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妇女问题──上海老年问题的集中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妇女问题──上海老年问题的集中表现陆建民由于男女寿命的差异,老年人中女性占多数──1992年底上海205.8万老年人中,54.3%是女性,比该年全市户籍人口中女性的比例高出4.7个百分点。老年妇女中孤寡者多,年迈体衰者多,退休收入少甚至无收入者多...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上海女性群体构成已发生很大变化,除了原有的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之外,在社会分化流动中还出现一些新兴女性群体。这一现象已经并将继续对妇女工作产生影响。 一、新出现的女性群体 l、“青年白领” 这里主要是指那些接受过高等教育,在外资、合资企业或影视娱乐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工作,有着优厚收入的年轻女性。这一群体的特征之一是具有很大可容性。大学毕业甚至研究生毕业的自然是“青年白领”主体,也包括部分未接受过高等教育,但在业余时间充电的年轻女性。从对500名妇女的问…  相似文献   

3.
《中国妇运》2002,(1):40-42
浦东新区十年开发,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跨越,并迅速成为全国的人才聚集之地。高级专业人才——“白领”在这一地区逐渐开始成为具有特定标识的社会群体。在这日益庞大的社会群体中,知识女性尤其是青年知识女性,以其特有的亮丽风采,活跃在大开发的各个领域,并崭露头角。她们的异军突起,给传统的妇女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一向在女性弱势群体中有着良好工作声誉的妇女组织,如何在青年知识女  相似文献   

4.
当今的妇女刊物和青年刊物都有一个热点栏目:征婚启事。在这些征婚启事里,四川、湖北、湖南农村尤其是山区女性征婚很有一定比例,而江苏、浙江、广东这些地区大多是男性征婚。这种比例是当前婚嫁地区性流向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5.
在性别研究领域,美国有色人种妇女长期以来一直被称为"白人妇女空间的闯入者",而这一"闯入者"身份不仅体现在美国社会二元对立的男女空间建构中,同时也体现在有色人种妇女与白人妇女"女性空间"的对话里.在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女性咖啡馆"为代表的女性空间的建构和女性研究中白人妇女的主导地位,揭示了有色人种妇女在美国女性空间建构中的身份缺失.  相似文献   

6.
实施女性特色教育促进女干部成长广东省妇女干部学校王远芳“广东省中青年女领导干部培训班”这一新事物,是在90年代初开办的,得到省委、省委组织部直接关怀和扶持。它是广东加速培养选拔女干部的一项新的举措。自1991年至1996年,已开办了八期,每期学制两个...  相似文献   

7.
保障我国妇女公平就业政策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涛 《理论月刊》2003,(11):76-78
妇女就业是妇女参加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妇女获得就业权利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标志。当前我国社会中大量存在对妇女就业的性别歧视现象,阻碍了女性的公平就业。作为公共领域的主导,政府有责任有义务选择向女性就业倾斜的政策,为妇女公平就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中国妇运》2015,(2):23-24
一、主要做法一是"政策保障+机制创新","有人干事"实现从"少"到"多",全区女性进村"两委"实现100%。推动自治区出台硬性规定,实现全区2257个行政村女性进村"两委"达到100%,女性党支部委员和村委委员共3495人,女性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的重要力量。推动出台相应政策,村妇代会主任待遇全部得到解决。川区妇代会主任工资纳入村干部工资发放范围,山区妇代会主任每年领取工作补贴。基层妇女管理服务纳入公益岗位。推动相关部门将基层妇女管  相似文献   

9.
正一口气读罢顾秀莲主编的《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史》中卷,[1]一种强烈的感受就是——妇女不能没有历史,历史也不能没有妇女;国家离不开妇女,妇女也离不开国家。妇女与历史、妇女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和同构,留给后人的不只是"妇女的",同时也是"历史的"和"社会的"。正如李小江在"20世纪中国妇女口述史丛书"总序中所说:"女性学者的学术关怀不仅应该是女性的,也应该是历史的。无论过去还是今天,女性  相似文献   

10.
新生活运动中,南京国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女性的法令和措施,触及到女性的着装、婚姻家庭、职业、社交等基本生活层面,国民政府试图通过行政力量"塑造"和规范女性。另外,国民政府建立了一些妇女团体,组织动员更多的女性参与到新生活运动中。本文通过对新生活运动的探讨,发现国民政府对妇女的政策具有双重角色定位的特点:既维护女性的传统角色,注重女性的家庭责任,又鼓励妇女提高自身的智识,动员妇女参与社会事业,担当"国民"之责任。  相似文献   

11.
“妇女参政”是指妇女群体的意愿、要求、利益在各级政府的重大决策中,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等立法机构中,在国家、地方各级法律、法规中得到了充分尊重,并且对于歧视妇女的各种行为,能够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等部门的妇女代表(包括男性身份的代表)或妇女监督团体的干预,迅速加以制止和解决。我们认为它与“参政的妇女”这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参政的妇女”是指在党政各部门担当领导职务的女性个人。虽然“参政的妇女”与“妇女参政”之间有某种联带关系,例如,女干部贴近女性的实际生存状态,能较多地关心女性的处境与要求等,但是…  相似文献   

12.
理解普通妇女--兼谈女性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孟宪范主编)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转型期中国妇女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是妇女研究的一部力作。这一课题历时三年半,16位学者对女大学生就业、保姆的生存状况、流动女性的安全健康、贫困地区妇女生殖健康、家庭暴力、性骚扰、网络中女性的性别重构空间、女性写作等问题进行了实际调查和探讨,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一书定位于经验研究,从法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劳动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对特定历史时期妇女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进行了描述和性别分析。该书主编孟宪范在“弱嵌入性与女性研究———代前言”中指出,将经济社会学“弱嵌入性”引入女性研究和用“中层理论”指导经验研究的探讨富有新意。该书是以经验研究为基础的跨学科性别研究的一次成功实践。2004年8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召开了“回应转型社会推进妇女研究———以《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为例”的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该书的部分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结合该书的意义、特点和研究方法,探讨了女性/性别研究理论及其在中  相似文献   

13.
2004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孟宪范主编)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转型期中国妇女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是妇女研究的一部力作。这一课题历时三年半,16位学者对女大学生就业、保姆的生存状况、流动女性的安全健康、贫困地区妇女生殖健康、家庭暴力、性骚扰、网络中女性的性别重构空间、女性写作等问题进行了实际调查和探讨,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一书定位于经验研究,从法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劳动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对特定历史时期妇女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进行了描述和性别分析。该书主编孟宪范在“弱嵌入性与女性研究———代前言”中指出,将经济社会学“弱嵌入性”引入女性研究和用“中层理论”指导经验研究的探讨富有新意。该书是以经验研究为基础的跨学科性别研究的一次成功实践。2004年8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召开了“回应转型社会推进妇女研究———以《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为例”的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该书的部分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结合该书的意义、特点和研究方法,探讨了女性/性别研究理论及其在中  相似文献   

14.
对性别研究和女性主义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孟宪范主编)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转型期中国妇女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是妇女研究的一部力作。这一课题历时三年半,16位学者对女大学生就业、保姆的生存状况、流动女性的安全健康、贫困地区妇女生殖健康、家庭暴力、性骚扰、网络中女性的性别重构空间、女性写作等问题进行了实际调查和探讨,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一书定位于经验研究,从法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劳动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对特定历史时期妇女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进行了描述和性别分析。该书主编孟宪范在“弱嵌入性与女性研究———代前言”中指出,将经济社会学“弱嵌入性”引入女性研究和用“中层理论”指导经验研究的探讨富有新意。该书是以经验研究为基础的跨学科性别研究的一次成功实践。2004年8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召开了“回应转型社会推进妇女研究———以《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为例”的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该书的部分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结合该书的意义、特点和研究方法,探讨了女性/性别研究理论及其在中  相似文献   

15.
加强妇女研究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孟宪范主编)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转型期中国妇女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是妇女研究的一部力作。这一课题历时三年半,16位学者对女大学生就业、保姆的生存状况、流动女性的安全健康、贫困地区妇女生殖健康、家庭暴力、性骚扰、网络中女性的性别重构空间、女性写作等问题进行了实际调查和探讨,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一书定位于经验研究,从法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劳动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对特定历史时期妇女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进行了描述和性别分析。该书主编孟宪范在“弱嵌入性与女性研究———代前言”中指出,将经济社会学“弱嵌入性”引入女性研究和用“中层理论”指导经验研究的探讨富有新意。该书是以经验研究为基础的跨学科性别研究的一次成功实践。2004年8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召开了“回应转型社会推进妇女研究———以《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为例”的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该书的部分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结合该书的意义、特点和研究方法,探讨了女性/性别研究理论及其在中  相似文献   

16.
2004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孟宪范主编)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转型期中国妇女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是妇女研究的一部力作。这一课题历时三年半,16位学者对女大学生就业、保姆的生存状况、流动女性的安全健康、贫困地区妇女生殖健康、家庭暴力、性骚扰、网络中女性的性别重构空间、女性写作等问题进行了实际调查和探讨,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一书定位于经验研究,从法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劳动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对特定历史时期妇女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进行了描述和性别分析。该书主编孟宪范在“弱嵌入性与女性研究———代前言”中指出,将经济社会学“弱嵌入性”引入女性研究和用“中层理论”指导经验研究的探讨富有新意。该书是以经验研究为基础的跨学科性别研究的一次成功实践。2004年8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召开了“回应转型社会推进妇女研究———以《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为例”的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该书的部分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结合该书的意义、特点和研究方法,探讨了女性/性别研究理论及其在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综合性中文门户网站女性频道所传达的意义进行解构,认为:女性频道崇尚自由、情感、现代,表面上体现了对青年女性的关爱,实际上是打着妇女解放的旗号,对青年女性实行新一轮的压迫。文中指明商业动机和女性网络工作者的缺位是女性频道变相复制现实中男女不平等的深层次原因,女性频道只有树立起真正的社会责任感,让女性赢得女性频道的话语权,才是有利于青年女性发展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妇运》2003,(7):1-1
占人口半数以上的妇女是一支伟大的人力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开发妇女人力资源,提高妇女综合素质是妇联组织的长期战略任务和重要历史使命。近年来,各级妇联在促进妇女发展,维护妇女权益的各项工作中,认真实施“女性素质工程”,加大教育、培训和现代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力度,努力营造了全社会重视提高妇女素质的良好氛围,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四有”、“四自”精神、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妇女劳动者,促进了女性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基是党员队伍建设。我们党的力量取决于党员队伍的质量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目前,农村党组织建设普遍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一是党员队伍中存在“一低”(党员占人口比例过低)、“两偏”(党员文化偏低,年龄偏大),“四少”(青年党员少、妇女党员少、生产一线能人党员少、少数民族党员少)的状况,这种状况拖了组织建设的后腿,这种状况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影响了党的生机活力。带头脱贫致富的先进分子不能吸纳到党内来,现有党员很多都是老、弱、穷,有的地方选一个支部书记都难选,这个问题必须引起…  相似文献   

20.
妇女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是践行性别平等的重要议题,也是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必要条件。妇女议事会则是推动女性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机制。基于对S市C社区妇女议事会中女性参与过程的观察与分析,本文发现城市社区妇女从参加熟悉的社区活动转向参与陌生的社区公共事务,经历了“小团体”治理和新团队形构,这是女性主体性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在“情”与“理”之间不断平衡的动态过程。相较于有关女性社区参与的“性别气质论”与“性别区隔论”,本案例所体现与建构的情理互动论,一定程度上更侧重回应女性公共参与中的情境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