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索引     
总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张明//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鲁】,1989.1.1~4 关于政治经济学及科学社会主义的思考/华棣//管理世界【京】,1989.1.85~103 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思考/侯远长//马克思主义研究【京】,1989.1.312~315 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生产力理论基础之上/丛世新,李广智//学术交流【哈尔滨】,1988.6.104~107 破除“空想论”是社会主义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麻东堤//社会科学辑刊【沈阳】,1989.1.5~12 十年改革与社会主义再认识——华东地区科学社会主义研讨会综述//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京】,1989.2.67~68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大在理论上系统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轮廓,其核心是生产力标准.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立论基础,以生产力标准为核心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巨大成果,是对唯物史观的新贡献.对科学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巨大成果,即是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发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轮廓,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规划了我们前进的轨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就是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标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石.正如赵紫阳同志在报告中指出的:“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必须破除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从而使我们  相似文献   

3.
赵紫阳同志在《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中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从学说到实践,从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到多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到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实践,都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扩展和深化,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各国实践和时代发展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抛弃前人?于历史条件仍然带有空想因素的个别论断,必然要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错误观点,必然要根据新的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得到新的发展。”这里就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主义理解,是近几十年社会主义事业出现挫折与失误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4.
前几年,在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在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力的基础上的,而我国经济文化落后,没有资本主义的社会化生产力,存在的是象汪洋大海一样的小生产;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农业社会主义”社会,而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社会.这种“农业社会主义”的观点认为,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农业社会主义思想是广泛的,根深蒂固的;党的干部和负责同志,深受小农平均主义的熏染,也有农业社会主义的空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种种错误和挫折都是农业社会主义这个幽灵兴妖作怪的结果。这种观点在不少人中间,特别是在青年中间是有市场的。在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实践问题,如何正确地总结其经验教训的问  相似文献   

5.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争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胜利的“核心问题是,必须破除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这是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一生有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这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 ,加强“三观”建设和增强“四信” ,必须注重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  相似文献   

7.
赵紫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需要有新的大发展,这是现时代的大趋势。世界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人类文明在突飞猛进,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事业展现了新的前景。这一切都要求马克思主义者开拓新视野,发展新观念,进入新境界。”“必须破除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谈沧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这段精辟  相似文献   

8.
本报讯本报理记部9月12日邀请部分在京的中青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工作者,就怎样在改革中加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座谈。与会同志认为,在改革中,要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突破传统观念,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当前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划清科学和空想、唯物与唯心的界限,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与会同志认为,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社会主义,首先就是要坚持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的观点。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发展程度时才产生的。我们考察社会主义在每个发展阶段和每个国家的特征.当然都不能离开生产力。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自己的特色,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就在于原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生产力极其低下。只有坚持这个观点,我们在考察社会主义特征时,才能看到,那种认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思想史上,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历史功绩,而完成这一业绩的关键,则在于唯物史观的创立。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概论”中详尽地考察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精辟地论述了哲学历史观上的变革对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决定性意义。在目前国际国内形势下,认真学习《反杜林论》“概论”,弄清唯物史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我们坚持唯物史观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道德是数千年来人们对当时不道德社会现实加以道德化的主观产物,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道德理想国。只是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起,社会主义才真正由以往道德愿望般的空想变成了科学。因为马恩不仅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道德义愤和对未来社会主义道德理想的追求,更重要的是抓住了变革生产关系、解放并发展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束缚的社会生产力这一根本问题,从科学判断上使社会主义由以往的道德说教、道德空想变为以“物”(生产力)为基础的科学理论和社会模式。所以,社会主义不仅要在道德上优越于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社会主义在中国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的观点提出商榷。指出:恩格斯创立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概念,是具有特定人物、特定时间、特定理论内容这些特定含义的概念。任意借用这一概念,将导致否定马克思实现社会主义理论巨变所具有的全世界普遍意义。毛泽东同志制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吸收和改造了孙中山先生民生主义学说中的有益部分,体现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一、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要不断地发展,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要求。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南,而不是教条。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变成了亿万人民实践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社会主义理论的时候,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原则,包括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死放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根据新的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得到新的发展”,为此,“必然要抛弃前人囿于历史条件仍然带有空想因素的个别论断,必然要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错误观点”。根据这-精神,理论界对马克思有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预言进行了各种探讨,取得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成果。但是,在探讨过程中有些论者立论的根据,是以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来对马克思当年的预言加以检验的,凡被实践证明无法在当代社会主义社会中实施的,就被视为  相似文献   

14.
编者寄语     
《瞭望》1988,(30)
改革开放十年来,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从理论到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中华大地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变。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深化改革、搞好改革,必须解放思想,破除过去一直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特  相似文献   

15.
"当代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要由科学到乌托邦"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当代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要由科学到乌托邦”论,其代表人物主要是布洛赫和马尔库塞。他们严重地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的命题。社会主义实践中发生失误并没有使科学社会主义倒退为空想,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以后还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错误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包含有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有价值的见解。社会主义振兴之路在于更紧密地结合时代特征和本国实践向前推进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有一句名言:“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绩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16页),周仲秋同志在《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见一九八五年五月二十日本刊)一文中认为:“现实基础”就是指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表现。我们认为,这种理解并不符合恩格斯的原意。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的行文逻辑看,恩格斯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叙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这一过程的。他首先历史地考察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不仅详细地分析了十九世纪初期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而且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所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唯物主义的批判的社会主义”。恩格斯讲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条件时指出:“只有英国和法国所造成的经济和政治的情况受到德国辩证法的批判以后,才能产生真正的结果。”恩格斯和马克思一道正是运用唯物辩证法,批判资本主义,阐发社会主义理论的。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共产主义原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一系列科学社会主义著作,就是这种批判研究的伟大成果。学习恩格斯这一研究方法,对我们今天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柴宇平等三同志在《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见一九八五年七月十五日本刊)一文中认为,恩格斯在他著作中所说的“现实基础”,仅仅是指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而不是指社会现实或具体指资本主义这一社会形态。这种看法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即客观基础)与理论基础混同起来,笔者不敢苟同。恩格斯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是有深刻涵义的。关于这一点,我们从《社会主义从空想刻科学的发展》一文的结构和内容上都可以得到启示。从结构上看,全文共分三章,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然后阐明  相似文献   

19.
魏鸿彬同志在《理论探讨》1991年第6期上撰文认为,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不是通俗的理论著作,而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最成熟的、最基本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著作”,将该书说成是通俗读物,“无形中贬低了这部书应有的价  相似文献   

20.
浅析“乌托邦革命”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对立赵巍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曾经提出,由于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露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这两个伟大的发现,马克思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也就是说,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