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悦 《法制与社会》2012,(27):30+35
与1994年施行的《劳动法》相比,《劳动合同法》扩大了保护劳动者的力度,对于调整劳动关系方面规定更为详细具体,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本文从《劳动合同法》鼓励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强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扩大了经济补偿的适用范围三方面就《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制度的完善进行了分析,认为《劳动合同法》通过这样的驱动机制和惩罚机制,调动起了劳动者保护自己合法劳动权益的积极性,也使得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大幅度上升,使得他们不敢轻易违法.同时,还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劳动合同法》带来的思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关怀 《法学杂志》2006,27(5):6-9
经过数年的起草和拟定工作,《劳动合同法(草案)》已于2006年3月20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公布,向全国征集意见,本文围绕《劳动合同法》一些重要问题,如《劳动合同法》在劳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及立法宗旨、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法(草案)》的建议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中关于非全日制劳动用工合同的重要性,阐述了《劳动合同法》中关于非全日制劳动用工合同的规定对企业和员工影响的几个重要方面,对新《劳动合同法》中关于非全日制劳动用工合同的规定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一出台就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有一些事件(华为事件)更引起了轩然大波,正确理解《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保护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对比过程中,阐述了《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保护,以期对社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金丽娟  孙玉 《法制与经济》2009,(7):71-71,73
近年来劳务派遣在我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为了有效规制这一用工形式,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进行了具体的规定,但是《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规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我们期待正式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处理劳动派遣单位、被派遣劳动者和用工单位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冯玉军  方鹏 《法学杂志》2012,33(2):24-32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劳动合同法》在中小企业中遭遇多种类型的实施困境,导致企业在实际经营中多方采取逃避《劳动合同法》的做法。本文仅就企业、工人双方基于《劳动合同法》框架下的非合作博弈关系,从博弈论以及劳动力供求关系双重角度论证了《劳动合同法》实施困难的必然性以及原因。建议在中小企业中构建新型劳动关系,在企业与工人博弈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亦应当采取切实的措施提升《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力以及对工人的保护力度,进而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内在动力和助力。  相似文献   

7.
关于《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拟对《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中几个原则问题的争论,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立法依据:民法还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是以《合同法》为依据还是以《劳动法》为依据?这一问题在立法之初便有不同的认识。有论者认为,《劳动合同法》既然涉及合同,就应该按照《合同法》的原则平等保护合同双方当事人。这种观点基于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是平等主体的假设,对当事人双方合法权益给予平等保护,即给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以同等力度的保护。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将《劳动合同法》纳入了民法体系,以民法作为《劳动合同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关怀 《中国法律》2007,(1):26-28,89-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起草工作历经数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於2005年12月24日对草案进行了第一次审议。于2006年3月30日向全国公布草案,广泛徵求意见.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又于2006年12月24日对修订后的《劳动合同法(草案)》进行第二次审议。《劳动合同法》这一关系到每一位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的制订成为中国立法工作中的热点之一,现仅就《劳动合同法》的制订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吴炘妍 《法制与经济》2013,(6):83-84,86
新的《劳动合同法》自正式实施以来,给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正确地处理好这些机遇和挑战,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将对新《劳动合同法》进行一定的概述,针对《劳动合同法》的实际实践效果,分析《劳动合同法》对中小企业有何积极的影响,又有何消极的影响。而中小企业如何快速有效地针对这些消极影响制定出应对措施,从而迎来新的发展机会,这将是文章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一次重要进步,它必将对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和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比较了《劳动合同法》与之前相关制度的异同,总结了《劳动合同法》的若干特点和制度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钱叶芳 《现代法学》2011,33(3):184-193
各地法院和仲裁机构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尤其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期间出台了各自的司法意见,对《劳动合同法》的相关条文进行了细化和补充,弥补了《劳动合同法》的不足和立法盲点。但是,也存在相当一些有悖于法理和立法法的解释误区,带来了各地司法不统一的混乱。如何认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和劳动关系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包括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及借用营业执照或挂靠的用人单位的用工关系、个人承包经营形成的用工关系、下岗、内退职工与新用人单位建立的关系、招用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所形成的关系以及未签订书面合同的劳动关系适用《劳动合同法》的问题等。因此,应当对地方性司法指导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吸收借鉴其合理之处,阐释其存在的误区,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劳动合同立法应正确处理三大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立法正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草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一次,并向社会公布征求全民意见,有望在短期内获得通过。《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相对于劳动基准法和集体合同法,其处于基础或基石立法的地位,它既是资本与劳动力的联姻结合机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法》对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款进行了若干修改,用人单位对此存在着一些误解。本文在对比《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对用人单位的几点认识误区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4.
政策法规     
《法人》2008,(10)
劳动合同法有了更具操作性的实施条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9月18日签署第535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该《条例》包括6章38条,旨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使劳动合同法更具操作性。《条例》围绕着劳动合  相似文献   

15.
新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与企业应对策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面临转型。《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流程要更细致和严密,否则就会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劳动合同法》是一把双刃剑,对劳动者和企业既有保护也有制约,双方都应在法律范围内,最大限度的防范风险。本文就新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以及新法下企业的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劳动合同法》的劳动基本法性质及其本身特点,该法将对我国企业劳动者尤其是中小企业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产生深远影响,对于建立科学、合理并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现代企业劳动关系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短期雇佣现象,拖欠工资现象,劳动关系不规范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颁布显得更为必要。相信在未来,我国还将出台一系列的与《劳动合同法》配套的法律法规,到时,中小企业职工合法权益将会受到更为细致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是各种背景因素综合催生的结果,具有重要的法制意义。基于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双重法律观评价,《劳动合同法》有得有失,综合衡量,得多失少。《劳动合同法》蕴涵创新精神,在诸多制度层面体现创新内容。正确解释、评析这些制度创新内容,有助于促进《劳动合同法》的有效实施和适时完善。  相似文献   

18.
问清泓 《行政与法》2007,(6):99-101
《劳动合同法》(草案)虽然没有直接将农民工纳入范畴,但是农民工是劳动者之一,理应受劳动合同法的调整,农民工是《劳动合同法》的法律主体之一。《草案》第一次将包工头作为用人单位纳入劳动法的范畴,对确定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与包工头的劳动关系意义重大,对农民工向包工头讨要工资提供了法律依据。《草案》已经将事实劳动关系直接纳入了劳动合同法的范畴,这对保护广大农民工的劳动权益意义深远。《草案》对恶意欠薪行为,规定了惩罚赔偿制度,有利于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但惩罚赔偿的力度不大,应当加大倍数。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法》虽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资关系,但其颁布却招致议论纷纷,尤其是中小企业及其劳动者反映最为强烈。本文将从《劳动合同法》本身、中小企业、劳动者、劳动行政部门以及相关制度五个视角分析《劳动合同法》在中小企业贯彻执行的主要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过去的5年,是中国劳动法律变迁幅度最大的5年。2008年《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而《劳动合同法》引发的劳动权利实体、《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引发的劳动争议程序问题,持续地影响了中国劳动关系发展的进程。2011年《社会保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