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合同的法律风险因素表现形式着手,分析合同管理常见法律风险因素主要包含: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合同签订前缺乏必要的资信调查、合同条款不准确、缺失对合同的动态管理、内部监督措施不到位,进而提出从以下方面来加强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管理:加强合同制度建设、建立合同法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建立合同的动态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任何企业从事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合同的约束和保障.合同既是企业获得效益的法律纽带,又是企业规避风险的法律桥梁.随着电力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合同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但在签订合同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受不同因素的影响,电力合同还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鉴于此,追根溯源,充分认识和掌握电力企业合同管理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围绕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管理、机制建设和人员培训等加强合同风险控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在企业经营中,合同发挥着达成各项交易的载体作用,传统的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方法往往狭义地集中在合同审查,且在审查过程中主要关注法律法规在合同中的具体应用,而从实践来看,这极大地缩小了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的范畴。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当前存在着管理内容不够全面、方法单一的问题,文章认为通过引入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评估方法,将合同法律风险区分为合同内容风险和合同流程风险,并建立结构化的风险清单,进行分析、评价,能够有效预防企业合同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4.
刘爱和  周蕾 《法人》2015,(4):58-60
在整个合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每个过程究竟该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才能将合同的风险降到最低,很多企业其实都没有清晰的思路合同是企业通向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合同管理的水平决定企业自身在交易过程中是否安全,所以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无须赘言。然而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无处不伴随着风险。如何防范法律风险,保护自身的利益是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大家能想到的防范措施无外乎以下几种:一是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二是完善制度流程,提升合同管理体  相似文献   

5.
廖梅 《法制与社会》2012,(36):190-191
合同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企业风险产生的根源,电力企业也是如此.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依法经营是管理企业活动的最重要原则合同在签订、履行等过程中,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因此,全面认识和了解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可能产生法律风险的主要途径与因素,制定好防范管理的各项预警措施,比如对合同管理、防范体系、机制、人员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点,并提出风险预控.  相似文献   

6.
文川 《法制与经济》2010,(13):97-97,102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药行业本身强风险的特性,加快医药营销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构建,是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医药营销企业法律风险主要来自合同管理之中的风险,合同风险防范成为医药营销企业法律风险最重要的防范点和控制点。文章围绕我国医药营销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的特点和医药营销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价值取向的初步分析,并据此对医药营销企业合同法律风险机制的特殊构建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马莉 《法制与社会》2012,(16):207-208
所谓风险是指不确定的事件或条件.一旦发生,将对项目目标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风险.必然有其原因,而风险一旦发生,则必有后果;从环境、流程等方面分析出油田单位在合同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法律风险,本文将以这些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为主体,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及防范措施,希望对油田单位合同管理的良性运作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陈志 《法制与社会》2013,(13):209-211
目前,对于集团风险管控的研究是个热点,但集团风险管控信息化在实践中并不令人满意,而集团合同法律风险管控信息化更是实践中的空白点。本文通过某集团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项目,初步探索以合同法律风险管控为切入点,以信息化的手段,初步建立起某集团合同管理风险管控体系,最终实现集团风险管控信息化的目标。详细介绍了某集团合同管理信息化项目一期的基本情况,总结了一期的三个特点即:信息系统的灵活性、法律风险点多样、由职能部门发起。概括了项目的供应商选择、顶层设计缺陷、对信息化的正确认识、系统需求等方面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何辛 《法制与社会》2014,(10):276-277
合同法律风险是企业风险中的一部分,随着合同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法律风险的挑战。本文在介绍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形成原因,阐述了如何加强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控制,论述了有效的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对企业发展的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芊 《法制与社会》2012,(24):191-192
目前国内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建筑企业利润水平低下,而建筑企业由于自身法律意识淡薄或者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极有可能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亏损.建筑企业为进一步降低法律风险,应建立健全建筑企业法务部门、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增强履约意识、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加强工期、质量及签证管理,慎重订立补充协议或会议纪要,并及时行使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通过采取各种手段防范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完善,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企业在经历了不断地改革和发展之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在企业不断发展中,一些法律中的软肋也逐渐突显出来,合同管理作为法律风险防范和管理手段之一,更是备受理论界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了大型油气企业合同风险管理,对企业合同风险管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析了大型油气企业合同的主要特点,探讨了导致大型油气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要原因,最后研究了加强大型油气企业合同风险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企业的法律风险存在于房地产开发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但主要的法律风险表现在房地产企业内部法律风险,签订和履行合同中的法律风险,行政上的法律风险,商品房销售中的法律风险等。防范这些法律风险需要加强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自觉守法、诚信经营,强化房地产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重视合同的签订与管理,避免房地产企业合同纠纷,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房地产企业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3.
合同是当事人设立、变更以及终止民事关系所签订的协议。在企业管理中,合同管理是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开展好的话可以避免很多的法律风险。在合同管理中如果没能控制并防范好法律风险,将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对企业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本文主要通过电力企业合同的管理,论述电力企业管理中法律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发展壮大,特别是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竞争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遭受到合同风险的影响.这些风险多是因为企业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合同文本不完善、合同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因素造成的.本文从制度设计的角度,提出企业合同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措施,旨在为企业加强合同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各单位在对外经济交往中要通过识别和评估法律风险,来确定对法律风险的应对措施并组织实施,切实保障单位权益。文章从合同、纠纷、授权、法律意见书、合同专用章等五方面的全过程规范管理入手,提出了对单位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初期框架构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永斌 《法人》2011,(4):50-51
一个合同从订立、生效、履行到终止,其中每个环节都存在法律风险,企业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陷入法律风险当中,引发法律纠纷,作为合同主体应当怎样应对,确实是一问学问  相似文献   

17.
1993车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以后,我国法律出现了淡化对经济合同的行政管理的倾向。我国长期以来不重视并缺乏对合同行政管理的完整系统研究,造成合同管理机关尤其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管,但不清楚管什么、怎么管,管不好,致使我国合同秩序混乱,损失严重。所以,我国急需建立新的合同管理机制和体制。在此我们仅就合同的工商管理机制作初步的探讨。我们认为,合同的主管机关应当是国家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理合同的机制可以分为三部分:(一行D导预防机制;(二)服务监督机制;(三)查处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8.
合同管理是一项兼具专业性和全面性的综合工程,从最基本的要素入手,通过建立合同审核流程,推行合同示范文本,健全合同授权机制,规范合同印章使用,构建简洁易行、科学高效的"1+3"合同管理体系,将会快速提升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企业法律风险是一种会带来经济损失的商业风险,可防可控。企业主要领导违法经营,是企业法律风险的最大源头。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是指企业根据法律风险的特性,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避免承担经济损失或者其他风险的制度、流程、表格和文本,需要树立事先防范和过程控制为主、以事后救济为辅、多部门支持、全员参与的基本理念,将企业法律事务人员定位于企业管理人员,健全企业法律事务机构,使之正确履行决策参谋、规章制定、合同管理、知识产权保护、案件处理和法律培训等六个方面职能,以“少拖欠、少诉讼、少败诉”的法律风险防控目标,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企业法律实务工作中,从法律方面对企业合同进行把关是企业签订合同前的必经程序,企业应加大对合同法律审查工作的管理力度和重视程度,配置得力的专业人员,认真把好合同法律审查关。本文从合法性审查、真实性审查、可行性和周密性审查四个方面提出了审查要求,从而有限防范合同的法律风险,减少或避免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分歧和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