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问一下你:"吃过药膳吗?"估计大多数朋友没有吃过,可能连药膳都很少听说过。其实,药膳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起源于传统的饮食和中医药食疗文化,也是我国中医药学所包含的内容之一。药膳是在中医药、烹饪学和营养学结合下,将中药药性与食物相互搭配,采用我国饮食烹调技艺制作出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  相似文献   

2.
先说说"节" 年节是中国人过的最大的一个节.我们先说说"节". 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饮食现象,我们吃的主食,北方为面,南方是米,都是草的果实.  相似文献   

3.
绿色走廊     
《新疆人大》2011,(10):47-48
六种不当吃法引秋乏民间有句俗语"春困,秋乏,夏打盹儿。"但有没有想到过,疲倦也许会和我们的饮食结构有关系呢?下面的六大饮食错误可是会让你在秋天越吃越乏的。吃得过少早餐是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如果早餐吃得少,会使人精神不振,降低工作效率。长期不吃早餐还会使人变得疲倦无力,头昏脑胀,情绪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鄂璠 《小康》2013,(1):62-66
2012~2013中国饮食小康指数:78.9国人最重视的"吃的问题"是口味、安全与营养。在口味方面,国人最爱"辣"的味道,最喜欢的中外菜系分别是川菜和韩国料理。对于饮食安全与营养的重视超过了食品价格与饮食健康,89.3%的受访者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从不参考饮食营养类书籍的受访者还不到一成  相似文献   

5.
慎己所好     
正有清一代,皇帝吃个饭、用个膳,讲究也是蛮多的,其中就有"吃菜不许过三匙"的家法——皇帝如果吃哪道菜一旦超过三口,执法太监就会高喊一声"撤",这道菜立马就被撤下,而且十天半月之内,即使皇帝再想吃这道菜,也不会出现在膳案上了。对皇帝定下如此严格的家法,据说是因皇帝的饮食嗜好也是"核心机密",不能为外人所知,再亲近的人也不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6,(1)
正19.6%的受访者一直在控制饮食,56%的受访者有时候会控制饮食,15.9%的受访者已经开始计划着要控制饮食了,然而,你真的会科学合理地控制饮食吗?"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恐怕这是每个人从小就谨记的饮食"规则"。如今,细细咂摸,这一"规则"实际上是对进食的"质"与"量"进行了一定的约束。但是,对于饮食的控制,到底何为科学而适度,何为盲目而过度呢?是  相似文献   

7.
绿色走廊     
改善情绪的"饮食处方"烦躁者的饮食处方:要多吃含钙、磷的食物,如可多吃花生(含钙量多)、牛奶、大豆、鲜橙、牡蛎、蛋类(含磷较多)、菠菜、板栗、葡萄、土豆等,且  相似文献   

8.
大众健康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基石,疫情使"餐桌革命"再次成为社会热点。"餐桌革命"既要明确"吃什么",也要明确"怎么吃"。传统饮食文化教育不足、不健康的饮食行为等不仅会造成过度浪费,也给国人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对此,在饮食教育、食品安全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还应借疫情防控推动公众健康餐饮理念、餐饮文化的觉醒,实现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反对铺张浪费为目的的"餐桌革命"。  相似文献   

9.
小康社会的第一个标志,就是饮食小康,吃什么,怎么吃,关系到民众的生活质量,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命运。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是否能吃饱?是否能吃得安全?是否能吃得健康?政府在吃的问题上管理得怎么样?《小康》将首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为你提供中国饮食小康指数。  相似文献   

10.
"户太"冰葡萄一年开五次花、结三次果,立冬时,葡萄挂满枝。有人说——葡萄也许人人都吃过,但要说一年中多次结果,并且是在隆冬时节仍能挂满枝藤的"冰葡萄"想来很多人未吃过,而用这种葡萄酿成的冰葡萄酒就更是稀有和珍贵。据说,1794年冬季,  相似文献   

11.
《新疆人大》2010,(7):48-48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营养。我们每个人的样子可以说是"吃"出来的。这里有一个均衡营养与健康饮食的关系。卫生部通告全民的饮食八原则为:第一是食物多  相似文献   

12.
程衍方  潘益杰 《小康》2005,(2):51-51
小康社会的第一个标志.就是饮食小康,吃什么.怎么吃,关系到民众的生活质量.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命运。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是否能吃饱?是否能吃得安全?是否能吃得健康?政府在吃的问题上管理碍怎么样?《小康》将首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的你提供中国饮食小康指数。  相似文献   

13.
绿色走廊     
六种不当吃法引秋乏民间有句俗语春困,秋乏,夏打盹儿。但有没有想到过,疲倦也许会和我们的饮食结构有关系呢?下面的六大饮食错误可是会让你在秋天越吃越乏的。吃得过少早餐是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如果早餐吃得少,会使人精神不振,降低工作效率。长期不吃早餐还会使人变得疲倦无力,头昏脑胀,情绪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郑群 《创造》2007,(1):64-65
中国人善于在极普通的饮食生活中咀嚼人生的美好与意义.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地庆贺一番.  相似文献   

15.
刘光前  刘逸 《新东方》2010,(3):35-38
饮食是生命之本。饮食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饮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们在解决果腹问题以后,必然要求吃得好、吃得美、吃得有品位,吃的文化也不断发展丰富起来。饮食文化也叫烹饪文化,顾名思义,饮食是由饮和食构成的。饮通常指茶、酒及其他饮品;食专指主食和副食,而最受重视的则是菜式。人们在吃出文化的同时,也把对饮食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美学的层面,即从味感美学的高度去欣赏和评价饮食。  相似文献   

16.
在浙江省舟山市葫芦岛,一天最热闹的时光莫过于船靠岸时,一天只有一趟。"岛上没有米、油、菜可买,只能通过政府的‘菜篮子’工程预定物品,通过船运进去。"船长说。小岛也没有路灯,托老所的老人吃过晚饭后便洗漱休息了。托老所所长竺赛君感叹:"我68岁,再过几年也做不动了,不知那时会有谁来照顾我们。"如何解决偏远海岛的基本养老服务难题,摆上了2021年浙江省民政厅的日程。2021年5月7日,为期3年的"海岛支老、一起安好"行动启动。  相似文献   

17.
刘彦华 《小康》2022,(2):52-54
"民以以食生为存天的."饮食不仅是人类赖物质条件,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从稀粥配咸菜到鸡鸭鱼肉样样齐全,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百姓的餐桌虽然不大,却见证着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新的一年,国人的餐桌发生着怎样的变化,人们对饮食、营养、食品安全又有着怎样的期待呢?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13年浙江省政府把"实施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以来,浙江省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广大家长和学生食品安全获得感明显增强。"现在,孩子在学校吃饭,我们非常放心!"杭州市外国语学校寥寥的母亲袁女士说道"。自政府实施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以来,学校家长微信群里的家长们就再也没有为孩子们的饮食担心过。"  相似文献   

19.
元旦谜趣     
2005年,在“吃”这件事上,大部分人的关注点都被食品安全所吸引了。苏丹红、孔雀石绿、禽流感……这些食品安全问题让吃得平安成为人们最大的希望。其实,健康饮食包含更丰富的内容,许多食物的营养还有待于被发现。在2006年,老百姓日常最关心的“吃”会呈现出什样的新趋势,如何才能吃得更好、更健康,专家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21,(7)
正"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努力像打造营商环境一样打造创新环境。"2021年,吉林省政府工作的第一项就是着力依靠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吉林振兴发展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必须聚焦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2021年1月25日,在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时任吉林省代省长韩俊作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