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能否正确地认识这个问题并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兴衰成败的大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经验教训的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开宗明义就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并用它作为贯串十大关系的纲。研究他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贵探索,是离不开这个基本方针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方法毛泽东说:“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毛泽东著作选读》第720页)  相似文献   

3.
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基本内容,只有搞好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富有生机和活力。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建立于同一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有着共同的基础和共同的目的与使命,从而决定了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的一致性。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守劳动秩  相似文献   

4.
列宁是继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他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在资本主义只有中等发展的俄国,领导和组织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想开始变为现实。十月革命以后,他又领导苏联人民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巩固和建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在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先例的情况下,在国内外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大胆开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理论观点和付诸实践的方针政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命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突破和理论创新,丰富和深化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内涵,而且为新世纪、特别是新世纪头20年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理论空间和实践空间。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除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这一根本原则外,还必须根据政治文明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坚持其建设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民主制度中的实体和程序的关系,民主与公民素质的关系,民主与民意的关系,民主与民生的关系,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与效率的关系,民主、竞争与稳定的关系,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7.
略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贾本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进行经济建设必须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国家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则将一事无成。所以江泽民同志最近反复强调,一定要讲...  相似文献   

8.
十三大以来理论界对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了认真探讨,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但是,对当前历史阶段的特征和性质的探讨还有待继续深化认识,因而对初级阶段特征的论述显得较零乱。为此,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一些论述。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由于社会生产水平低,而且发展极不平衡,我们不可能清一色地实行公有制,单靠公有制经济也不可能满足国家和人民的一切需要。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30多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在赶上发达国家、实现社会的全面现代化以前,我们不仅不可能使集体所有制上升为全民所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叶,当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的时候,西方各国已先后进人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已经充分暴露,面临社会革命的危机,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运动日益高涨。这一事实,使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资产阶级开明人士和进步知识分子,虽然身处于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中,却不能不考虑社会革命的问题,并积极从社会主义学说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争相以社会主义为标榜,以社会主义者自命,表示自己的先进和远见。正是在这种形势下,20世纪初叶中国曾经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五大报告在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关系时,强调“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那么,如何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分配?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论证。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和社会思潮,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代。在人类社会思想的宝库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关于社会建构的精辟见解,其中既有对不合理社会的尖锐抨击,也有对未来社会的憧憬和建设新的社会秩序的各项原则的探讨,从而在事实上积累着人类关于社会主义认识的一般规定和合理因素。这些见解,在广义上作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略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是一个包含丰富内涵的目标体系。当前,我国社会由于迅速而深刻的变革而导致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日益彰显,需要我们在把社会和谐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加以确立的同时,将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国家政策体系中的重点政策,积极寻求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团结》1994,(2)
1994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今年全党和全国工作基本方针,特别是强调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  相似文献   

1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虽然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来的,但这一思想和理论有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毛泽东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略论"全球化"趋势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全社 《理论导刊》2004,(10):40-4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至的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是一个辩证的统一,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是全球化的良性发展要求。面对全球化这把“新的双刃剑”和“文化霸权”的挑战,采取积极主动的策略是理性的抉择。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则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使民族文化得以沿续与发展、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和应对文化全球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验经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是在新的实践中运用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同民主革命时期一样,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经历了一个反复的艰苦过程,发生过右的特别是“左”的失误和挫折。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纠正了“左”的错误,使党的各项工作重新回到毛  相似文献   

17.
自1985年丁·莱维提出“全球化”一词以来,全球化就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笔者认为所谓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指人类从以往各个区域、民族和国家之间彼此分隔的闭关自守状态走向全球性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最基本的动因来自经济发展的内在扩张,所以其本质内容就首先表现为经济的全球化,即各国商品、技术、信息、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诸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配置,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密不可分,呈现出一种整体化、一体化的趋势。全球化作为一种发展趋势,以15世纪新航线的开辟、新大陆的发现为起点和重要标志。随着工业革…  相似文献   

18.
宋晓兰 《学理论》2014,(2):275-276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是社会道德风尚健康发展的榜样。探讨大学生荣辱观培育的有效途径如下:加强师德建设,完善教师教书育人机制;更新教育内容,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针对性;创新教育形式,提高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标,团结本阶级的各个阶层和政治派别,同其它阶级、阶层、政党、团体结成的政治联盟。统一战线的这一性质和特点,一方面决定了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丰富性——其对象涉及到民族、宗教、民主党派、侨务、知识分子、港、台工作等多方面;每个方面工作的性质不  相似文献   

20.
党所制订的加速发展战略明确而令人信服地回答了现实生活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确定了我们的前进道路和发展速度。正如苏共二十七大所指出:只有在加快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从质上使苏联社会进入新的形态,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在现实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巨大优越性,巩固苏联社会的国际威望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