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长征胜利75周年,全国各地都在举行各种仪式、活动来纪念中国红军的壮举。8月23日,在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的组织下。“学党史重走长征路”活动启动仪式在“红军长征第一村”长汀中复村隆重举行。我馆部分干部职工作为重走长征路活动的第一组人员参加了这个仪式。仪式结束后,大家参观了红九军团指挥部旧址观寿公祠,了解了当年红军松毛...  相似文献   

2.
《福建党史月刊》2011,(20):F0002-F0002,F0003
“学党史重走长征路”活动是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窒举办的全省党史系统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以“学党史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组织全省150多名党史干部重走长征路。亲身体验,切实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力量。 这次活动从8月23日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长汀启动,分广西、贵州、四川、甘肃和陕西五路沿当年红军长征路线接力重走,在重...  相似文献   

3.
田家山 《新长征》2006,(10):14-16
长征,对许多人来说至今记忆犹新。长征,中国革命征程上最为壮观的一页,它扭转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更创造了全人类都为之景仰和钦佩的长征精神,它对中国和世界的深远影响,早已写进中国和人类的辉煌史册。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全国党刊研究会组织了10多家地方党刊社重走长征路联合采访团,作为采访团的一员,我有幸重走了贵州境内的长征路,领略了当年“西风烈”、“霜晨月”、“雄关漫道”、血战娄山关、四渡赤水炮火连天的岁月。  相似文献   

4.
正红军长征是一段早就定格的历史。1936年10月三军会师大西北,标志着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已经划上了一个句点。但红军将士用生命书写、用热血铸就的长征精神,却跨越时空代代相传、走出国门处处开花,不仅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宝贵遗产与不竭力量,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持续产生深远影响。与此相应的,沿着当年红军艰苦转战的足迹重走长征路,早已形成一股持续发酵的热潮,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综观几十年来重走长征路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9月21日至27日,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学党史重走长征路”第四组来到了甘肃。本着“体验长征、传承精神”的信念,我们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感受到了腊子口战役的豪壮艰辛、俄界会议的果敢英明、红军西路军最后一战的凄然壮烈以及会宁会师的胜利喜悦,感受到了长征精神的博大精深。尤其是来到天险雄关腊子...  相似文献   

6.
遵义,一片红色的热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激战娄山关、再占遵义城,当年红军长征路上的一处处红色经典,留给后人许多红色记忆。6月15日到21日,笔者参加全国党刊“重走长征路走进红色贵州”联合调研采访活动,重走当年的红军长征路,亲身感受革命传统教育,对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时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一始终不变的宗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人》2011,(12):8
<正>重走长征路,永远跟党走。6月23日,宁夏电力公司领导集体和百名党员员工一道沿着红军长征行进路线,高唱革命传统歌曲,步行翻越六盘山,缅怀革命先烈,庆祝建党90周年。为纪念建党90周年,宁夏电力公司组织了此次"重走长征路、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大党日"集体组织生活,由公司领导班子集体与公司百名党员员工组成登山队伍,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线路步行登上六盘山。红旗招展,红歌嘹亮。行进中共产党员们高举国旗、党旗和国家电网旗帜,  相似文献   

8.
重走长征路的报告陈靖编者按《重走长征路的报告》一文,是三次重走长征路、原红二方面军陈靖将军撰写的。陈靖将军当年在长征途中就一面打仗一面从事宣传工作。196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6年9月4日,陈靖将军不顾70高龄,在江西瑞金踏上“重走长征路”的途...  相似文献   

9.
6月12日,“重走四川境内红军长征路”第四路采访组(红四方面军川陕革命老区路线)来到了川北古城阆中,开始了我们重走长征路的征程。  相似文献   

10.
2011年8月23日上午,“学党史重走长征路”活动启动仪式在“红军长征第一村”龙岩长汀南山镇中复村隆重举行。全省党史系统党员干部和南山镇干部群众100多人参加。我作为一名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我内心既期待又兴奋,期待的是想看看当年红军战士长征所经历过的地方的真实环境是什么样子,兴奋的是能亲...  相似文献   

11.
红一方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过去没有人提出过疑问。2003年两位英国人宣称“重走”长征路,对红一方面军长征里程提出质疑,认为只有一万二千里。本文根据1936年红一方面军政治部编制的《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经过的地点及里程一览表》的数据,结合老红军的长征日记中的数据,以及有关档案资料,进行分析对比、推算,认定红一方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可能的,绝对不是夸大之辞。  相似文献   

12.
<正>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就已经拥有了一支"制信息权"的无线电侦察部队。他们能破译敌人当时的密电码,掌握敌人最高层、最直接、最核心机密,为红军成长壮大和长征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2016年10月,笔者应湖南城步县的邀请,再次重走长征路,追忆红  相似文献   

13.
罗开富同志(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日报》原副总编辑)曾经沿着红军长征的道路,徒步走完全程,写下了300多篇《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罗开富同志再一次以其重走长征路的切身感受,为我们诠释永镌史册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4.
长征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和烙印,重走长征路不是单纯复制当时的路途,而是希望在这路途中探寻依然留存的红军精神和几十年后那里发生的翻天变化。  相似文献   

15.
2011年9月21日至27日.省委党史研究室业务处室和地县党史工作部门的同志共27人由巩玉闽副主任带队,奔赴重走长征路的第四站:甘肃。在甘肃,我们克服路途遥远、山路崎岖的困难,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沿着山高林密的盘山公路.参观了俄界会议会址、腊子口战役遗址、西路红军最后一战纪念塔。最后到达会宁,瞻仰了红军长征胜利标志的红...  相似文献   

16.
6月17日至20日,来自全国40余家地方党-T0的100多名记者,参加了在贵州举行的全国党刊“重走长征路·走进红色贵州”联合调研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从贵阳出发,沿着红军的足迹来到遵义,聆听红色经典故事,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颂扬社会主义美好生活,抒发对党、对祖国的无限热情,以此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相似文献   

17.
张喜增  张艳杰  杨微 《奋斗》2006,(10):17-17
重走长征路的宗旨就是牢记历史、审视现代、引领未来。而对于今天中国人的“当代长征”和“未来长征”来说,重走长征路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启蒙作用。爬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挺进乌江,飞夺泸定桥,这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经典故事,曾经有多少老前辈耳熟能详,心驰神往,也令晚辈们或肃然起敬.或黯然神伤。而如今,所有这些都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渐去渐远。走在长征的古道上,远眺山山水水,近触一草一木,至情至理,随想良多。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视野中,长征具有独特的地位。由于长征和长征精神的无穷魅力,不同国籍、不同行业的人以各种方式重走长征路。重走长征路意义深远,深化了对长征历史的认识,传承了伟大长征精神,增强了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永恒精神力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思路方法启迪。  相似文献   

19.
9月中旬,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参加了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的“重走长征路”第三组的四川l之旅。省室对这次活动十分重视,行前作了周密的部署安排。我们一行到成都后,就坐大巴沿着红军当年走过的路线一路西行和北上.沿途经过了雅安、磨西、泸定、康定、丹巴、小金、卓克基、马尔康、红原、松潘,最后经汶川回到成都。  相似文献   

20.
杜梅萍  陈华 《共产党人》2006,(22):12-14
1984年10月16日至1985年10月19日《,经济日报》罗开富同志按照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严格在同一时间徒步走完原路全程,写下了300多篇《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本刊特别约请罗开富以其重走长征路的切身感受,再一次为我们诠释永镌史册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