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工作,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党内法规是党的中央组织以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规章制度的总称. 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制定其他党内法规的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4,(2):16-16
“党内法规”是个约定俗成的概念。人们常说“党规国法”,“党规”就是“党内法规”,指党的中央组织以及中央纪委、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规章制度的总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制定颁布了一批重要党内法规,为管党治党、  相似文献   

3.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共产党是有自己规矩和规范的政党.这些规矩和规范主要体现在党内法规上.党内法规是党的中央组织以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规章制度的总称.党内法规集中反映党的意志,对于维护党内秩序、规范党内生活、调整党内关系、推进党的建设、确保团结统一和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党内法规是党的中央组织以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规章制度的总称。毛泽东同志最早使用"党内法规"的概念。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还须制定一种较详细的党内法规,以统一各级领导机关的行动",首次提出党内法规的概念。在这次会议上,刘少奇同志作了《党规党法的报告》,这是党的领导人第一次使用"党规党法"的名称。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制定和修订了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党组工作条例、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党的工作机关条例、支部工作条例以及农村、国企、机关、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等一系列组织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很多党员在学习研读这些党内法规过程中或多或少存有疑问:法规中经常提到的党的组织如党组、地方党委、基层党组织等,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6.
《北京支部生活》2013,(12):9-12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工作,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党内法规是党的中央组织以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  相似文献   

7.
《求贤》2007,(4):46-46
第一,从两个概念产生的历史来看,是先有党内制度后有党内法规。第二,概念的外延不同。党内制度的外延要大干党内法规的外延,一是非成文制度不属于党内法规;二是省和直辖市以下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制定的党内制度因其约束范围较小,因而也不属于党内法规的范畴;三是党的制度范畴中的体制、机制问题也不属于党内法规的范围。第三,制定主体及权限不同。党内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党的中央组织、中央各部门、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相应地,  相似文献   

8.
土地革命时期,为了应对残酷、复杂的生存环境,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了一系列党内法规。分别对党员的接收和管理、党的各级组织及其领导机关和派出机构、党内监督与选举等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范。由于种种原因,土地革命时期的党内法规建设存在重地方、基层,轻中央;时效性、稳定性较差;前后、上下互相矛盾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特殊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建设逐渐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
《探索》2017,(2)
党内法规是党员、党员干部和党组织的基本行为规范,它是依规治党的重要形式,是党内活动和党内关系有序化的基本保障。党内法规具有"政策""道德""软法"三重规范属性。宪法和法律是我们党党内法规的制定基础和依据,党内法规的制定要实现对党员基本权利的保障和同国家法之间的协调关系。党内法规的制定在程序上应吸收和借鉴国家立法原则,践行科学立法、立法民主理念,并确保党内法规的制定符合正当程序原则。应通过法规清理工作和体系化平台建设,以克服党内法规的"碎片化"现象,确保党内法规的体系化。  相似文献   

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各大军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现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以下简称《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是我们党关于保障党员权利方面一部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它的颁布实施,是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党内生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党  相似文献   

11.
刘武俊 《前线》2014,(1):48-49
2013年11月,《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纲要》对今后5年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提出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要求、主要任务和落实要求,确定了一批党内法规重点制定项目。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标志着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学党章党规"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的基础之一。我们党从建党伊始就不断制定、修改、完善党内法规,逐渐形成以党章为首的比较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在当前实践中,党内法规仍存在不协调,不够"硬",与国家法律还需进一步衔接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教育引导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做到四个"进一步",有利于推动党的作风不断好转。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如何保证领导干部正确对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课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必须加强党内监督,保证党的各级干部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一、加强党内监督重在不断强化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所谓党内监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专门机关和全体党员,按照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制定的要求,对党的各级组织以及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实施的监察和督促。党内监督主…  相似文献   

14.
"党内法规"的属性存在法律说、法和政策说、软法说、软硬兼备说等不同观点,学者从多学科研究视角、运用不同理论论证党内法规的法规范属性。承认规则理论可以整体性论证党内法规的权威性、持续性、应当性和有效性的法规范属性。党内法规的权威性表现为制定主体与权限法定、制定依据法定、名称、文本与规范事项法定、程序严格四个方面。党内法规持续性表现为社会成员普遍服从党内法规及党内监督管理人员将党内法规作为衡量党组织、党员等的共同标准,而党内法规本身的权利义务规范是党员行为"应当性"的辩护标准,党内法规的有效性体现为对党组织、党员、其他公权力组织与公权力行为人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15.
动向     
《先锋队》2013,(18):4
两部重要党内法规公开发布经中央批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不久前公开发布。这两部党内法规的制定和发布,对于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  相似文献   

16.
支部园地     
【党支部工作手册】如何正确对待党内不同意见?党内在思想认识上有不同意见和争论是正常的。党员对党的方针、政策、决议有不同意见,对党的任何一级组织和领导人有意见,都可以在党的会议上提出,都可以声明保留意见,并向上级党委直至中央提出。这是党章赋予党员的基本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6,(3):8-9
党章即党的章程,它是一个政党为实现党的纲领、开展正规活动、规定党内事务所规定的根本法规.是党赖以建立和活动的法规体系的基础.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和规定,具有最高党法、根本大法的效力。党章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定和通过.它的内容主要是规定党纲、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是我们党关于保障党员权利方面一部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它的颁布实施,是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党内生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央要求,全党一定要认真学习、广泛宣传、严格遵守。现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全文刊发如下。  相似文献   

19.
第一条 为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和完善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有关党内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是指县以上党的各级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委员,工作委员会委员,党组(党委)成员,以及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含人民团体)的党员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20.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前提。当前,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加强党内法规建设,以组织法规的形式确认党员民主权利;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从制度上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真正得到实现;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党员在党内行使各项权利提供最基础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