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强奸案件中被害人与犯罪人都有正面接触,并且多数会发生搏斗的过程,现场的强奸犯罪特征明显,可能遗留有精液、毛发、血迹等可以作为嗅源的物证。警犬技术通过警犬灵敏的嗅觉来追踪、搜索、鉴别犯罪分子,已经成为强奸案件突破的有效手段。在强奸案件中运用警犬应提高警犬的使用率、作业能力,并提升执法规范化意识。  相似文献   

2.
在侦察工作中,侦察人员往往习惯于把注意力集中在犯罪现场的勘查与现场访问上,即把侦察工作的重点放在具体案件的发生、发展及犯罪行为造成的具体后果上,而忽视对刑事被害人之所以被害的背景因素的调查,以至使这些因素在侦察破案中难以发挥作用。 被害人的背景,是指刑事被害人诱发犯罪分子产生犯罪动机和目的的诸因素。犯罪案件中,有不少刑事案件是犯罪人同被害人直接接触的。  相似文献   

3.
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对人身死亡主体现场的勘验,尤其是对尸体的现场勘验,十分重要。通过对主现场的位置、概况,尸体在主现场的位置、姿势、衣着,现场遗留的血迹、凶器,以及现场是否具备被害人死亡的客观条件的全面、细致、客观地勘验,可为迅速确认人身死亡的性质,分析犯罪嫌疑对象,犯罪人作案过程、作案时间,以及确定侦查方向等提供重要信息,进而侦破案件。  相似文献   

4.
法医物证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所涉及和遗留的人体组织、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如骨骼、肌肉、毛发、血迹、精液、唾液及其斑痕、尿液、粪便和乳汁等等。 法医物证检验,对揭露犯罪,证实犯罪人,辅助侦察破案,提供诉讼证据,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严密地保护好犯罪现场,全面、细致、客观地进行现场勘查,千方面计地注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现场勘查中有时出现以酒瓶做为杀人、伤害的凶器,或酒瓶破裂方式与案件有关的案件。因此,研究分析酒瓶在坠落、抛掷、打击等状态下的破裂纹形状及其区别,对分析案情、确定侦查方向、甄别瓶表面痕迹等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及时破获已发盗窃案件首先必须及时、细致、客观、全面地对盗窃案件现场进行勘查,并在勘查现场的基础上.力求对案件性质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以引导侦察工作的正确发展。在盗窃案件现场上,侦察人员常会因难以确定内外盗而无法准确划定侦察范围和确定侦察方向,鉴于这一问题,这里就这两类案件的现场情况及特点作一初步比较。一、作案时间的选择从以往统计的已破获的案件看,内盗案件犯罪分子一般选择本单位的休息日或紧接上、下班前后的一段时间,或交接班的空隙时间;而选择夜间及凌晨作案的一般属于外盗。内盗案件之所以发生在本单位休…  相似文献   

7.
包庇无责任能力人员能否构成犯罪刘天明1995年10月4日,某县村民张旭东的儿子张晓亮在与邻居朱某争吵中持刀将朱某刺死。案发后,张旭东帮助其子洗掉身上的血迹,扔掉作案时穿的布鞋,掩埋掉杀人凶器,并将其送到外地躲藏.在公安机关侦破的过程中,张旭东谎称不知...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当前暴力性犯罪案件中所使用的作案凶器已趋向于从刺器、棍棒等转向枪支类。从1994年起,北京市的涉枪案件呈急剧上升趋势。从受理的各类涉枪案件看,1994年与1993年相比,现场数增加三倍多,检验案数增加四倍多,件数增加八倍多。其中有不少影响大、手段恶劣、性质严重的特大案件。经过对枪支的收缴和鉴别,在这些案件中,犯罪分子多使用非制式枪支作案。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9.
作案人在现场上的行为动作可能很多,但依据现场血迹形态所对应、反映的行为动作进行分析,即依据现场血迹形态反推作案人的行为动作,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室内杀人案件现场来说,作案人的作案过程分成“进入阶段、接触阶段、杀人阶段、处理阶段和逃离阶段”五个阶段。本文探讨了在每一个阶段,现场血迹分布形态与作案人的行为动作之关系。  相似文献   

10.
凶杀案是危及人民生命安全的严重刑事犯罪,是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的重点.近几年来,此类案件不仅发案率呈上升趋势,且犯罪手段和方法,亦趋残忍.不少案件,动辄诛杀全家,肢解尸体甚至碎尸.特别是持枪暴力性犯罪,更是凶性残忍,滥杀无辜,严重危害社会治安.为此,强化对凶杀害的侦破工作,依法从重从快惩办凶手,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仅就凶杀案现场勘查的重点,简述如下:一 凶杀案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凶杀案的现场勘查,应以尸体为中心.即围绕发现尸体的地点、血迹形状及分布面积及部位,现场上遗留的痕迹物证以及周围环境状况进行勘查.着重查明:1.发现尸体的地点是否杀人现场?是原始现场抑或移尸或匿尸现场?2.通过尸检手段,验明死亡时间、原因,判明事件性质,是自杀、他杀还是灾害事故?如属他杀,要查明致死的手段、方法及原因,查明现场上遗留的凶器与致死的手段是否相吻合?如系无名尸体,除应就地组织辨认,调查访问知情群众,或发通告寻找线索外,尚可从死者衣着、携带物品、肌体上的特殊特征以及包装物、尸体附着物等去寻找死者线索.3.初步查明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有那些活动?有无搏斗痕迹?现场上遗留那些痕迹物证,并初步查明这些痕迹物证与凶杀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所谓确定侦察范围,就是指确定犯罪人可能在什么地区,什么行业,以及从哪些人中发现和寻找犯罪分子。在爆炸案件侦察中,必须解决如何确定侦察范围的问题。正确的划定侦察范围,是完成侦破爆炸案件任务的基础工作,它对于提高侦察效率,加快破案速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互动关系是故意杀人罪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在杀人犯罪前、犯罪中和犯罪后这三个阶段,被害人与犯罪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成、影响甚至推动了杀人犯罪的产生和发展。在杀人犯罪行为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被害人过错这一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画像”是把能够反映犯罪分子人身特点的材料集中起来,以其生理和心理条件所作的分析推断。“画像”是现场勘查后进行现场分析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犯罪分子的“像”画得准,就能缩小侦察范围,为调查摸底、查找犯罪分子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洗劫公路客车案件系抢劫犯罪的一种表现。犯罪分子在光天化日之下。手持凶器,群体作案,伤害旅客,强夺旅客财物,对社会治安构成严重威胁。严厉打击洗劫客车犯罪分子,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是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这类犯罪特点与发展趋势,探讨审讯方法与策略。是贯彻“依法从重从快”的需要,对于充分发挥预审部门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中的职能作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一、当前洗劫客车案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入室抢劫犯罪,在当前刑事案件中异常突出,犯罪分子受暴力恐怖活动的影响,竞相效法伪装和恐怖手段实施犯罪,有的集抢劫、杀人,强奸于一身。这些案件突发性强,作案手段、方式、侵害目标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极大.这一突出的犯罪动向值得侦察部门的高度重视.当前入室抢劫犯罪的新特点有如下几点:1.以共同犯罪为主体.抢劫犯罪团  相似文献   

16.
在命案现场分析中,充分利用现场血迹的特点,注重准确区分血迹的种类,对判断案件性质、完成现场重建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法医学意义。笔者对某市近五年中的命案资料进行整理,并对命案现场血迹分类及其法医学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凶杀案现场勘查中对凶杀案案犯自杀于现场的认定依据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现场是否有死者以外的人进出的痕迹;现场是否有死者以外的人留下的与作案有关的痕迹物证;杀人凶器是否遗留在现场;现场物品有无增减或变动;现场是否反映杀人动因;死者死前的心理活动;凶手自杀与现场痕迹物证的形成有无矛盾;结合尸检分析,致命伤是否符合自己形成,自己能否形成。  相似文献   

18.
杀人碎尸案,对社会震动大,而且侦破难度较大。它除了具有一般杀人案件的规律特点外,还有其独特的属性,案件侦破中只有抓准了这些独特之处,才可能有的放矢。一、杀入碎尸案件的特点1.由于杀人碎尸需要分尸工具、包裹物等准备程序,不可避免会有响动,加之时间的限制,极易被人发觉。所以,碎尸案以发生在独门独院或独家居住的楼房单元住宅为多,且多发生在城市,因为城市居民密集,外运整个尸体要担一定风险,故多以碎尸手段处理死者尸体。2.在杀人碎尸案件中,犯罪分子与被害人之间一般都存在比较密切的关系,有的是亲属、近友,有的…  相似文献   

19.
在许多刑事案件现场中,犯罪分子总是利用各种各样方法和手段开锁、破坏琐,以非法手段进入某一特定的空间进行犯罪活动。现场勘察发现,使用这种手段作案的比例较高。为了打击此类犯罪,痕迹检验人员必须掌握对各类开锁、破坏锁案件中锁痕的勘验、检验方法,以便正确判断罪犯作案手段和工具,为侦察破案提供线索和证据。  相似文献   

20.
刑侦中的僵局,是指在案件侦察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致使案件侦破难以深入,出现了进不了,撤不下的局面。出现僵局的原因不外乎这样几种:一是勘查现场失误;二是对案情分析不细、研究不深,致使推断错误;三是没有及时、准确、合理地运用侦察措施。案件侦察中一旦出现僵局,我们首先应分析形成僵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