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游井冈山     
《劳动保障世界》2005,(7):42-42
喜欢旅游的人常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这是说黄山和九寨沟分别具所有山,水之美景于一身,游过黄山就不用看其他山了,赏过九寨沟的水后就不用看其他地方的水了。我没去过黄山,也着实向往,但我最想去的却是井冈山。  相似文献   

2.
“六山六水”调查,即贵州少数民族社会调查。“六山六水”包括乌蒙山、云雾山、雷公山、月亮山,大小麻山、武陵山、乌江、都柳江、清水江、南盘江,(氵舞)阳河,“六山六水”区域面积广大,约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民族研究工作者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居住区域的一个带学术性的地理概念。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4.69%,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六山六水”区域中。作为经济文化都较落后的省份,要摆脱贫困,改变全省落后的经济状况,走上小康之路。首先就得充分认识贵州省情。认识贵州省情,就得先对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了解。因此,对“六山六水”区域进行综合调查,掌握翔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通过分析研究,提出可行性报告,供领导及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对于发展提高民族地区经济,使民族地区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自小就喜欢看“三国演义”,特别是小说中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草庐”就在“卧龙岗”。“卧龙岗”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樊依山傍水,北通宛洛,南达湘粤,西连巴蜀,东与中原相接。水陆交通畅达,市场繁华。襄樊又分襄阳和樊城,从襄阳向西眺望约二十里,有一带青山含翠,乘车而去,半个小时就到了“卧龙岗”。这里风景秀丽,美如仙境,非常诱人,果真是“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  相似文献   

4.
许可 《黄埔》2006,(2):48-49
“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这是宋代王安石的诗句,它生动地表现出安徽省潜山县境内天柱山的奇景胜境。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时,登山拜岳,封天柱山为“南岳”,民间又称“万岁山”。后来,隋文帝志在南疆,改封湖南衡山为“南岳”,天柱山就一直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六山六水”民族调查 2 0年调查概况 ,调查类型、方法与特征 ,调查成就的回顾和分析 ,进而提出了进一步搞好“六山六水”民族调查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由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和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共同组织和实施的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第二十三期调查工作已经全面结束,调查报告已经结集出版(内资)。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始于1983年。所谓“六山”,即指贵州省境内的雷公山、月亮山、麻山(大、小麻山)、武陵山、乌蒙山、云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和贵州民族研究会组织的“六山六水”调查对贵州土家族研究的意义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六山六水”民族调查中贵州少数民族妇女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指出了“六山六水”民族调查中贵州少数民族妇女问题研究的特点及其对今后少数民族妇女问题的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靠啥吃啥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原是句好话,大实话,靠着山不打山的主意,临着水不从水上做文章,吃啥?即使有别的生财吃饭之道,也不能把老天爷恩赏的这宝贝白白丢掉,就是要有个“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就是要从它身上找出饭辙来。  相似文献   

10.
鲢鱼山水库和汤泉池晓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力则灵。”在坑蜒起伏的大别山王峰金岗台下,镶嵌着两颗推澡的明珠,那就是小有名气的鳝鱼山水库和汤泉池。我的老家就在商城县,由于是“近水楼台”的缘故,以前曾多次去过鳝鱼山。“水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  相似文献   

11.
作者结合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 ,就贵州民族风情旅游的开发 ,从 10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对今后的民族调查与民族风情旅游开发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后,大家都在考虑开发什么和如何开发的问题。我认为,中国二重集团公司一直抓住“开发自己”不放松,即抓住观念大转变不放松,抓住精益求精重实干不放松,确实为自己争取了主动,一旦机遇到来,就能从容上阵,就不会眼睁睁地看到机遇而又放跑了机遇。对企业而言,如果自己的观念、智力、管理及资源都没有得到“开发”,又怎能更好地参与西部大开发? 要“开发自己”,就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国有企业是藏龙卧虎之地,倘若不给尤以水、不给虎以山,不把自己的队伍组织好,不把自己的条件利用好,是难以投入…  相似文献   

13.
陈维玮 《现代领导》2014,(12):22-22
“海山仙子国,万象图画里。”象山,我国长三角南缘的一颗明珠.整个城市山、水、海相融相映.奇特的山海景观使人如置身于图画中。如今的象山人正担负着开创桥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整个东方不老岛凸显出勃勃生机。今年年初以来,象山县在新桥镇试点推行了“微党建”工作模式,最近,记者就新桥镇如何推行“微党建”工作模式走访了象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两新工委书记伊珍林。  相似文献   

14.
怀想一个词     
当冬日的凉意蔓延整个季节时,内心深处猛然想起与温暖和爱意相关的一个词——相濡以沫。在寂寥的冬夜,读到一则佛经上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天陀山起了大火,许多鹦鹉一起汇集于陀山大火之中,原来这些鸟们是“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它们将身上的羽毛沾上水,然后把水洒向陀山,期望能熄灭这场大火。天神见了说:“鹦鹉们呀,你们虽想救火,但这点微薄之水,是灭不了它的!”鹦鹉们说:“我们常年居住在陀山之中,和陀山朝夕相伴,情深似海,怎忍心让它被火吞噬掉呢?烧光了它,我们住什么地方呢?”天神很受感动,弹指间就灭了山火。这样一种鸟儿对山的情怀,是为…  相似文献   

15.
叶慧 《今日浙江》2010,(7):48-49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绿荫护夏、红叶迎秋”,这种生态美景是无数人心中的憧憬。  相似文献   

16.
福州作为具有二千二百多年建城历史的文化名城,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且“闽在海中”的特殊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这座千年古城“城中有山、山在城中、城中有水、水绕城流”的协调的自然生态。在福州城自北往南的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乌山、  相似文献   

17.
拉祜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拉祜”一词是该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历史上把拉祜族称作“猎虎的民族”。拉祜族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可追溯到古代羌人族系,他们大多依山而居,青山秀水造就了拉祜人像山一样淳朴忠厚的品格,他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山、水、树共生共存。  相似文献   

18.
泸沽湖边“君子国”陈新欣中国有个世界级母系制“活化石”——摩梭人社区,他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云南和四川交界的一片山美水美的地方,至今仍然大都过着女不嫁、男不娶的走婚生活。这个神奇的地方吸引着学者、游客、记者和艺术家。最近,我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  相似文献   

19.
杭海 《群众》2020,(16):40-41
自1996年开始,江苏与陕西就开始了省际间的对口协作。20多年的峥嵘岁月,苏陕两省山遥水远情相近、隔山隔水不隔心,共奏一首协作交响曲。2020年2月,陕西省56个国家级贫困县(区)如期全部实现了“脱贫摘帽”。江苏省在2019年度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中获得了“好”的等次。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期间察看了柞水、平利两县的苏陕协作项目,对脱贫攻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0.
贵州彝族社会历史的研究来历已久。“六山六水”民族调查中的乌蒙山和北盘江、乌江“一山两水”彝族调查有百余万字成果 ,极大地丰富了贵州彝族社会历史的田野调查资料 ,推动了贵州彝学的调查与研究 ;得益于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科研活动的经验启示 ,贵州省彝学研究会成立以后 ,贵州彝学调查研究步入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