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恩来与《新华日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的大报。早在1937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国共合作抗日的谈判时,就决定要办《新华日报》,经过多方面的斗争和努力,1938年1月11日终于在汉口正式出版。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新华日报》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历经重重艰难险阻,辗转迁至重庆继续出版。在抗日战争时期,它始终高举团结与民主、进步的旗帜,动员与组织广大群众抗战,是党在国统区开展统战活动的一个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2.
<正>章汉夫(1905—1972),原名谢启泰,江苏武进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共中央外事小组第一副组长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章汉夫在党的指派下,曾两次南下广东,到香港从事党的领导工作。第一次到香港工作的时间是1931年3月至1932年1月。期间,他先后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长、中共两广省委代理书记。第二次到香港工作的时  相似文献   

3.
徐行  张妍 《党史博采》2022,(8):26-31
<正>抗战时期,周恩来亲自领导创办了我党在国统区的第一张报纸——《新华日报》,他坚持正确的办报方针和灵活的办报方式,为该报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抗战时期,《新华日报》不但报道了大量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真实情况,周恩来还亲自为该报撰写文章,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统一战线政策,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作为中共南方局的机关报,《新华日报》成为我们党在国统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传播平台,在抗战中充分发挥出揭露日军侵略罪行、动员广大民众积极参加抗战、鼓舞中国军民斗志、团结爱国人士、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中一些文章和题词在当年的发表,我曾经是亲历者。虽然过去五十多年了,仍历历在目。1949年11月30日,西南重镇重庆解放,12月初我随西南服务团进入重庆,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敬爱的小平同志逝世十周年的时候,我荣幸地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出版座谈会。这部文集的出版,是一件大事,丰富了邓小平理论的宝库。我初步阅读和学习了文集,心情十分激动,因为其中一些文章和题词的发表,我曾经历过。虽然过去50多年,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同志为了争取民族的解放,祖国的统一、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在民主革命时期,周恩来同志曾两次投身于国共合作的实践,为发展和壮大我党的统一战线,为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曾有幸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做工作多年,深受教益。周恩来同志在统一战线方面留下的宝贵理论财富和优良传统与作风,是值得全党同志永远学习的。  相似文献   

7.
8.
王萍 《世纪风采》2023,(11):14-16
<正>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我们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周恩来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都站在斗争前沿。抗日战争时期,他带领南方局和《新华日报》在国统区与国民党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其敢于斗争的勇气、善于斗争的智慧和坚持斗争的韧性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9.
张磊 《世纪桥》2020,(8):30-34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是周恩来新闻实践最为活跃的阶段,同时也是其新闻工作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的重要时期。周恩来对新闻宣传的导向、党报办刊的党性和真实性原则以及新闻队伍建设的基本规律等都有精辟的阐述,形成了比较系统成熟的新闻工作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恩来新闻工作理念对我党新闻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0.
舆论宣传是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历史必然性的一个重要视角。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1947年1月转移至香港出版的《群众》周刊,向外界介绍东北地区从战局扭转直至全面解放的战局进展及历次攻势的战略意义,总结以支援战争为中心任务的东北解放区建设及其成效,并高度评价土地改革运动后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对于战争胜利的关键作用。中国共产党解放东北的舆论宣传,反映出解放战争在东北的胜利,是以军事斗争为主,解放区建设、土地改革运动为辅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群众》周刊立足抗日救亡图存和维护中共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需要,有选择、有针对地对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的著作和生平进行系统介绍和深刻诠释,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军事理论和文艺理论等宣传,在传播目的、内容和形式上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政治取向。《群众》周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既是中共动员群众的过程,又是塑造中共形象的过程。因此,《群众》周刊有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对坚定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塑造中国共产党良好政党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接见章汉夫等人时说,《新华日报》是报纸,但更是手榴弹,更是机关枪,因为它的目标也是所有武器的目标: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毛泽东还说,《新华日报》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我们党的又一支方面军。《新华日报》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武汉,1947年2月28日停刊,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面向全国发行的机关报。华岗(1903-1972),浙江龙游人,1937年10月出狱后,在董必武的推荐下,参与筹办《新华日报》,出任第一任总编辑,成为“新华军”战士。  相似文献   

13.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接见章汉夫等人时说,<新华日报>是报纸,但更是手榴弹,更是机关枪,因为它的目标也是所有武器的目标: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毛泽东还说,<新华日报>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我们党的又一支方面军.<新华日报>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武汉,1947年2月28日停刊,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面向全国发行的机关报.华岗(1903-1972),浙江龙游人,1937年10月出狱后,在董必武的推荐下,参与筹办<新华日报>,出任第一任总编辑,成为"新华军"战士.  相似文献   

14.
1949年,在解放南京、上海后,中央决策,命令刘邓大军入川解放重庆,解放西南。不久,中共中央西南局在湖南常德组成,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那时,我是西南服务团新闻出版中队的一名普通战士,进军到湘西芦溪后,正在休整待命。一天.中队指导员雷勃同志召集大家传达上级命令:“准备出发,到重庆办报。”有同志问:“办什么报?”“新华日报!”场内立即沸腾起来。“新华日报是西南局的机关报,我们将在邓政委领导下工作。”同志们从心底发出欢呼声,充满着自豪感。1949年12月10日,《新华日报》在重庆创刊了,在办报的过程中,小  相似文献   

15.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提出后,《群众》周刊立即着手从政治、经济和文化3方面进行理论宣传和阐释。政治上,梳理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发展历程,阐发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与实现路径;经济上,探索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解析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文化上,剖析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民族形式与服务对象等。《群众》周刊全面细致的理论阐释,抨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法西斯主义宣传,促进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广泛传播,最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群众》周刊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唯一机关理论刊物。抗战初期,《群众》周刊围绕团结抗战进行政治动员,通过揭露日本侵华罪行,促成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通过宣传正面战场抗战的形势,调动国民党及其军队的抗战热情;通过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战场的抗战业绩,树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与军队的抗战形象;通过批判两种错误观点,帮助人们树立和坚定中国抗战必胜和持久抗战的思想。《群众》周刊的有效政治动员,对抗战初期生气蓬勃的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我在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前后,负责和分管档案工作有18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档案工作经历了一些值得回忆的往事,其中最难忘的是组织参与毛泽东同志藏书和文稿整理保管工作。通过这项工作,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毛泽东同志思想理论、丰功伟绩和领袖风范的敬仰之情,受到了一次终生受益的教育。(一)毛泽东同志一生酷爱读书。青年时代,他就孜孜不倦,博览群书。革命战争年代,尽管戎马倥偬,但他总是千方百计搜集各种书籍报刊来阅读。新中国成立后,他有了更好的条件可以  相似文献   

18.
方方同志,广东省普宁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三二年初担任中共闽粤赣省委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共闽粤赣省第二次党的代表大会闭幕后,省委为了加强对闽西革命根据地各县党组织的领导,决定派方方同志担任中共上杭中心县委书记。三二年七月前后,方方同志来到中共上杭中心县委工作。在这之前,我由少共上杭县委调到中共上杭中心县委宣传部任宣传鼓动干事。方方同志调来前我们  相似文献   

19.
记载着周恩来同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我国人民卓越理论贡献的《周恩来选集》下卷,有许多关于论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光辉篇章。这些论述,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然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周恩来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理论宝库,也是我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依据党  相似文献   

20.
祝林恩 《奋斗》2010,(2):9-10
<正>1970年,我在哈尔滨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文革"期间,被分配到哈市郊区群力乡小西屯插队,与社员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也配合队里的各项运动创作宣传画。1971年,哈尔滨市郊区革委会举办画展,我被抽调出来搞创作。在选择创作题目时,我十分坚定地选择了《毛泽东主席视察哈尔滨车辆厂》的题材,因为这不仅是我心中酝酿多年的题材,也是当时黑龙江省最为重大的革命历史题材之一。为了更好地进行创作,我找到车辆厂党委宣传部,提出去车辆厂深入生活,得到大力支持,并在厂文化宫给我准备了一间大房间用作画室。哈尔滨车辆厂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厂。毛泽东主席1950年到这里视察,给这个工厂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