应当以之为统率,为指导,为要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五个统筹以及具体的发展战略等等,也都应当紧紧围绕着它来进行.因此,正确理解以人为本,乃是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贯穿科学发展观的一条主线,体现在科学发展观的各个方面。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必须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进一步明确"以人为本"的科学涵义、基本要求和重要地位,这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发展离不开实事求是,发展要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根本.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环境法体系之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国涛 《法学评论》2004,22(4):97-102
科学、历史地考察发展观 ,有利于深入理解新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从法制的角度来看 ,与这一科学发展观关系最为直接的是环境法。在新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环境法体系进行创新 ,是 2 1世纪初叶我国环境法制发展的大趋势 ,有益于环境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5.
王首敏 《政法学刊》2004,21(6):88-91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世纪新时期的公安高等教育,促使公安高等教育能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走速度、规模、质量、效益全面发展之路;就要树立执政为民、求真务实的校长政绩观。  相似文献   

6.
张国臣 《中国司法》2012,(5):110-112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积极探索推进绩效考评,科学构建检察绩效管理文化,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一、管理理念必须实现向人本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一所学校就是以学生为本。学校规章制度要围绕着如何培养学生、如何教育学生、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制定。根据这一要义,学校在对犯错误的学生实施处分时应以育人为目的,充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2003年lO月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他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在打击贪污贿赂犯罪的同时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贯彻于办理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如何实现执法行为规范化,实现以人为本与打击犯罪相统一,是广大反贪干警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一、“十一五”规划的提出和内容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这一重大战咯思想由理念全面转化为实践的第一份“五年路径图”。针对“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会突出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律师业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0.
实现美好生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所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美元,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设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须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然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的质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就是要“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美好生活”。因此,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1.
白马京 《中国司法》2008,(11):50-5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本质、最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科学发展观运用渗透到队伍建设中,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中心,深人地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才能使我们这支队伍永远保持生机、活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他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在打击贪污贿赂犯罪的同时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贯彻于办理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如何实现执法行为规范化,实现以人为本与打击犯罪相统一,是广大反贪干警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深入实践科学监管理念,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为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智慧和力量。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全局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当今时代发展变化对党的发展理论的新要求,是对邓小平"硬道理"的创新与丰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以人为本是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的价值追求所在,全面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所在,协调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要求,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环境法律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栋  胡欣宇 《行政与法》2006,(2):125-127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从法制的角度来看,与科学发展观关系最为直接的是环境法律体系。科学发展观也为环境法体系的创新和完善提供了基本理念。结合这一理念和法学、哲学等理论,从法理到宪法以及环境法律制度的不同层面,实践和完善环境保护的“代际公平”、“预防优先”、“公共委托”等环境法律制度,是我国应对环境危机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7.
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改革完善检察工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检察工作是全方位提升检察工作水平,确保检察事业健康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检察机关全面协调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实现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提高服务大局水平,关键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王德柱 《江淮法治》2009,(13):56-57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人大工作,就是要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人大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式,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依法履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贯穿于做好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始终,贯穿于加强人大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的始终,使人大工作的各个环节都紧扣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体现以人为本这一核心,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基本要求,坚持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真正做到用科学发展观统揽人大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许浩 《广东法学》2008,(2):41-45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蕴涵了丰富的人权哲学。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举措.不仅使得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而且人民享有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人权和基本自由。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发展,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