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城市居民分配格局日益多样化,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社会公平等问题日渐突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二要坚持效率和公平并重,更加注重公平;三要调整政府、企业、居民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关系;四要调整资本和劳动在初次分配中的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五要整顿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相似文献   

2.
黄刚 《探索》2011,(5):18-23
公平与效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范畴,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本质规律和普遍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与效率这对范畴的认识经历了“打破平均主义、优先考虑效率”到“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历史过程。提高效率和促进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在公平与效率方面存在的主要而突出的问题是公平问题。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和形成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地区间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明显拉大三个方面。基于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主要观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主要包括分配政策中对"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有所弱化,初次分配未能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市场主体对生产要素占有上的不公平导致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等四个方面。为此,破解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面临的困境,应切实提高劳动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收入分配政策中效率和公平二者不可偏废;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在收入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分配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新城 《理论学刊》2003,3(3):44-47
讨论分配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的一些基本原理.分配方式取决于生产方式,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分配领域的"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存在抽象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平,存在的只是具体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平标准.  相似文献   

5.
分清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不同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事业都有了很大进步与发展,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其中之一就是收入分配中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由于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人民安康与社会稳定,因此处理好分配领域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是我们紧迫且现实的任务。为此,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相似文献   

6.
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是初次分配公平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劳动收入是初次分配的主体,因而促进初次分配公平的关键是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长期以为,我国居民的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已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危害.我们要切实采取措施来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实现初次分配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公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公平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解决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公平问题,特别是分配领域的公平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需要。当前,在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还必须确保实现市场竞争的程序正义,完善社会分配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初次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 《探索》2008,(2):91-94
要解决近年收入分配状况恶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十七大首次提出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一方面,初次分配的基础仍然是效率,这也是一种公平;另一方面,分配差距拉大很大程度上是没有真正体现效率,是一种不公平.因此,解决公平问题,深化改革,按市场经济要求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分配体制,充分发挥政府在缓解收入分配差距中的职责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来,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成了众目所注的热点。学者们对此见仁见智、各执一端,现将诸家之见作一述评。一、分配不公的含义一种看法认为,经济公平包括竞争机会公平和收入分配公平两方面。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公平至少应包括如下四点,在实际分配时只要违反了其中任何一条,即可判定为分配不公:①收入分配公平应以竞争机会公平为前提。有了竞争机会均等,才能衡量比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公平,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解决当前众多的分配不公平问题,是经济伦理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在与分配体制相配套的政策调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就是伦理调节,本文论述了伦理调节在分配差距中所起到的独特功能,总结了道德手段调节的基本方式,对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效率与公平是我国经济领域分配关系中的两个基本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否有效地处理公平与效率二者的关系,并使二者之间保持最佳的均衡,不仅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如何评价一种分配体制的好与坏、优与劣,从宏观上说,就是看这种分配体制对社会生产力发展产生了促进的作用,还是产生了阻滞的作用。在这里,效率问题固然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但公平问题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是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相适应的,是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因此,它是公平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有了体现公平的分配制度,就一定能够做到公平分配在实践中,一定的分配制度的实施总是要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解决和具体措施来配套的。以按劳分配为例,劳动报酬的计量问题,劳动就业的机会问题及劳动与报酬的关系问题等等,都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如果在这些具体问题、具体措施上出了毛病,那么公平分配也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在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基础上,还须进一步研究这种分配制度的具体实施问题,寻找能正确体现这种分配制度的运行机制,即公平分配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涂颖清 《求实》2012,(8):41-4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得到协调的社会。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已经凸显。因此,我们要正视目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析共有产权住房政策的公平价值——以江苏淮安经验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市场化的推进,使我国商品房产权日益清晰,从而减少了政府在住房管理上的职责,同时也使政府在公共住房分配中遇到更多问题。政府作为社会价值的分配主体,在有限的住房供给下,如何通过产权配给、申请登记和轮候排队系统,使被排除在市场之外的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得到公平的对待,关涉到住房分配政策的公平价值,也是对政府公信力的考验。江苏淮安市首创的共有产权住房政策从住房供给、住房分配等层面定位了政府在住房市场上的管理角色,强调了公平价值在政策制定中的地位,为我国未来住房政策的创新提供了参考。关键词:住房政策;政府角色;共有产权;公平价值  相似文献   

15.
浅议物质利益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经济管理角度分析了公平问题之后,认为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利益分配中的绝对公平都是不存在的,只能说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人们谈论的公平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比较的概念。是指获取物质利益的机会公平,指获取的物质利益应该与付出的劳动的比值基本相等。经济管理中的公平主要看贡献。不同的社会制度,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公平的价值判断是不同的。公平分配是物质利益分配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但它只能从整体上去考虑其公平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朱蔷 《理论导报》2012,(1):14-15
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既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在收入分配领域,个人所得税作为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缩小个人收入差距的"稳定器",始终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逐渐扩大,而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存在着种种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起到应有的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胡莹 《理论建设》2007,(5):21-24
科学分配观是对当前我国分配问题的系统性认识,旨在回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什么是科学的分配以及如何实现科学分配等问题。科学分配观的内涵是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符合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体现社会主义的公平与效率要求的分配。科学分配观内含于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缩小收入贫富差距,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尤其是初次分配的不公平,不利于让民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政策发挥积极效果,相反可能使其成为新一轮贫富差距拉大的源泉.政府应树立"藏富于民"的现代公共财政理念,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根本上解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缩小收入贫富差距,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尤其是初次分配的不公平,不利于让民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政策发挥积极效果,相反可能使其成为新一轮贫富差距拉大的源泉.政府应树立"藏富于民"的现代公共财政理念,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根本上解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初次分配中的效率本身具有公平性质。初次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关系不是一般学理意义上的命题,是效率与不公的问题,是不公影响效率的问题;解决初次分配不公要区分产生收入差别的合理因素和不合理因素,制定措施,制止和解决由不合理因素引起的分配不公问题,对合理因素引起的收入差距问题主要通过再分配途径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