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露  何颖 《世纪桥》2011,(9):76-77
我国本科阶段法学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应用型法律人才必须具有对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进行灵活运用和操作的能力。以此为目标应该进一步加强法学教育的实践教学。模拟法庭教学在实践中并未给予足够的认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该将模拟法庭训练作为一门课程予以进一步完善。同时亦应加强法律诊所作为实践教学方式之一对提高学生法律实践工作能力所具有的积极意义的认识。在法律实践工作部门的实践教学必须设计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予以保证。  相似文献   

2.
德育渗透是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合格法律人才的必然选择,更是德法并重治国理念的本质要求。当前法学实践教学德育渗透存在认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紧密结合法学实践教学实际,发挥指导教师的师范引领作用,创设良好的法学实践教学环境是实现法学实践教学德育渗透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唐姝 《世纪桥》2009,(19):136-137
教师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主导,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面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现状和问题,教师应通过课内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统一来克服教学中的缺陷,使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成为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教学面临着教学方式单一和不符合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必须进行改革。一是在课堂教学环节,要采取案例教学和学生互动,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二是在实践教学中,要搭建学生实习的多学科平台,采取多种实践方式,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和执业的技能;三是在课外交流中,要利用业余时间和网络平台答疑解惑,增强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身边法律事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德》)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支撑的,将道德与法律有机融为一体的,具有特定定位、特定内涵、特定任务的崭新的课程。其特征是具有鲜明的思想性、较强的理论性和突出的实践性。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在新课程教学中,必须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6.
肖辉 《党史博采》2009,(10):30-31
法律专业高职教育的产学研结合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个全新的领域,不同于理工类院校的高职高专教育,也不同于其他文史类院校的高职高专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法律专业高职教育在产学研结合上要紧要严,教学基地建设上要全要齐,以毕业证书所要求的知识层次和岗位证书所表达的实践技能设定产学研结合的定位,并以此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以达到法律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从课程设置到专门性的产学研结合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从软件建设到硬件建设,都要围绕这一思路展开,努力实现基础知识和理论课程与专业实务课程的“无缝对接”,实施“全方位、开放式、顶岗训”实践教学活动,营造职业氛围。  相似文献   

7.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与针对性要重视学生道德发展的内在需要,做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授课教师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相结合,建立符合德育发展要求的评价体系,构建完整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形式。文章通过对全国165所高校178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问卷调查的分析,概括了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现状。调查显示,各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都有足够的认识,也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实践教学,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教学的制度保障、活动内容和方式、评价机制、教师的积极性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在调查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医科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中存在针对性不强、实效性欠缺、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缺位、考核模式陈旧等问题。加强医科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可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明确自身专业上的学习方向和成才定位。本文对医科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课型、实践教学目标、组织活动方式、教学时数、考核标准、考察方式等具体模式进行了创新型设计。  相似文献   

10.
黄兴国 《世纪桥》2011,(11):98-99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有利于该课程目标的实现。文章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正视其存在的问题,选择恰当路径,以期提高该课的实践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1.
案例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将案例融入职业、专业、行业教育的全过程,对促进高职学生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受高职院校师资结构、学校均衡程度、学生现状和教学理念滞后等综合因素影响,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建设和教学成效的提升单靠一己之力难以实现,唯有以问题为导向,抱团取暖,形成协同效应,才能最大化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整体性价值。文章以上海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改革协同建设的实践为例,以期为高职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法律基础"课应重视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基础”课应重视大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必需。本文试对如何在“法律基础”课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实践能力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世清 《党史博采》2009,(12):36-36,38
一、判例在法律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基本的法学理论以后,必须进行实际操作,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法律的学习必须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体现他的作用。目前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没有充分的时间到司法部门去实习,所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案例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侯月濛 《世纪桥》2014,(8):51-52
多元文化的发展和碰撞是二十一世纪世界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势,社会价值观念,对人立身处世的评价,以及个体的价值选择,都在相应地发生变化。高校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也相应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思想状况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本文围绕"育人"教育这一核心,探索贴近学生、贴近校园生活,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教学新模式,进而增强本门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法律专业高职教育的产学研结合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个全新的领域,不同于理工类院校的高职高专教育,也不同于其他文史类院校的高职高专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法律专业高职教育在产学研结合上要紧要严,教学基地建设上要全要齐,以毕业证书所要求的知识层次和岗位证书所表达的实践技能设定产学研结合的定位,并以此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以达到法律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从课程设置到专门性的产学研结合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从软件建设到硬件建设,都要围绕这一思路展开,努力实现基础知识和理论课程与专业实务课程的无缝对接,实施全方位、开放式、顶岗训实践教学活动,营造职业氛围。  相似文献   

16.
陈灿军 《世纪桥》2008,(10):103-105
生命伦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课题通过对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探索与实践,构建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位一体”的生命伦理教育教学模式;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为平台,优化其中价值观、人生观及法律基础的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7.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改革的突破口,主题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将大学生成长中的困惑问题提炼成为一个主题,围绕主题设计教学方案,并以"认知自我,感知生活"主题为例进行了探索,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与法律》)教学必须对教材、教学对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探索讲授艺术。同时要配合教学内容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改革考试测评手段,使之真正发挥转变学生思想、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法律知识的多寡与法律信仰的强弱没有必然的正比关系。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而轻信仰培养的倾向,造成学生学而不用,知而不信。因而,必须改革法律教学,凸显作为“两课”解决信仰和思想问题的特点和优势,将法律信仰置于大学法制教育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20.
张婷婷 《世纪桥》2014,(5):38-39
法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法学人才最有效的方式。本文从我国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取向的必要性,目前我国法学教育中实践缺失的主要原因分析,"高校—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机制、培养学生成为法律应用型人才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期待改变我国法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