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位次后移1995年 ,我省地方财政收入108 16亿元 ,居全国第12位。到1998年 ,我省地方财政收入156 77亿元 ,在全国排16位。从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看 ,1995年到1998年 ,全国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 63 % ,我省年均增长13 17%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 46个百分点。从我省地方收入结构看 ,工商税收增加22 41亿元 ,年均增长10 31% ;农业四税增加2 96亿元 ,年均增长7 3% ;企业收入增加0 85亿元 ,年均增长10 89 % ;其他收入增加3 99亿元 ,年均增长13 8% ;罚没和行政性收费收入增加1…  相似文献   

2.
正与2011年相比,威宁自治县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5.68亿元、年均增长15.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09元,年均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43元,年均增长13.5%,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牢坚实基础。阳光威宁,百鸟之都。一幅幅生机盎然的画面,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场景,一组组稳中有进的数字,勾勒出威宁"十三五"起好步、开好局的闪光轨迹。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基本状况1979—1984年间,农民收入呈超常规增长,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6.46%;但此后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开始下降。1990—2004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10.2元增加到9421.6元,年均增长565.1元,年均增长率为13.97%;而同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686.3元增加到2936.4元,年均增长只有160.7元,年均增长率仅为10.94%。尽管2004年我国政府出台了诸多农业扶持政策,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04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4元,比2003年增长了314.2元,增幅约为12%,但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1.6元相…  相似文献   

4.
正"十二五"时期,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6.4%,实现富民与强市同步的和谐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3%,贫困人口减少4.2万余人。"十二五"时期,享有"山水桥城·国茶之都"美誉的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6.4%,高于全国、全省、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6.5%,总量和增速高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过去五年,都匀市以全省唯一一个新型城镇化县级市综合试点为契机,逐渐"做强城市、做大乡镇、做美农村",荣获"全球绿色城市"称号,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持续20多年快速发展,尤其是“十五”期间,全省GDP年均增长10.6%,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1.6%和6.4%。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又有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已成为我省进入21世纪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这种条件下,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我省经济要实现由“又快又好”发展向“又好又快”发展的转变,这是在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都应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6.
北京“十二五”规划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8%,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收入差距不断缩。  相似文献   

7.
杨兴华 《当代贵州》2016,(18):42-43
正"十三五"时期,罗甸将加快建设"一枢纽三基地一湖城",大力实施大扶贫、大健康战略行动,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二五"期末,罗甸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01亿元,年均增长1 5.8 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 1.4亿元,年均增长3 3.9 2%;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9.22亿元,年均增长2 4.1 2%;财政总收入6.9 8亿元,年均增长1 6.5 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933元,年均增长1 6.5 6%;同步小康实现程度达91.3%,综合实力跃升至全省中游,税收收入增速排位全省第一。  相似文献   

8.
正普定县根据各地区不同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探索出精准扶贫系列模式,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强、产业兴、基础实、百姓富、生态美、社会稳的普定之路,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年来,普定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速度快、城乡变化大、发展活力足、民生实惠多的良好态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36.78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00.28亿元,年均增长1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088元增加到7712元,年均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077元增加到24299元,年均增长10%。  相似文献   

9.
巴特尔 《实践》2013,(2):6-8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综合经济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全区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6423.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6万亿元,增加近万亿元,年均增长15.1%。人均生产总值由3300美元提高到10189美元,进入全国前列;地方财政总收入由835.5亿元增加到2497.3亿元,增长2倍,年均增长24.5%。人均一般预算收入和人均财政支出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固定资产投资由4405亿元增加到1.3万亿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24.1%。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万亿元,占自治区成立以来投资总量的72%。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五个统筹”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收入差距拉大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十五”前三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5894元增加到7042元,年均增长6.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915元增加到2230元,年均增长5.2%。其年均增长率相差近1个百分点,相对增长速度相差近20%。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1:3.08上升为1:3.16,并呈继续拉大之势。如果我省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和扭转,我省就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突出地位纠正偏…  相似文献   

11.
《前线》2006,(8)
一、经济运行在较高的增长平台上,人均GDP接近上中等国家平均水平。2005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8%,实现了自1999年开始的连续7年两位数增长。“十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12%,超出“十五”计划目标3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2.7%、11.4%和12.7%。2005年,我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5627美元,与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大体相当(2002年上中等国家人均GDP平均为5040美元)。二、“三、二、一”产业格局得到巩固,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突出。自199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9%,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之后,北…  相似文献   

12.
税收具有保障财政收入、宏观调控经济和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职能,在实现我省社会经济新的跨越式发展中,我们国税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人人都为四川发展争作贡献,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战斗员,人人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要求,紧紧围绕“带好队,收好税,执好法,服好务”的工作思路,着力搞好收入、政策、工作三个层次的服务。搞好收入服务。组织收入是国税部门的基本职责,确保完成税收收入任务,是国税工作的中心任务。“九五”期间,我省国税系统累计组织税收收入809.42亿元,年均增收14.03亿元,年均增长9.7%。其中,组织“两税”收入747.93亿元,年均增收  相似文献   

13.
<正>贵州在"赶"与"转"的征程中双向发力,经济增速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前三,向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疾速前行。翻开《贵州统计年鉴(2016)》,一组数据成绩喜人:"十二五"期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0409.85亿元,年均增长12.5%,连续五年居全国前三位;人均产值接近5000美元,占全国平均水平的比重分别提高了0.3和16.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297.13亿元,年均增速28.6%;财税收入9315.42亿元,年均增速18.8%;社会消费品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时期是黄南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极其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以上的发展目标,把自治州建设成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乐际 《求是》2012,(16):15-17
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总结陕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我们深切感到:党的十六大以来,陕西同全国一样,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为了赢得这些机遇和挑战,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省生产总值近5年年均增长14.9%,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9.9%,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10%和11.2%。陕西已经跨入西部强省行  相似文献   

16.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些出自诗城奉节的著名诗句,承载了十几亿国人的集体记忆,奉节也成了国入诗韵共鸣的载体。  相似文献   

17.
有没有“旅游诗”这一说。似乎还没有荣获诗坛的认定,可是作为出版物,“旅游诗”已经迈上了书坛。我非诗中人,但我却以为“旅游诗”这一说是可以成立的。何谓旅游诗,顾名思义,就是旅游中应用之诗。诗与旅游本来就有不解之缘,很多名篇、名句。是诗人们在山水之间“游”出来的,又叫山水诗、田园诗。借景抒情,以情写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诗是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诗和旅游结合起来,并没有降低诗的身份。反而是让诗回归了大自然。  相似文献   

18.
贵州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优势突出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下、投资严重不足形成明显反差的内陆山区省。认真总结“八五”投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投资存在的问题,对拓宽“九五”投资规模,加快富民兴黔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一、“八五”投资反思 “八五”期间,全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50.68亿元,比“七五”增长1.5倍,年均增长26.5%,比“七五”高16.9个百分点;投资率为24.9%,比“七五”高3.2个百分点。其中全省地方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9.12亿元,比“七五”增长1.5倍,年均增长30.9%。投资规模的扩大.有效地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1995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达639.01亿元,比1990年增长53.5%,年均增长9.0%,比“七五”高2.3个百分点。 但是,由于历史和各种原因,我省固定资产投资还存在很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1、投资不足,投资规模过小,影响经济发展后劲。1995年与1990年相比,全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比重由1.02%下降为0.85%;预算内投资比重由11.9%下降为2.9%;自筹投资“八五”比“七五”下降1.5个百分点;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全国的差距由249元扩大为1146元。投资不足,经济发展必然受羁绊。2、投资管理混乱、分散,投资综合效益受冲击。投资多头管理,多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九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力争更快一些,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0.7%,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3.3%;2001~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力争超过,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3.5%。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1.5%,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2%。今后五年的政府工作横跨“九五”和“十五”,经济的发展要努力实现“九五”计划,为“十五”的加快发展创造条件。为此,省计委提出今后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一、二、三产业分别年均增长3.9%、11.3%和12.8%。  相似文献   

20.
庐山区位于九江市北部,处于黄金水道长江和烟波浩渺鄱湖交汇处,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区域。近年来,庐山区从生态规划、产业定位、构建生态文明等方面着手,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近3年来,全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21%,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8%;财政收入增长2.1倍,年均递增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