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有着与其他艺术共同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因为它们都来自生活.所以说音乐艺术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对于音乐来说,所有的音符后面都具有某种涵义,只是包涵的程度不等,这种涵义构成了作品的内容,并通过创作、表演等活动表现了出来.音乐的创作和表现、表演的目的,就是为了欣赏,否则创作也就失去了意义.这里所说的欣赏,不仅是感官上的愉悦和满足,更主要的是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共鸣.只有在理性认识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对人类优秀音乐文化的审美与欣赏.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人类社会产生最早的艺术种类.它可使人发展形象思维,改善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并可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的思想和品格.音乐教育是成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人类政治生活的发展就与政治文明的进步联系在一起。人类越发展,社会越进步,政治文明发展的程度就越高。本文就政治文明发展的动力因素及其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教育作为科学发展的引擎,其目的如何,培养什么样的人,在当今形势下,显得愈为重要.现代社会,科学的功能日益扩大,科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力量越强大,人类面临的道德问题越尖锐,因此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就越发需要明确清晰,从而,使科学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表现广阔社会生活和人类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歌曲则因其篇幅短小易于传播为广大群众接受并产生直接的效应.本文通过分析歌曲的时代特征及其风格,阐述声乐艺术在近现代中国民族生存发展中的作用及影响,并对中华音乐文化的走向提出自己的见解,抒发民族情感,展现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人类从未停止过。就像大多数还不懂事的孩子就喜欢鲜艳的颜色和优美的音乐一样。这种基本的审美能力已经在人类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溶在了人的本质之中,成为了人的一种本能。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标志,近年来和谐之音越奏越响,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宪政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本文通过对和谐社会和宪法的概述以及对宪政在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之论述,揭示了和谐社会和宪法的内在联系,以及两者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人类共有的重要的精神食粮。在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今天,音乐欣赏课程已经被大多数高职院校列为非音乐专业的公选课程。本文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的现状,对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进行阐述,旨在为更多的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开展音乐美育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人类的圣物。爱乐几乎是人类共有的天性。但在古代社会能挖掘出音乐治国安民功能者唯古中国而已。儒家治国靠两大支柱:礼与乐。“礼主异,乐主和”。“异”易致乱,“和”则可止乱。故“异”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等级制,“和”则是目的。有异有和,正所谓“和而不同”。和则国治,和则民安。世界其他古国如古希腊,也曾给予音乐以崇高地位。毕达哥拉斯认为,天体运动形成了美妙的音乐,整个宇宙是一个结构和谐与发出乐声的物体。亚里士多德则认为,音乐具有三种功能:教育、净化心灵、精神享受。但是,古代西方仅认识到音乐的神奇,只发现了音乐的教育、净化心灵及精神享受功能,并未意识到音乐尚有强大的治国功能。古代西方从未将音乐与法(尤其是国家根本大法)并列起来。只有古代中国将音乐与国家根本大法并列,并将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最佳工具。这种以乐为法,以乐治国的思想为古代中国所独有。将这种思想挖掘出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现代社会所用,当有重要价值。本文旨在勾勒出中国古代以乐治国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态规划是运用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城市学等知识用以调节和改造城市各种复杂的关系,寻找扩大效益、减少风险所进行的规划.环境音乐是一种能作用于主体意识、具有功能性的一种非鉴赏性音乐.城市生态规划与环境音乐二者有着诸多的联系,环境音乐是音乐对城市生态的影响与城市生态对音乐的接受,而城市生态系统则是环境音乐存在和应用的主要场所.文中以安徽省合肥市大学城为例,结合了环境学和城市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及音乐学的相关研究,阐述了环境音乐在我国城市生态规划发展中的功能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聆听中感受美--浅谈初中音乐欣赏课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音乐中的美育因素是得天独厚的,音乐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活动的过程,就是感知和领会音乐艺术美的过程.本文从听觉感受、审美素材、营造美的氛围等方面,提出了对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我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内容,而民族音乐更是关系到民族意识、民族兴旺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期以来高校音乐普及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都是西乐教学的移植,民族音乐的立足之地少之又少.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重视民族音乐教学及其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国际关系的发生与发展,必然会涉及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国家的性质。这就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的不同状况或不同的国际关系状况必然对民族凝聚力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这就是说,社会越发达、生产力越先进,这种影响就越来越清晰而明显。  相似文献   

14.
PCK是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是教师知识范畴中使教学最有效的知识.经验还原幼儿音乐教学是以幼儿兴趣爱好和学习经验为基础,通过寻找音乐符号参照物的方式,把音乐作品抽象的音响形式转换成为能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兴趣与冲动的参照物形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通过简述学科教学知识和经验还原幼儿音乐教学法,分析了经验还原幼儿音乐教学内容知识的内涵、性质、结构以及形成.  相似文献   

15.
名人谈读书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读书越多,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如此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  相似文献   

16.
美是来自于人类社会实践所引起的外在自然的人文文化,美感则是来自于人类社会实践所引起的内在、自然的人文文化物质的反映,审美效应的前提是美育,而美育它是一个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的培养过程,即建造审美心理结构的过程。它关系到人的内在情感、心灵的塑造。器乐学习与演奏是音乐教育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器乐演奏以它多变的技法、丰富的音色扩展了艺术的表现。演奏器乐在智力空间的开拓方面,手、眼、耳、脑的高度协调,对人的艺术潜能的开发有着巨大的催化作用。在我们论述音乐审美的学习中,我们要在理论体系上理解和掌握什么是音乐美学。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表达人们情感和思想内容的艺术形式,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音乐教育科学和音乐学的理论日趋成熟,人们更深切地体会到人与音乐之间的密切关系,更进一步认识到音乐文化对现代人类的生活、举止的作用。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比以前更引起关注和重视。国家教委在1988 年颁布的《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各类高校必须开设音乐公共选修课,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培养现代社会实用型人才方面,音乐教育具有不可或缺的功能。如何使音乐教育顺应新时期的需要,增强音乐课教学的效果,真正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的潜在作用,是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本文试着从学生现状、教育意义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对高校音乐欣赏课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可以形象地概括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方向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驾驶员",人民群众广泛积极的参与是强大的"发动机",作为载体的三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红旗车",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两条"快车道",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安全运行的"交通规则",目标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条政治发展道路具有显著的特点:既能广泛发扬民主又能实现高度集中,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富有效率,既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意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实;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善于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使这条道路越走越活;推进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建设,使这条道路越走越稳.  相似文献   

19.
音乐课外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具体开展音乐课外活动中既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要重视共同提高;既要重视学生的技艺训练,也要注重音乐审美的培养.使我们在浇灌音乐课堂教学大树的同时,也让音乐课外活动这根嫩枝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建筑是住人的机器、凝固的音乐和石头的史书,这是建筑学的三条格言。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艺术可以折射出人类行为的所有方面,包括形形色色的犯罪行为。建筑与犯罪学研究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