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80年代开始,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海外投资迅速发展。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华人企业集团的海外企业受到严重波及。此后,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对海外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战略重组与结构调整,以摆脱经营困境,重振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东南亚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区域化进展,东南亚企业集团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进行跨国经营活动的企业集团越来越多,跨国经营的范围和规模也越来越大,以至形成为企业集团经营的显著特点之一。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也是东南亚企业集团尤其是华人企业集团进行跨国经营的重要投资地,近年来的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人们尤为关注。然而,由于东南亚华人的历史文化背景,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对中国的投资又引起了不同的议论甚至指责,给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跨国经营活动蒙上阴影。因此,正确地认识和系统研究这一问…  相似文献   

3.
90年代末,东南亚金融危机对迅速发展的当地华人企业集团造成巨大的冲击。金融危机后,华人企业集团进行了一系列战略重组与结构调整。伴随着所在国经济的复苏,华人企业集团已开始走出经营低谷,竞争优势也将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东南亚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作为东南亚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随之迅速兴起,并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形成与发展,是战后海外华人资本逐渐走向成熟阶段的显著标志,同时也是海外华人资本发展规律必然反映。所谓华人人企业集团,是指以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华人企业群体。东南亚各国没有专门的企业集团的法律规定,因而难以准确界定华人企业集团的标准。另一方面,许多华人企业存在着与其他资本合资的形式。因此,华人企业集团一般是指以华人控股为主、由拥有雄厚资本实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是我国第二大侨乡,闽籍海外华人约800多万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各国。近年来,伴随着东南亚经济的起飞,东南亚闽籍华人企业集团迅速兴起。这些颇具规模的华人企业集团,已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并逐步向海外扩展。因此,研究和探讨东南亚闽籍华人企业集团的发展状况,对我省吸引东南亚华人资本的投资,加快闽东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闽籍华人企业集团的发展现状东南亚闽籍华人企业集团在70年代形成,而其资本规模和经济实力的迅速扩大则是在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后。在东南亚,闽籍华人企业集团主要集中…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菲律宾华人企业集团为摆脱金融危机的打击和影响,加快了经营结构调整和资本重组的步伐。不少华人企业集团经受住了这场金融风暴的洗礼,也从中吸取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由于泰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和泰族对外来民族的融合性,在泰国特定社会经济结构的背景下,泰化华人就在泰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战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家族持有和经营的形态形成相当数量的企业集团。这些华人企业集团对泰国经济发展起着相当大的影响作用。它们是泰国华人经济活动的主体。这个经济主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课题。虽说如此,但此课题却有一些相当棘手的问题,首先是资料问题。有关泰化华人企业集团的信息资料甚少,况且,资料本身还有不全面、不精确和不及时的缺点。其次,作为东南亚企业集团的一个共…  相似文献   

8.
自去年7月以来,东南亚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至今尚未平息。这次严重的金融危机,对迅速发展的东南亚华人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当地华人经济的发展前景引人关注。一、金融危机前迅速发展的华人经济80年代中期后,随着东南亚经济的迅速起飞,作为当地民族经济有机组成部分的华人经济取得空前的发展。各国华人企业的经济实力急剧扩大,经营结构日趋多元化,海外投资不断扩展,它们在当地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十年,东南亚华人经济实力日益壮大,尤其是华人企业集团的迅速兴起。在印.尼,70年代华…  相似文献   

9.
关于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80年代亚太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亚洲的发展便逐渐吸引了全球的视线,ZI世纪也被认为是“亚洲的世纪”或“亚洲太平洋时代”,而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华人经济在内的中国经济和海外华人经济又被认为是亚洲经济成长的动力。其中,华人(华裔)企业集团的发展及其经营活动尤其引人注目,甚至“令全世界的产业界‘惊叹”’”。在这样的背景下,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探讨亚洲企业集团、华人企业集团发展和经营问题的论著也多起来了。90年代以来,陆续有研究亚洲、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专著问世,还有一些介绍华人企业家成功…  相似文献   

10.
李兴 《东南亚》2002,(1):16-20
东南亚国家华人中小企业众多 ,相对华人大企业来讲它们影响较小 ,但它们却在华人经济和当地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其对市场反应的灵活性和有效的控制性 ,经济繁荣时期 ,它们表现出很强的活力 ;经济低迷时 ,却难以抗拒风险。金融危机中 ,印尼 90 %以上的华人惨淡经营的中小企业被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的社会骚乱破坏 ;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国际化程度较低的华人企业也遭到了较为严厉的经济整肃。很多人把华人中小企业低抗风险能力归咎于传统的家族经营管理模式。本文从产权与控制权及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关系方面 ,对华人中小企业经营…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华商海外企业的重组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东南亚华商的海外企业受到严重波及。为此,东南亚华商的海外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战略重组与结构调整。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复苏,东南亚华商海外企业也逐渐摆脱经营困境,资产重组与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华商在香港的经济活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一直是东南亚华商投资与从事商贸活动的中心,也是东南亚与中国大陆进行经贸联系的中介,1980年代以来,香港更成为东南亚华人企业投资中国的桥梁。二战后,东南亚华商在香港的投资额越来越大,东南亚华人资本已成为香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华商在港企业造成了大冲击,但是大多数华人在港企业还是克服困难,度过了难关。  相似文献   

13.
Starting from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western colonial activities have opened up a large area of Southeast Asia for economic penetration. Chinese family business, with its extensive familial and cultural networks, has a niche in these frontier areas where economic and legal institutions were embryonic or ineffective. In Southeast Asia, Chinese extended families are often geographically dispersed. By spreading wealth across borders, these families have not only diversified their business risk, but also built up a mechanism to enforce business obligations cross borders. Contractual obligations in business could always be enforced by one’s familial and communal mechanisms without recourse to legal authority or institutions outside the communities. It helps to explain why the Overseas Chinese communities, over the centurie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ties which China has forged with its neighbouring regions in Asia. By looking into the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 of a traditional Chinese family business under five generations of patriarchal leadership,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examine the validity of the above thesis. Eu Yan Sang (EYS), a famous manufacturer and retailer of Chinese medicines over the past 120 years, is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4.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华人数量最多的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华人在印尼大多从商。本文以印尼官方公布的数据和部分权威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对印尼华人和华商资本数量进行推估,指出印尼华人约达1000万,华商资本达1638亿美元。自1980年印尼政府放宽华侨入籍条件后,绝大部分印尼华侨通过入籍成为印尼公民,而华侨经济也自然演变为华人经济,成为印尼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印尼华商资本仍面临诸多困境,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东南亚华人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提供了世纪之交东南亚华人社会发展的一个侧面。作者认为,20世纪后期,是东南亚华人社会发生大变动的时期。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深入发展,东南亚各国的华人社会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会。在不同族群文化与不同族群关系的互动下,东南亚各国的华人社会将与各主体民族一起,在当地化、多元化的方向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何平 《东南亚》2011,(2):61-66
在东南亚,印度人是一个人口数量仅次于华人的第二大外来移民群体,遍及东南亚的每一个国家。东南亚的印度人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从印度次大陆迁入东南亚的,在人种和语言等方面都有不少的差异,因此,广义的印度人实际上包涵了众多的种族和民族。虽然如此,这些来自印度次大陆的不同种族和民族,都或多或少地经受过印度文化的熏陶,他们在来到东南亚之后有着某种程度的文化认同,东南亚各国的本地居民也都把他们视为一个大的群体。  相似文献   

17.
移民及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变化已成为全球感兴趣的课题,并越来越受重视。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群体,二战结束后,中国移民民族认同感变化的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人们开始从社会学角度研究此现象。早期研究主要针对半世纪前生活在东南亚地区、在当地被视为少数民族的华族。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目前西方学者很少涉及的越南河内的“华族”。我们认为,和其他东南亚国家不同,中越之间特有的历史、文化以及政治关系对越南华族认同感的改变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宗教信仰角度看,东南亚的11个国家中,越南和新加坡属于祖宗崇拜、儒释道为主的文化。此外,在东南亚众多的族群、6亿多人口中,越南的京族和各国的华侨华人以祖宗崇拜和信奉儒释道为主,人口约有1.5亿。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历史上的客家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人在东南亚的人数比闽南人、广府人和潮州人都较少,但在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领域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力远超过他们的人数。在东南亚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华族人物都是客家人。本文从早期客家人移民的聚落模式与经济追求、早期客家人的社会组织、战后客家社团的功能与变革和客籍企业家与海外华人的企业精神等方面来探讨东南亚历史上的客家人以及客家人对东南亚历史发展所作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