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美国外交思想史演进的角度看,以推广美国价值观和实施“先发制人”军事战略为特点的“布什主义”,是美国外交思想传统的继续和发展,不仅体现了布什和新保守主义基本的政策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反映了在以反恐战争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战略形势下美国外交思想的若干新特点。“布什主义”不仅引起了世界各国政界的不同反应,而且在美国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论战,显示了“布什主义”所具有的重要政治影响以及社会和学术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布什主义”似乎称得上是一场“外交革命”。  相似文献   

2.
浅析布什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月11日的恐怖袭击对美国的社会、经济、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美国开始了长期复杂的反对世界恐怖主义的斗争。一年来的反恐斗争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同时也暴露了美国国家利益优先和军事优先的独断专行。2002年6月1日,布什提出了被称之为布什主义的基本框架。9月20日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对这个主义作了进一步的阐释。美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强国力和反恐斗争的领导地位是布什主义提出的物资和道义基础,继续推进国际反恐斗争、谋求绝对安全与霸权是布什主义的动力。布什主义认定:美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国际恐怖主义及其支持者“罪恶轴心”,是恐怖主义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结合;对付这样的敌人继续冷战时期的遏制和威慑已经无济于事,必须采取先发制人的预防性打击,在威胁形成之前将其清除;为了有效打击敌人,美国必须不断加强军事力量,保障国土安全,采取单边行动。布什主义的目标就是建立以美国为霸主的实施美国的模式、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3.
新自由主义之后还是新自由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紧接着新自由主义之后会是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首先要回答一个更为基础的问题 :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在对待反全球化和反战运动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是它们都声称要在当代世界体系中重新定义民主制度。“传播民主制度”帮助了“华盛顿共识”和布什主义。“华盛顿共识”声称新自由主义与中心金融资本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和世贸组织 (WTO)对边缘区及整个世界进行经济控制 ,是解决不幸和灾难惟一的现实选择 ;布什主义是一种毫不掩饰的新保守主义 ,以美国的全球军事控制和先发制人作为保卫民主制度的世界安全的一部分。尽管…  相似文献   

4.
美国提出“先发制人”战略至今已三年有余。三年来,美国依仗其“一超”的优势实力,将“先发制人”定型为美国的国防军事战略,并成为了“布什主义”最鲜明的标志。美国安全战略实践发生显著变化“先发制人”战略的实施使美国的安全战略实践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战略目标的多元化。美国的安全战略已由“后冷战时代”,进入对付多元化威胁的“后后冷战时代”。虽然克林顿政府执政时期也强调要重视“新威胁”,例如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 ,美国拥有的无可匹敌的权力和谋求世界霸权的努力 ,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帝国。新保守主义同小布什政权的结合 ,特别是“9·11”事件改变了美国的传统外交。布什主义应运而生。布什政府认定恐怖主义和“邪恶轴心”为国家安全利益最危险的威胁 ,采取单边主义、实施先发制人的预防性军事打击 ,实现敌对政权的更迭 ,建立以美国霸权为中心的世界秩序 ,试图在全世界实行“强加式民主”。伊拉克战争是布什政府无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绕过联合国安理会“自我授权”带领“自愿者同盟”进行的一场侵略战争。同时也是美国凭借帝国的实力、推行帝国外交的产物 ,是帝国扩张和模式的具体运作  相似文献   

6.
布什上台执政一年多来,逐渐形成了新的一套战略构想和理念,深深地打上了布什的印记,人称"布什主义".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布什主义"将给这个本来已经动荡的世界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直接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  相似文献   

7.
从布什上任之初即推行导弹防御系统、退出反导条约,到“9·11”后借反恐提出“先发制人”论,直至布什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出台全球战略,这一转变表明,战后长期指导美国外交政策的遏制和威慑战略,正在被初步形成的布什主义(Bush Doctrine)的新国家安全战略所取代。  相似文献   

8.
"布什主义"就是现任美国总统小布什所主张的先发制人、单边主义、追求美国仁慈的霸权以及运用美国的军事力量在世界上推进民主的外交政策.它具有四大特征:坚信一个国家的政体决定其外交政策,并以此认定改变一些国家的政体有益于世界稳定与和平;  相似文献   

9.
美国印太战略以制衡与“规制”中国为核心目标,其机制与内涵在拜登政府时期进一步延伸拓展。台湾在特朗普时期即被纳入美国印太战略框架,于拜登任内扮演美国“主要区域伙伴”,在军事防卫、经济科技和区域安全上全面配合美国对华竞争战略。拜登政府采取印太多边结盟和增强威慑介入台海安全事务,着力对冲中国政府“遏制台独”、促进统一战略。美国维持台湾所谓“事实独立”和台海两岸“分离”以服务其印太战略,将继续对台海局势产生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小布什睚眦必报的牛仔习性,在他连任后并没有丝毫收敛。且不说因为中国前副总理钱其琛在选前撰文批评布什主义,美国务院立马促请北京澄清一事,就看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大选前一周指责布什攻打伊拉克"非法",如今也遭到美国最高层要求他下台的"秋后算账",就可以知道其他那些大大小小"站错队"的人物的命运了。  相似文献   

11.
台湾问题是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在台利益,美国不仅长期维持与台湾的所谓“盟友”关系,并将支持和保护台湾的“民主”纳入美国对台政策的重要内容。冷战结束前后,美国敦促台湾当局启动和完成“民主转型”,“民主牌”也成为台湾当局寻求美国支持的重要手段,成为美台“断交”后双方构筑“实质关系”的价值纽带。但是,美国推动台湾实现“政治体制民主化”客观上也为台湾当局以“民主”方式抗衡外部特别是美国压力、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倒萨”为目标的第二次海湾战争终于爆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场“倒萨”战争既是上一次海湾战争的延续,又是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美国为了不同的战略需要而发动的一场新的战争。如果说上次海湾战争美国是以联合国的名义,组成了以其为首的多国部队,那么此次“倒萨”战争却是在未经联  相似文献   

13.
张翔  王联合 《国际展望》2023,(2):37-56+159
“逆向搭便车”指同盟内实力较强的成员在内部竞争条件下,通过减少防卫投入以刺激较弱成员大幅提高自身防卫支出的现象。美国利用亚太盟友在“自主—安全”交易与非对称相互依赖中的脆弱性,以政策鞭策而非削减盟友防卫支出实现对后者的“逆向搭便车”。冷战结束后,美国亚太同盟因盟主霸权透支与盟友“搭便车”而缺乏凝聚力。当前,在对华战略竞争加剧与传统、非传统安全威胁叠加的背景下,美国迫切需要重振亚太同盟体系以共同应对所谓挑战。为提高亚太盟友承担责任的能力与意愿,美国着手调整同盟义务,提升同盟军事合作水平;突破“轴辐”结构限制,与亚太盟友共同打造众多“印太”小多边安全合作机制;鼓励亚太盟友发挥各自相对优势,积极参与地区公共产品供应。美国对其亚太同盟的“逆向搭便车”基于同盟权力的非对称性,因而对于弥合同盟分歧成效有限。但是即便如此,这些政策和行动依然对中国国家安全与未来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以秘密和公开的方式支持并武装台湾当局。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又大力支持台湾获取弹道导弹防御能力,甚至积极拉拢台湾当局合作发展TMD系统和技术,助长了其“武力拒统”的邪念。美国一方面在私下频繁派员与台湾军方进行接触商讨合作事宜;另一方面“回应台湾要求”,向其出售爱国者PAC-2系统、商议出售PAX-3系统,协助台湾提高自身导弹防御能力。同时,也以导弹军售为契机,在捞取政治上的好处之外,还竭力达到掌握、控制台湾军事高科技产业的目的。在美国帮助下,台湾以“强网”系统为核心的防空网建设有了很大加强,而在其防空网中,台军自制的天弓系列防空导弹则是“台独”当局挟以自重的重要“法宝”之一。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民主化"战略值得警惕(笔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美国为了扩大自己的霸权,挤压亚欧大国俄、中的战略空间,以“街头政治”的形式,推动格鲁吉亚、乌克兰和最近的吉尔吉斯斯坦相继发生“颜色革命”,成功地实现了有利于美国和西方国家利益的一系列政权更迭。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美国还在加紧推动“颜色革命”在中亚甚至全球的蔓延。为考察美国“民主化”战略背景下“颜色革命”发生的原因、具体机制和应对办法,本刊邀请了六位专家就此主题进行了笔谈,期望以此推动对美国“民主化”战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今年5-6月,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借“过境”美国之机,在美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对中美关系与两岸关系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台湾当局将这种手法称为“过境外交”,即以“过境”之名行“外交”之实。本文即针对此问题,通过回溯“过境外交”的来胧去脉,特别是以2001年陈水扁“过境”为个案,进行详细分析。归纳其特点与性质,以对台湾当局“过境外交”作出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17.
在发生“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在“反恐”的名义下,通过由其主导的两场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使其在两个梦寐以求的区域完成了极为重要的战略嵌入:一是中亚地区,二是中东地区,从而使美国的全球战略又推进了一大步。美国媒体评论说,在纽约世贸中心、坎大哈和巴格达这三堆废墟之上,将诞生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就是在美国全盘主导下的,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新秩序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伊拉克战争标志着美国进入了新一轮的扩张期。其特征是利用“一超”的优势,崇尚以武力实施外交,力图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个“霸业永续”的美利坚帝国。正是出于这一目标,美国正在考虑对其全球的军力作一次大规模的调整,以至使这些美军能够成为“捍卫美国新疆域的骑兵”。  相似文献   

18.
新保守主义与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美国的新保守主义主要是指主导美国政坛的以“鹰派”为代表的“新保守派”所持的战略理念和政策主张。它对第一届小布什政府产生了如下影响:(1)推动了布什政府外交政策大战略的形成;(2)对其中东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3)推动布什政府执行以美国军事力量为后盾,维持并扩大美国全球霸权的“新里根外交政策”。与第一届布什政府相比,布什新政府开始把外交政策的重点转向推行全球民主化改革,对外输出美国的民主和自由价值观。这与新保守主义的影响密不可分,其实质仍然是建立单极世界,区别只在于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以中央情报局(CIA)、联邦调查局(FBI)等机构为核心的美国情报机构一直是美国为之炫耀的资本,但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在“为什么遭受打击的偏偏是美国”的疑问声中,情报机构也成为人们指责和质疑的焦点。而在2003年伊拉克“情报门”事件中,人们对美情报机构的问责声也达到了顶点。  相似文献   

20.
国际社会与美伊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9·11”后,美国一直在寻找以“反 恐”打击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打伊倒萨”)的机会,但苦于没有伊拉克与国际恐怖主义联系的确凿证据,只好暂时作罢。在阿富汗取得推翻塔利班政权,铲除“基地”组织的胜利后,美国再次将“打伊倒萨”排到了议事日程首位,并将其作为第二阶段“反恐”战争的主要目标。为了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