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丽芳 《工会论坛》2010,16(5):149-150
夏目漱石的作品《心》是读者甚为喜欢的作品之一。可以说这部小说中包含了夏目漱石所有的追求与哲学思想。《心》中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反映出了作者悲观厌世的思想世界。  相似文献   

2.
2010年美国作家杰奎琳·凯利的《女孩的进化史》成为美国纽伯瑞大奖的银牌作品。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卡波妮娅·维吉尼亚·塔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本论文尝试运用女性主义理论,从作者杰奎琳·凯利关注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他者地位,女主人公卡波妮娅·维吉尼亚·塔特独立的性格以及她对父权制度的反抗三个方面,探究《女孩的进化史》所俱有的女性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3.
《爱玛》被认为是奥斯丁六部小说中最成熟的作品。女主人公爱玛由于对自己的聪明才智过分自信而妄图干涉他人生活,但却屡屡犯错并陷入尴尬境地。小说主人公的塑造选取独特视角,让读者能够全面和立体地解读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同时也反映出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热爱生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小说主人公在近乎残忍、险象环生的恶劣环境之中,与寒冷、饥饿、伤病、野兽乃至自我奋力抗争,虽然丢掉了辛辛苦苦淘来的金子,但最终摆脱了死亡的威胁,赢得了最后的胜利.由小说主人公的经历,人们得到了坚定信念、笑对孤独、学会取舍三个方面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5.
薇拉·凯瑟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本文简析了薇拉·凯瑟在其小说《一个迷途的女人》中对女主人公的塑造.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指出作者在小说中的话语有受男权文化影响的倾向;并且从当时的社会现实与妇女的经济地位指出女主人公“迷途”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小说《伊芙琳娜》是18世纪英国女作家范妮.伯尼的代表作。伯尼在小说中有意将男主人公奥维尔勋爵边缘化。从小说的叙事和人物塑造这两个层面来看,女小说家对奥维尔勋爵的这种边缘化处理别有深意,反映了伯尼巧妙利用男权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文学创作传统曲折隐讳地释放女性被压抑的欲望。  相似文献   

7.
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以家族史的写作方式转喻民族历史,众多人物的命运轨迹交错出20世纪的中国史。小说中的女性们,尤其是上官家的女儿们,因其生物学上的"血缘混杂性"而获得特殊的象征意义,成为代表包括破产农民、兵丁、流民,以及西方启蒙资源等整个民间社会的象喻,在叙事结构与表意功能上补充着核心主人公母亲上官鲁氏,丰富了小说叙事结构的调性。因此,她们的选择、结局、命运走向,尤其是她们在20世纪中国史里与各种现代性元素的关系,整体上暗示了民间社会的遭遇。  相似文献   

8.
艾米的《山楂树之恋》本身是一部网络文学,通过网络传播。2010年张艺谋导演将这部小说改编成了电影,受到了影迷、读者等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而书中主人公静秋和老三的人物性格、命运也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而本文正是通过对主人公性格、命运的分析,阐释出文本主角性格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相似文献   

9.
中唐传奇经典作《霍小玉传》和《李娃传》都是讲述文人与妓女的爱情故事,但故事结局一悲一喜相差迥异.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差异折射出双方爱情的开始就已注定了结局.本文就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分析及作者的创作目的浅探角色相同的爱情故事的不同结局的原因,试以给我们后人总结些许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欧·亨利短篇小说《爱的奉献》及《供应家具的房间》的解读,对比研究了两篇小说的不同形式、风格、及特点。在第一篇中对其以人物的谎言来记叙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征及情感,让读者体会到了主人公善意的谎言是一种爱的奉献的真实目的。在第二篇里小说家采用对物体细腻的描述,通过嗅到屋子里发霉的气味又反衬感受到的一阵浓烈、甜蜜的、男主人公情人所偏爱的木犀草香味。此外,欧·亨利在这两篇短篇小说里灵活地运用谐音、双关、比喻、及拟人等修辞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谎言善意真爱永无悔"可以用来概括第一篇小说的中心思想;而以"闻香识梦殉情不归路"勾勒出第二篇的主题。从谎言  相似文献   

11.
《镜花缘》与《再生缘》都以大多读者所关注的才女为主要人物,描写了两位女主人传奇不凡的经历.《镜花缘》中的唐小山与《再生缘》中的孟丽君同为才华横溢的女性,都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是命运和结局有一定的差异.文中从唐小山与孟丽君两位人物的社会地位、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上进行对比,分析两位女主人公不同结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林黛玉将李商隐诗句"留得枯荷听雨声"引作"留得残荷听雨声"。各版本《红楼梦》均将黛玉引句写为"残荷",李商隐原诗在各版本中均作"枯荷","枯"、"残"之异并非版本异文所致。《红楼梦》对李商隐诗句的多处引用说明曹雪芹本人对李商隐诗歌十分熟悉,不会出现记忆误差,"残"当为曹雪芹有意改之。"残荷"在荷花生长阶段上更符合故事发生于秋天的时间背景,并与林黛玉的感伤性情相契合。一字之异体现出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炼字锻句"的手法,以及清代小说创作的文人化倾向。  相似文献   

13.
石评梅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因爱慕梅花自取笔名石评梅。在《语丝》、《晨报副刊》、《文学旬刊》、《文学》以及她与陆晶清参与编辑的《妇女周刊》、《蔷薇周刊》等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和剧本。她与高君宇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作家和革命活动家,他们用生命谱成了一曲震撼人心的爱情悲歌。她去世后,其作品由友人编辑成《涛语》、《偶然草》两个集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男主人公裘德对事业和真爱的执著追求,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出身贫下,但意志坚定、勇于奋斗的知识青年,从而使其人物形象在现代社会得到重新解读:虽然他最终失败了,但他仍是一个英雄,尤其是他的执著精神值得现代人学习。  相似文献   

15.
《柳毅传》是唐传奇中以神话传说为题材,别具一格的一篇小说。其主题思想是通过主人公柳毅的经历与遭遇,表达了作者崇高的生活理想,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闪耀着人格美与生活美的理想光辉。这种主题认识突破了传统的批判包办婚姻,肯定自由爱情的观点,是一种新视角下的阐释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美国当代作家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美国是一本畅销书,产生了轰动效应,并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本文具体剖析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性格特征,和他从憎恶虚伪、追求纯真到最终屈从社会现实的心理历程,揭示战后美国一代青少年孤寂、彷徨、痛苦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7.
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色》,出色地继承前辈南方黑人女性文学的优秀传统,将主人公茜莉塑造为一个重要的象征,用来揭示黑人妇女所受的双重压迫,即既受白人的压迫,又受黑人男人的奴役.由此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作为两条并列主线架构起这部颇具批判意味的现实主义小说,进而沃克就解决这两大社会问题做出了积极的开拓性探讨,提出了其著名的妇女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两部小说《城南旧事》与《吉祥时光》的具体文本分析,探讨了小说中父亲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及时代精神的变迁给父亲形象的塑造带来的影响,对两部小说作品中的父亲形象的文化意蕴进行了探讨描述,论文指出:《城南旧事》在五四精神的影响下,追忆父亲的眷恋中仍有着“审父”情结;《吉祥时光》中的父亲形象,是作家文化寻根过程中寻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女勇士》是美籍华裔女性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之一,其蕴含了性别创伤、历史创伤、种族创伤和文化创伤的书写.借助创伤记忆理论,对汤亭亭《女勇士》中的创伤书写再分类,从创伤的代际传递、创伤和身份危机及创伤和文学创作三方面分析可见,主人公的创伤来源于上一代人创伤经历的传递和作为华人在美国社会身份认同的焦虑,而文学创作则成为主人公...  相似文献   

20.
当代美国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西斯内罗斯深切关注奇卡纳人民在后殖民语境中遭遇的文化,身份,性别,阶级问题,创作了一部自传体女性成长小说《芒果街上的小屋》。小主人公埃斯佩兰萨最终摆脱灰姑娘的命运,去找寻自己的房子揭示出奇卡纳女性的未来生存之道,即不依付任何外界势力而求得女性身份认同和女性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