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促进增长与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运行实现“软着陆”后,过高的经济增幅已回落,经济过热的局面得到了扭转,但现在又出现了市场疲软、需求不足、产品积压、效益下降、失业增加等经济增长乏力的现象,经济运行向下波动的特征初步显现。为此,经济增长速度问题又成为各方面关注的中心问题,确保我国今年经济增长8%,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如何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波动与经济结构之间有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文试对此作些分析,探讨如何调整经济结构以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波动是国民经济增长动态不可避免的现象。经济结构与经济波动具  相似文献   

2.
改革以来,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方面,始终遵循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又重申了这一方针。现在的问题是,人们对“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理解,并没有歧义,但对“公有制为主体”和“国有经济为主导”应如何理解,则看法不一。《决定》把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当作“公有制为主体”的主要表现之一。有人由此便  相似文献   

3.
十五大以来,对我国所有制经济的讨论已成为一个热点。现就1997,我国所有制经济谁轻谁重的讨论评析如下。 一、国有经济占主导,其他经济发展迅猛 1、国有经济继续保持主导地位,但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年下降。改革开放以来,国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国有企业整体素质不高、效率低下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主要是国有资产量大面广,行业分布结构、国有企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提出要大力发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国有企业的整体素质。这里仅就提高国有企业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作些探讨。   一、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就是通…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基础。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不失时机地整体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与壮大,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全面理解和贯彻这一方针,对于我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坚持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有哪些意义建国五十年来,国有经济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工业化与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工业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将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两项十分重要的战略性任务,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必须把它们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使它们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形势的要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我国国有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取得了巨大成就,它对奠定和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不仅表现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还表现为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目前,虽然我国公有资产在量上已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国有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在控制力竞争力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当前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竞争力的紧迫性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力量的国有经济占有70%左右的社会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8.
按照十五大精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今后一个时期经济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除继续控制国民经济命脉部门和行业外,一般性竞争行业将放开搞活,让多种经济形式平等竞争,共谋发展。这种战略性结构调整的结果,将会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这不会影响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 第二,国有经济减少,不等于公有制经济减少。我们首先应当澄清一个重大的认识问题,即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有多种存在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  相似文献   

9.
一、为什么必须进行国有经济的改革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导和支柱。国有经济掌握我国经济命脉,分布于国民经济重要的领域和部门。国有经济办得好不好,发展得快不快,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作用和影响。但是,过去我们缺乏经验,国有经济的管理体制是学苏联的,确有弊病。主要问题有:高度集中,企业和地方缺乏自主权;把计划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看作资本主义,排斥市场;公有制纯而又纯,公有制形式越高级越好,排斥非公有制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体、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发展,外资经济也紧随其后。在发展过程中,这些经济成份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给整个国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与此同时,国有经济的发展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且有进一步下降趋势。面对这种形势,不少人引发了这样的忧虑:该怎样看待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到底会不会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呢?对此,我们首先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1.
国有经济布局和国有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而又重大的问题,必须着眼于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在党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国有经济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国有企业(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的总的原则和思路.必须正确理解“有所为有所不为”,厘清思路,才能有效地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从而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2.
国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基础,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降低,但是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与支柱地位并没有改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下,国有经济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在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各种所有制和不同性质的所有权在企业这一层次日益互相结合,混合所有制形式必然会越来越多。面对多种所有制并存和…  相似文献   

13.
按照十五大精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今后一个时期经济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除继续控制国民经济命脉部门和行业外,一般竞争性行业将放开搞活,让多种经济形式平等竞争,共谋发展。这种战略性结构调整的结果,将会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这不会影响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第一,国有经济适当减少了,但公有制经济比重并不一定减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应当由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我们过去对公有制的理解存在偏差,以为公有制经济比重越大越好、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并将公有制分为低级形式、高级形式,甚至把公有制等同于国有制。其实,适应现阶段发展生产力需要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如果国有经济成  相似文献   

14.
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聚集着我国最先进最大量的技术、设备和人员,其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仍占绝对优势,因此,国有经济的良性发展是我国经济长期、持续、迅速发展的关键。我国的市场化取向改革对我国国有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改革我国国有经济才会有国有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党的十五大报告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阐释和已确立的市场经济改革目标是建构我国国有经济新框架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以来,北京市积极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北京市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继续调整优化北京市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难点是实现国有经济从劣势领域和劣势企业退出,面临的仍然是"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其深层原因是利益问题.因此,要围绕利益调整,加快构建责任体系、激励约束机制,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和北京市财政状况较好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加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形成国有经济依据其功能定位和经济内在规律自觉进退调整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郭悦 《求是》2001,(20)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集中出现,是我国近10年来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努力促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完成国有企业劳动结构的调整,不仅仅是顺利实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关键,而且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再就业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统计,2000年全年下岗职工再就业率只有35…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从国情出发,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二十年来,这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试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趋势,分析"十五"期间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及其发展方向。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测算,1978年以来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私营经济和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1987年国有经济占56%,集体经济占43%,非公有制经济占1%,到2000年则相应调整为37.9%、37.3%、24.8%。  相似文献   

18.
李成瑞 《探索》2007,(5):132-14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同时,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未曾有过的重大变化.第一,私有制经济规模已经远远大于了公有制经济规模.第二,收入分配已形成了贫富悬殊、差距很大的格局.第三,社会结构呈现"金字塔"型,私营企业主阶层兴起,工农大众经济、社会地位下降.第四,国民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尖锐化,过高的环境代价使GDP的增长大打折扣,并影响人民生活的质量.第五,国民经济在对外关系上存在着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国内消费过低,对外技术的依存性过高、自主创新能力过低的突出问题.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对于上述大变化中出现的种种纷纭复杂的现象,应当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系统地加以分析.只有按照四项基本原则进行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才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相似文献   

19.
国有经济是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我国目前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经济应保持多大比重以及在全国经济中如何分布才能更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呢?这既是一个极为敏感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本文想就此问题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准确认识和科学界定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问题,是正确发挥和有效实施公有制主体作用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政策基础。由于我国公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是“主体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因此,发挥公有制主体作用,首先要解决好国有经济如何发挥应有作用的问题。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都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有关国有经济作用的最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