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争就像一架自动机器,开动起来后就难以停下来。战争又像是一场赌博,赢了输了都要赌下去。当战争机器开动时,布什总统在一次讲话中,把它比喻为一次新的十字军东征。后来有人纠正说,那是布什说漏了嘴,可能是布什的历史知识太差。是真心话还是说漏了嘴这里姑且不论。从阿富汗到伊拉克,从伊朗到朝鲜,美国的战线到底有多长?这里所说的战线,泛指而已,包括战争和武力,还有外交和经济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2.
2003年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以极为夸张的方式乘飞机登上刚刚从海湾地区返回的林肯航空母舰,宣告了伊拉克战争的结束.  相似文献   

3.
单边主义·倒萨战争·美国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为什么无视世界和平力量反战的呼声甚至无视盟友的立场决意要打响倒萨战争?美国总统布什在发表2003年国情咨文时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布什国情咨文的大部分篇幅是阐述美国国内经济和伊拉克危机两个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4.
近来,不断传闻美国将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日前,美媒体又透露,布什政府将就是否把"反恐战争"扩大到伊朗的问题进行辩论.布什总统公开表示,如伊朗不停止核计划,将可能采取军事行动.伊朗国防部长沙姆哈尼对布什讲话做出反应说,伊朗有足够的军事力量进行反击.  相似文献   

5.
由于美国民主党坚持认为布什的战争议程和自己的没有大的区别,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一度混乱和消沉。但是,今年以来,美军在伊拉克不能有效镇压反抗,这大大打击了共和党,布什的支持率也降到极低水平,反战运动重新高涨,大多数驻伊美军想撤出。正如美国著名杂志《外交事务》的一篇文  相似文献   

6.
3月6日美国的《外交政策》杂志在题为《攻打伊拉克,可要三思而行》的文章中一开头就说,即使是事后诸葛亮,我们还是要平心静气地回顾那场由老布什发动的波斯湾战争。结论是,当时收拾掉萨达姆的条件是那么的成熟,但我们错过了。 作为掌握全球战略的老布什,当时的考虑也不能说没有道理,萨达姆本来是美国大力扶植起来对付美国死敌伊朗的军人政权。两伊战争打得昏天黑地,真正的赢家是美国,一来向伊拉克出售了大量的军火,二来帮助美国抑制了伊朗反美的势  相似文献   

7.
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把伊拉克赶出科威特,而告结束。曾与美国并称为世界超级大国的苏联在这场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是人们看法的问题。苏联一直坚持伊拉克必须从科威特撤军的立场,同时又积极努力,坚持和平解决海湾危机,制止战争爆发。战争开始以后,戈尔巴乔夫又三次提出和平计划,想及早结束战争,均被布什拒绝。戈尔巴乔夫调停的  相似文献   

8.
布什政府在全力推行对伊战争的过程中将萨达姆·侯塞因视为无视后果、残酷无情和没有理性的人物。鹰派们一口咬定:这种人一旦跟核武搅和在一起,势必形成不可预测的局面,以至于无法保证美国不受其威胁,因此,必先除之以绝后患。在这样的前提下,不管萨达姆如何应招,他不可能满足美国接二连三的要求。美国的一些学者也从中看出了真谛,并直言指出发动对伊战争的理论基础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本文发表之际,美国同伊拉克已经开启战端,那么战争爆发最直接的理由很可能是萨达姆没有按照美国的意愿遵守新的联合国核查机制。但是这种不遵守并不是萨达姆和美国在过去的一年中不断冲突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月之最     
不久前,两名法国报纸记者出版了一本题为《希拉克与布什的另—场战争》的新书,其中引述法国军事与情报机构人士的话说,美国的情报员对“爱丽舍宫(希拉克办公室)内发生的事”进行窃听。因为美国很想知道法国将  相似文献   

10.
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事件曝光后,世界震惊,人称之为"虐囚门".自从美国"水门事件"之后,世界公众舆论给这个"门"字赋予了一个特殊的含义,专门指政府高层的"政治丑闻".当年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只不过涉及共和、民主两党的争斗,而现今,布什遭遇到的"门"则要广远得多,并且涉及到世界注目的伊拉克战争.布什尚未摆脱"情报门"的干系,现在又进入了"虐囚门".重门复重门.布什能否走得出来,我们还要等着看.  相似文献   

11.
四朝老臣的超前战略 “无论哪一方都没有料到,战争会达到如此规模,或者会持续这么久。每一方都寻求更容易的胜利,而结果就不那么重要,也不那么令人震惊。”亚伯拉罕·林肯连任总统时说的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伊拉克战争初期联军受挫后那些幸灾乐祸者的心情,对他们来说,这段话就像是林肯在教训开战前盲目乐观的后辈——布什。 其实,这是将美国“投鼠忌器”的困  相似文献   

12.
11月7日,美国举行中期选举.民主党时隔12年重新夺回国会控制权,结束了2001年布什执政以来共和党同时控制行政、立法机构的局面(民主党曾短暂控制参议院).民主党获胜主要得益于选民对伊拉克战争、布什总统及共和党控制的国会的广泛不满,民心思变.  相似文献   

13.
论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冲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由于实行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引起伊斯兰世界的不满,美国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渐行渐远。布什新政府曾提出进行“新十字军东征”口号,继阿富汗战争之后又绕开联合国,悍然发动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紧张。尽管其中有文化价值观的冲撞,但这并不是纯文明冲突。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出现了三道裂痕:布什政府不能击垮伊拉克的抵抗力量,拉美反美力量的壮大以及西欧反新自由主义浪潮的不断高涨。布什政府想加强美国霸权的努力却在为这个霸权挖掘坟墓。它没有想到战争产生了这么多的政治爆炸:伦敦的自杀式爆炸,布什对伊朗的新威胁,美国反  相似文献   

15.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推行以反恐为第一要务的新霸权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战后,美国的外交战略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四点。 一、新保守主义势力 对美国外交的影响明显增大 布什政府本来就具有保守主义倾向。布什内阁中的拉姆斯菲尔德、切尼、赖斯  相似文献   

16.
和静钧 《南风窗》2008,(7):88-89
当上总理的哈珀之烦恼就如伊战开打后美国士兵就难以撤回一样,一旦坐上少数党政府总理之位,明知坐不稳却还得硬着头皮坐下去,明知无法承担阿富汗战争的长期消耗,也不敢在布什下台前轻言撤军。  相似文献   

17.
台湾的麻烦     
原文概要:乔治·W·布什对台湾“总统”计划在与中国的关系上举行“公民投票”提出了批评。他做得对。批评政府的人士认为。民主与独立是不可分割的。“一个中国”的原则已经过时。中国不会为台湾进行一场战争。但他们在这三个方面都错了。他们没有看到前面可能存在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美国“反恐”战争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志虎 《当代世界》2008,(11):51-53
2008年9月11日,是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七周年纪念日。“9.11”事件使美国人从“历史终结”的迷梦中惊醒,彻底改变了布什政府的既定外交政策,成为冷战后世界局势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七年来,美国政府视“反恐”为头等要务。恐怖袭击发生后,布什即以战时总统自居,并以反恐为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了两场战争。虽然在两场战争中,美国都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了军事胜利,但对战后重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美国政府应对不力,  相似文献   

19.
现在已经很清楚,美国已经输掉了伊拉克战争,并且无可挽回。11月7日,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败北。原因之一是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在伊拉克的战事进展很糟,他们希望让军队回国。问题在于今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布什从来不是空想家。他是个讲求实际的右翼政客,只要他认为能赢得选举,他就会  相似文献   

20.
布什上台执政一年多来,逐渐形成了新的一套战略构想和理念,深深地打上了布什的印记,人称"布什主义".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布什主义"将给这个本来已经动荡的世界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直接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