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如叠纸     
有一句话叫“人情似纸张张薄”。的确,一张纸的厚度是微不足道的,“似纸薄”,很形象,很贴切。但是,一张足够大的纸,你将它一次又一次对折,它的厚度就会不断增加,它的厚度到底可以达到多少呢,这一点恐怕谁都难以想象。  相似文献   

2.
走笔黄河口     
林剑 《两岸关系》2007,(9):63-64
黄河口的确与众不同,原因就是随水游走的泥沙。就是这些泥沙,在黄河入海处不断淤积着奇特的事情、迷人的风情、有趣的人情。黄河原本是清冽的。从巴颜喀拉山脉的约古宗列盆地生成时,那可是  相似文献   

3.
和曼周年祭     
赵和曼同志病逝快一年了,作为老朋友早就应该写点纪念的文字。之所以拖至今日,一是彼此同为钻故纸堆的凡夫俗子,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写;二是时下相关杂志寥若晨星而且人情薄如纸,即便写了又会有地方发表吗?正是这些顾虑,所以迟迟没有动手。今天终于拿起笔来,是因为在侨史学界里,和曼的确是一位值得怀念的人。他的音容笑貌,不时在我脑海浮现。  相似文献   

4.
人情往来是一种旧习惯,但如果让习惯成自然,人情过了线,让潜规则成了规则,就会把准则抛到脑后。反四风和八项规定,就是要从节点抓起、从细节抓起,刹住惯性,改变习惯,以治标带动治本。把握人情往来的度,在人情往来中坚守廉洁红线。  相似文献   

5.
管理过程的人情和人性因素邬农张克勤管理过程是人管人,人用人的过程,与人打交道,不可避免地包容着人情和人性因素。人情、人性因素在管理实施中,若利用得当,则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如若滥用人情,不讲人性也会给管理者带来麻烦,轻则管理混乱,无法理顺...  相似文献   

6.
社会上请客送礼的人情消费走进了校园,而且校园里人情消费名目繁多:生日派对、老乡聚会、获奖学金请客,毕业散伙饭等等。人情消费就像一个遥控器左右着同学们的消费导向,又像一片片沼泽让一些同学无力挣脱。  相似文献   

7.
张健 《前沿》2013,(17):159-162,178
人情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其存在的社会空间,人情是人与人之间建立社会人际网络关系的核心和基础,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在傣族社会中,人情文化成为人们传达情义的一种社会惯习,规范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和情感表达,这是傣族社会中民族认同的一种原生情愫。本文以云南省德宏的一个傣族土司属官寨——官纯为个案,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社会文化的视角,阐释了傣族社会中人情互动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以及人情文化在傣族村寨的文化内涵表达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保安》2013,(20):70-70
职场上说到的“人情”,往往含有最基本的两层意思。一种源于亲缘,另一种源于同感。亲缘之人情,主要指人际关系,强调“熟人”,因此有人在某种程度上也将其看作一种“私情”;同感之人情主要指同事、上下属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体谅,强调人性化处事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要提升执政能力,摆脱人情与制度的困境,不转变作风是没有出路的。在这一点上,人情与制度的困境折射出的是转作风和反腐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人大论坛》2012,(4):36-38
据1月3日《新华网》报道。2012年农历年关将至,更多人将面临人情消费的考验,有不少网友感叹:“人情消费猛于虎”。  相似文献   

11.
龚云 《时事报告》2014,(7):33-34
当前,特别是在基层,人情与制度的矛盾,集中反映了一种中国式的困境,电影《秋菊打官司》就鲜明地反映了这一点。为什么秋菊最后要撤诉呢?赢了官司,输了人情,最后在村子里就待不下去了,就无法面对父老乡亲和熟人了。秋菊打官司是为了“要个说法”,她并不想撕破脸皮、伤了感情。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家时时讲关系,处处讲人情,尤其在基层感觉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会满足官员的面子,而反“四风”会让很多官员感觉是在用制度遏制人情,多少有点没面子。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基层如火如荼地开展,把反“四风”落到实处,确实不易。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中国作为一个“超级人情社会”,这个问题很难做好平衡。新形势下,基层干部应该如何在人情与制度之间做好平衡?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在洛阳市新安县对农村婚丧嫁娶和亲友往来消费进行调查时发现:刚刚富裕起来的农民却为人情消费所累,不少家庭为“装潢”门面不惜举债应付,致使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农业生产受阻,有的甚至迅速返贫。愈演愈烈的人情消费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人情规范的功能与公共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情规范在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都承担着重要功能。在宏观经济方面,人情规范具有消费、储蓄和投融资功能;在微观经济方面,人情规范具有家计会计、交换和竞争的作用。在社会功能方面.人情规范承担着构建人际网络、提供社会信任、社会互助和促进社会功利的功能。在政治方面,人情规范虽然在政权潜在期有助于民众的利益表达,但是转型期有可能发生政府和人情规范的双向破坏过程。为此,在完整认识人情规范的前提下,有效规范政府官员行为是因应人情规范负面影响的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15.
杜姣 《长白学刊》2021,(1):128-134
当前农村普遍面临着仪式性人情异化的困境.基于鄂西H县Z村的实地调查发现,人情名目的无序增加、随礼规则的失序和礼金的攀升以及去仪式化构成了仪式性人情的异化面向,仪式性人情变异为功利性人情.传统人情交往规则的瓦解是造成人情异化的宏观背景,经济分化背景下富人群体的带动、村民村庄生活预期的短期化以及村民对在村关系的依赖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6.
黄位源 《当代广西》2011,(12):36-36
在换届中,要不触“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这组“高压线”,笔者认为必须收紧人情、关系、利益这三张“网”,莫让靠人情拉关系跑官要爵者得逞,莫让那些德才兼备、有业绩的“老实人”吃亏,让换届的正气清风暖民心、顺民意。  相似文献   

17.
“人情社会”下中国人的法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重情甚于重理,可以说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总是按习惯依人情处理各种事情,希望通过人情关系使自己的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对法律进行变通适用。这是一种“变通”的法律观。从心理的、历史的和法律的视角分析“变通”法律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地方风味,人情世俗更体察入微。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小吃最具地方风情。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社区成员的互动模式逐步由“熟人社会”转型为“陌生人社会”。在自治、德治和法治有机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中的人情和面子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探究新时代社区文化建设路径,需按照“一核多元”的思路,重构新时代人情和面子的文化内涵和运行机理,着力营造和谐社区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0.
一个幽灵,一个古老的幽灵——人情,在中国大地上徘徊! 时下人情风、人情网、人情交易、人情消费、人情公关、人情陷阱、人情纠葛……形形色色的人情变异形式如无孔不入的病菌,充斥于生活的各个角落,腐蚀着社会的健康肌体。 许多人在问:“人情”,你是怎么了? 沉重的人情消费 婚丧嫁娶,礼尚往来,本是传统的民俗民风,可是近几年纯朴的民风民俗已被金钱、权势污染。一些人以办事的规模大小、收礼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能量大小、人缘好坏的标准。办事的人为了面子光彩,打肿脸充胖子也要把事尽力往大里办。送礼的人为了在人前不丢份子,宁可节衣缩食也要赶潮流。上海一位商店的女售货员一个月送了6次礼,把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