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问题韩树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已经成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问题既涉及理论方面,也涉及实际方面的许多问题。一、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  相似文献   

2.
警事社会化既是对国际社会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我国警务改革的主要方向.在计划经济时期提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我国警事社会化的早期形式,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已经有很多方面不适应.如何实现与市场经济的有效对接,走好警事社会化道路,创新具有我国特色的警事治理模式,契约式治安保险联防树立了一个新典型.  相似文献   

3.
由于分不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很多人误以为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回事,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非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上面贴了一个"社会主义"标签。亚当·斯密区分了市场经济的两条道路即荷兰道路和中国道路,认为前者是通往市场经济"非自然的"道路,后者才是"自然的"道路。阿里吉认为,用马克思的标准衡量,荷兰的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古代的市场经济则是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由此可见市场经济对于经济基础的从属地位。正如中国古代的市场经济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而是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样,当代中国的市场经济之所以是社会主义的,是因为它从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即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公有制和国有经济。随着过剩经济时代的到来和过剩资本由资本形态向货币形态的回归,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将走向自我否定,从而导致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向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行业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行业管理可以定义为以精干的政府综合经济部门和众多行业组织为主体、以间接管理和协调服务为主要手段的涵盖全社会同类生产的管理。目前 ,我国已经初步探索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行业管理的模式和道路 ,新的行业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在理论上、政策上和实践中进一步深入研究。深化行业体制改革需要着重解决三个基础问题 ,即思想基础、经济体制基础和法制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现代音乐要想在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下和雅俗分裂的文化背景中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显然是不易的.民间音乐所赋予我们的养分是无价之宝,我们要使之发扬光大,将其薪火传承下去并使之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6.
目前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处理是根据国务院颁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主持下进行调解的。但由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和适用对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出现了滞后于形势、内容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 ,直接影响事故处理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而因交通事故引起的损害赔偿的处理更是关键性的环节。各地交通事故巡回法庭的试点工作 ,即将损害赔偿调解移交法院处理 ,是对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和有益探索。本文将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移交法院处理的必要性和随之而来应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作一分析及探讨。  相似文献   

7.
日本共产党成立至今,已经走过80多年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目前仍然是日本政坛上的在野党。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日共在领导本国人民革命的不同历史时期,几经改变自己的政治纲领。这其中的战略变化,从国情认识、革命性质、奋斗目标、发展道路和斗争方式等多方面,彰显日本共产党的理论、政策、实践所具有的时代特色和日本特色。  相似文献   

8.
政府发展观与审批观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资深政治家基辛格曾与邓小平讨论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他说:“如果你们成功,那将会给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提出一个哲学问题”。时间只过了10多年,但基辛格所预言的答案已经出来,如何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嫁接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人不仅在理论上获得了成功,而且在实践上也获得成功。在过去的10多年里,中国完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越,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今天,中国要完成的则是市场经济体制如何从有到好的历史跨越,将“初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完成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这项更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是指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基本经济制度、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取向、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战略目标的经济发展道路。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与统一战线的关系,探寻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中的独特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诚信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话题,并且日益被人们所关注,特别是我国近些年出现的比较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诚信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加强诚信建设是建立市场经济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以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已经将我国政治发展推送到一个"必须闯过民主关"、穿越政治发展"卡夫丁峡谷"的关键期。要应对好种种挑战,发展和完善好人民民主,稳健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必须大力发展协商民主、努力搞好现代国家治理。为此,又必须积极调动全民族的自觉和努力,不断推进包括理念、行为和制度在内的政治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理论创新是十六大的一个重要历史特征,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经济理论创新的灵魂。十六大政治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等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3.
<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中国人民找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道路.然而,正当中国人民迈进在这条道路上的时候,却受到腐败现象的困扰,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严重地干扰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育.因而,加强行政道德建设就成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课题.腐败现象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凸显出来的问题,是在行政体制转型中滋生出来的,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在改革中解决,行政道德建设应成为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健全的行政体制,而健全的行政体制又必然包含着完善的行政道德.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一只越来越重要的力量.在成都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所占比例达89%,已成为成都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医院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走出一条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道路,这是企业医院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从观念更新、办院模式、发展战略、经营方针、业务管理等五个方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医院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突破“姓社姓资”的传统观念中,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发展市场经济”这一重大的创新理论,由此中国找到了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开启了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进程,改变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如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面对当前出现的收入差距扩大、所有制结构调整、政府职能转变等一系列新问题,我们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和要求的认识,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7.
从2014年5月至2014年11月,哈尔滨道路泊车收费事件受到了省内外多家媒体的关注,民怨极大,虽然现在哈市的多条街道已经取消了道路泊车收费,但是,此事件所反映出的黑龙江省在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只有深入地挖掘阻碍黑龙江省依法行政的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地形成对策,正视并痛改与依法行政不适应、不相符的问题,黑龙江省的法治建设才能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8.
推动中国发展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实践动因系统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有中国特有的体制性因素和“发展至上”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导向因素,也离不开中国特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禀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演绎,也得益于国际和平大环境与全球一体化发展所提供的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在社会主义发展逻辑、市场经济逻辑、社会历史逻辑、文化逻辑和全球化进程逻辑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特色发展道路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同时也面临调整和完善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越南、老挝、古巴、朝鲜先后借鉴中国的经验,在政治、经济领域进行改革。那么,中国走的这条改革开放道路对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一、中国式道路在社会主义国家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开启了历史先河  相似文献   

20.
政治转型是指从传统的专制集权统治向现代民主体制的过渡,亦即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而且还出现了以政治基础的兼容化、政治权力的合理分配化、政治治理方式的民主法治化等为标志的政治转型与发展.目前这一转型还没有完成,但转型的基本轮廓和努力方向已经较为明晰,它们将成为我们今后继续推进政治转型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