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稳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这一时代课题,鲜明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红色”话语。在“红色”话语中,“用好红色资源”是基本前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核心要义,“以党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是价值旨归。新征程上,深入探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红色”话语的内在逻辑,对于我们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与坚定,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观,自建国以来大致经历了以“共同纲领”为代表的新民主主义发展观,以两个“总路线”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发展观,以“发展是硬道理”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观和以“新型工业化”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四个阶段。这种演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情认识的深化和与时俱进的品质,也反映出领导中国60年现代化发展历程的曲折探索。  相似文献   

3.
“政党领导”(或谓“党的领导”)是中国政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问题,它既不是无足轻重的简单教条,也不是难以理解的意识形态说教,探讨“政党领导”是我们理解中国共产党和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政治变迁的重要方式与应有内容。中国共产党“政党领导”的合法性、稳定性和成效是由其独特的群众路线所界定、规范和实现的,不理解群众路线就无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角色、地位和方式。本文以“政党领导”及其与群众路线之间的关系为视角,由此审视中国政治的独特逻辑。  相似文献   

4.
津文 《党建文汇》2002,(10):22-22
中国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的,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工人阶级先锋队”是对党的性质的集中概括。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建立后以实践证明了:中国革命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呼唤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一、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王明集团占据统治地位,推行“左”倾教条主义中国革命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从1929年下半年到1930年初,中共中央曾经出现过“立三路线”的“左”倾错误。周恩来、瞿秋自主持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基本上纠正了这一错误。  相似文献   

6.
2004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他说:“任弼时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任弼时同志16岁参加革命,46岁英年早逝。”他“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一位主要领导人”,“是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7.
理解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定位,需要秉持整体性的历史思维。将大历史观作为解释框架,从规律史观、长远史观、整体史观分析,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定位是“承前启后”。从规律史观看,“承前启后”体现在“两个务必”的认知根基上。从长远史观看,“承前启后”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具体内涵里。从整体史观看,“承前启后”体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深刻理解“两个务必”的内涵和“承前启后”的定位,对于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超 《前线》2023,(4):33-36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推动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行进在强起来的新时代。“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的集中表达。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  相似文献   

9.
《党课》2007,(10):33-34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党性 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本性,也是阶级性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而明显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性。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六个“坚持”:一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董升举 《奋斗》2004,(6):39-40
以科学的发展观创新选拔任用干部工作机制,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地位和国家前途命运,是我党“新的伟大工程”中的“关键工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相继颁布实施,标志着党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社会主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关注和努力探寻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以一些历史资料为依据,从社会主义的核心观念出发,研究并总结出了一条以“平等”、“发展”、“和谐”为不同时期社会主义核心理念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2.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形成时期。到党的七大,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独立的意识形态。从党的五大《党章》第一次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党部的指导原则”加以规定,党的六大《党章》明确党的“组织原则为民主集中制”,到七大《党章》对民主集中制第一次概括为:“民主的集中制,即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领导下的民主”,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独自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以党的“三大作风”和“两个务必”为要求的独特的工作作风,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政党意识形态、政党组织制度和规范、政党行为和作风的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3.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创造奇迹的关键“密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大的战略定力继续推进和加强自我革命。其中,古人智慧和党的探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和加强自我革命的历史之基,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是理论之源,党和国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则是实践之需。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执政,必须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执政为民”,以巩固党的生命活力的存在根基;坚持“为人民服务”,以确保党的生命活力的生成变现;坚持“为民造福”,以实现党的生命活力的可持续增长。“三个坚持”关系密切,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各以不同的侧重彰显党的民本理念,因而对于中国共产党永葆生命活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5.
西尧 《奋斗》2008,(6):63-63
第一个“30年”,从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五四”运动的历史功绩之一是,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组织上的准备。1920年,中国共产主义小组分别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创办,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30年”,从整体上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16.
王亚军  徐曼 《学习论坛》2023,(4):108-115
自我革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总结出对历史周期率之问的第二个回答,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党治国、执政理政的智慧结晶。自我革命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理,充分依归于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符合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在哲学层面,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实践逻辑与认识逻辑的互动呈现,一方面,以认识论指导实践,不断突破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跨越,深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另一方面,以实践彰显认识,将管党治党的实践经验升华为执政规律认识。就思维方法和价值旨归而言,辩证思维和人民立场始终贯穿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尺度、群众路线为方法,在否定之否定和对立统一中深化自我革命理论、深入自我革命实践。自我革命的实践表征主要为以反腐行动坚守执政底线、以制度治党科学配置权力、以民主监督有效规约权力,既包括中国共产党改造对象性世界的实践活动,也包括“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主体力量自我增强的实践活动。自我革命在理论与实践耦合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是解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重要密钥。  相似文献   

17.
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在马克思主义管党治党先进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百年实践的基础上,坚定不移走好全面从严治党这一必由之路,就要筑牢政治建设“主阵地”,架起党规党纪“高压线”,培养创业干事“领头雁”,高建监督执纪“防腐墙”,以时不我待的紧迫重构政治生态,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推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发展观随着我国实践的变化而不断深化和发展的结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发展观是不断与时俱进的,发展目标上从“四个现代化”到“四位一体”,发展要求上从“多快好省”到“又好又快”,发展战略上从“两步走”到“新三步走”,发展道路上从“平均主义”到“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环境上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  相似文献   

19.
吴瑾菁  曹腾觉 《求实》2002,(11):14-15
“以德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治国方略 ,“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总结。“三个代表”作为“以德治国”方略的思想理论基础 ,是保障“以德治国”顺利实施的思想前提、理论指导和实践基础 ,实现“以德治国”方略也就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20.
《红岩春秋》2011,(3):81-F0003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红色记忆翰墨千秋——庆祝建党90周年重庆图书馆藏革命历史文献展”免费向公众开放。展览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脉络为主线,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毛泽东传记与著述”、“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和影响下的报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