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宋教仁“开始同意实行总统制”,“但不久之后,他变成了一个责任内阁制的坚决主张者”。其实,宋教仁从来就主张内阁制,未曾主张过总统制。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宋教仁就潜心研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并将内阁制与总统制作了比较研究,从而指出:“内阁制之精神实为共和国之良好制”(《宋教仁集》下册第467页)。武昌起义前,宋教仁曾撰文指出内阁在“国家权力之机关”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热烈赞颂了葡萄牙新内阁的成立。  相似文献   

2.
在《政治常识》“政体”教学中,内阁制和总统制是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政权组织形式中最主要的两种形式,学生往往把内阁制和总统制混淆,因此,有必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差异。当前,在资本主义世界,实行内阁制的典型国家为英国,实行总统制的典型国家为美国。因此,我们主要根据这两个国家的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内阁制和总统制的差异。  一、政府产生的方式不同  采用内阁制的国家,其政府首脑一般是多数党的领袖担任,其内阁成员由首相提出并任命。在英国,首相本人首先是由选民选举成为党的领袖。如果他领导的党在大选中获胜,他…  相似文献   

3.
有贺氏通过考察民国的成立史,提出所谓"统治权转移说"理论,试图表明这样一个制宪原则:民国与其他共和制国家有本质的区别,所以民国也可以采取与其他共和制国家不同的政体。同时,他通过比较其他共和制国家所施行的政体,得出这些政体均不适合民国的论断,进而认为民国采取的政体首先要符合中国的历史传统与国情。他提出建立所谓"超然内阁制"政体的主张,该政体取内阁制之名,行总统制之实,而且总统无须承担政治责任,完全脱离国会和政党的制约,其原型是日本和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政体。在"超然内阁制"政体的构想下,有贺长雄提出关于国会、大总统以及司法诉讼体制等方面的具体主张,归根到底是为了使行政权完全独立于立法权和司法权之外,也就是使大总统为首的政府机关不受国会、政党和法院的制约。其制宪思想遵循的仍是明治宪法体制的模板与思路,将国家利益视若圭臬,带有威权主义和精英治国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什么叫议员内阁制□卜百议员内阁制又称“相容原则”。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一种内阁成员必须由议会议员担任的制度。体现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议会之间保持某种协调、一致的关系原则。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议会制国家实行这一原则。其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完全相容...  相似文献   

5.
内阁制由内阁(国家行政机关)总揽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内阁的产生是以议会为基础的,有两种情况,一种通常是由一个在议会中获得半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内阁;另一种是由几个政党联合组阁,也称“联合内阁”。内阁制国家中,国家元首是虚位。内阁首相通常由议会  相似文献   

6.
蒋政 《人大研究》2013,(7):32-35
质询权制度最先起源于英国。一般认为,质询权制度在议会内阁制国家比较重要,而在议会总统制国家地位并不显著。从各国宪政实践来看,质询权由于使用方便、弹性较大,总体上发展得比较快。如英国1847年提出质询案仅129件,但是到1946年激增到27393件。法国国民议会1970年有6039次书面质询,有5565次得到答复,回复率92%;1984年有19139次书面质询,其中15914次得到回复,回复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实行议会内阁制,其议会制度受英国议会制度影响较大,议会拥有较大权力,实行两院制,由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组阁,内阁对议会负责等。  相似文献   

8.
《上海支部生活》2013,(11):56-56
新加坡是一个实行议会内阁制的国家。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虽然一党长期执政,但是,她面对的却是一个多党存在的环境,并且有反对党的存在。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必须在5年一次的议会大选中取胜,获得议会的多数席位才能组成政府,继续自己的执政历程。  相似文献   

9.
开展专题询问以来,各地人大常委会“问答”之声不断,专题询问成为了人大工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与“专题询问热”相伴的。也有不少质疑之声,认为其占用监督资源多,而发挥作用有限。并且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民主秀”之嫌。因此,从比较的视角来审视专题询问,不失为一种理性的辨析之法。  相似文献   

10.
《天津人大》2012,(4):41-41
加拿大联邦在1867年建立时,承袭了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内阁制或称议会制。作为英联邦成员国,加拿大依旧将英国女王作为其国家元首。但加拿大宪法明确规定加拿大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所有有关加拿大的事务,英国女王必须而且只能按其加拿大大臣的建议行事,而且英国政府对加拿大事务不享有任何权力。  相似文献   

11.
在《政治常识》教材里,经常会遇到“内阁”这个词,它是研究各国政治制度,特别是了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时不可缺少的内容。关于内阁一词源出何处和内阁制的形成问题,在国外和国内各有一说: 一、在西方,内阁一词源出于法文,指的是在十七世纪国王单独会见侍从和私人顾问时的  相似文献   

12.
弓联兵 《人大研究》2010,(10):42-44
<正>英美两国都是议会政治相当成熟和发达的国家。英国被称为现代议会之母国,议会政治源远流长;美国被视为现代政治文明的结晶,议会制度的设计精到。尽管两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设置有所不同,前者为议会内阁制,后者为总统共和制,但作为代议机关的议会都在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在其政治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日本国家公务员制度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完成了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当时,明治政府为了实现日本的近代化,设立了由天皇总揽统治权的中央集权官僚机构,并于1885年建立内阁制度,相应制定了官员服务规则、官阶薪俸令、文官任用令、文官分限令、文官惩戒令等,  相似文献   

14.
陈光亮 《人大研究》2014,(10):42-42
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是近年来人大常委会监督方式的创新之举。为了使这项人大监督方式的创新工作更具实效,更有生命力,笔者认为,专题询问应当坚持突出民意,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中群众的意愿与诉求贯彻到专题询问中来。首先,在专题询问的选题调研中要突出民意。选题坚持不调研不提出,不比较评估不选出。人大常委会要通过民情调研,提出专题询问选题初步方案,然后根据两个以上的选题作补充调研,提出选题理由。选题应当充分体现群众反映问题的普遍性,问题存在的紧迫性及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其次,在专题询问开展过程中要突出民意,不能搞表演秀走过场。  相似文献   

15.
专题询问是询问的衍生与拓展,是人大常委会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就某一方面的工作集中开展的专门询问活动。如何进一步认识专题询问的实践意义与作用,规范专题询问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增强专题询问的实效?下面,笔行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建立的是一种以英国议会制为蓝本的君主立宪政体的议会内阁制的政权组织形式,相比《钦定宪法大纲》相对进步。其初步确立了宪法的制定、修改、颁布等相关制度,在中国第一次使宪法具有了形式上的根本法意义。但是,由于君主权力没有被完全虚化,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君主立宪。  相似文献   

17.
执政党,可以说是西方政党理论与制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和基本内容。中文中的“执政党”源于英文“governmental party”或“the party in government”。但是,这个概念在西方不同的国家政体之下有不同的内涵。在典型的“分权制”或日“总统制”国家,如美国,人们并不经常使用“执政党”这个概念。即使使用,其含义也与“熔权制”或日“内阁制”国家的用法相去甚远。只有在像英国这样的奉行“熔权制”的国家,人们才普遍使用这个概念或提法。  相似文献   

18.
人大专题询问是有组织、有准备地集中对特定议题进行询问的活动,是对询问的创新和发展。近两年,开封市人大常委会借鉴全国人大和兄弟省市的经验与做法,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对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分配工作、食品安全工作开展专题询问,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取得良好效果,推动了政府相关工作的开展。把握六大环节在开展专题询问过程中,开封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握好以下环节:——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专题询问顺利进行,每次专题询问前,常委会主任会议都深入研究,对开展好专题询问提出具体要求。强调专题询问要尽可能与议案办理、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等结合起来;要精心设计问题,问到关键、问到要害、问出水平、问出成效。常委会有关委、室  相似文献   

19.
章士钊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他注意观察和研究近代民主政治,尤其是政党政治,他强调党纲的重要性,推崇英国式的政党内阁制,并由此提出了毁党造党说,即政党和国内政治资源的重新优化组合,一方面,所谓党者尽毁之,既毁其名又毁其实,另一方面,造有党纲之党,在国内形成两大政党对抗的局面。毁党造党说轰动一时,但因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而遭到失败。  相似文献   

20.
目前有关专题询问的法律规定相对原则,制度规则缺乏细化,各地人大实践做法不一,其进一步发展亟需制度完善。一、全国人大和上海市人大专题询问案例比较分析2010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中央预算、国家粮食安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等专题询问。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建立世博后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0食品安全等专题询问。从中可以发现一些普遍做法和亟需完善的地方。从询问的准备来看,事先梳理问题转交政府做应询准备,事先报名或者协商确定提问人及顺序,是惯常做法,反映出其组织性0计划性。在2010年全国人大首次举行的中央决算专题询问中,提问人事先没有提交问题,各组提问数量多则46个、少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