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中华优秀文化,实质既是“文以明道”的结晶和经典:也是对“文以明道”的创新与发展。中华文化的精神之本、之基、之根,就是“文以明道”,以此安邦、治国、建国、兴国、强国。“文以明道”是华夏几千年文明社会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时至今日它仍然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主导思想,也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铸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统一战线》2013,(8):31-31
“文化强国”在于“文以明道”。本文论述了在“文以明道”上,注重中华文化与统战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的统一性是非常重要的。中华文化是一个大体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主要内容也包括统战文化,可以说统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一个部分、一个点。为凝聚统一战线智慧力量,加强对统战文化的创新探索,提升统战文化的时代内涵,推动文化统战工作向纵深发展,研究和探讨中华文化与统战文化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一生信奉儒家思想,并在“文以明道”中弘扬了儒家的中道思想和民本思想。他好佛而不溺信佛,以一个思想家的理性和卓识,显示了对多种社会文化思想兼容并包的恢宏气度。他以“势”论政体更替的历史观,以“元气”论自然的天道观,以及“统合儒释”的文化理想等等,都是他对儒家思想述而有作之处。柳宗元是复兴儒家思想的开拓者和革新者。孔子的儒家思想正是在后人述而有作的创造中,才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道”是中国古代思想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而究其内涵,诸家解说有各所不同。就中国思想史上最具权威性的儒家体系中的“道”而言,大体包括了以“仁”为核心,兼及义、孝、忠、悌、信等的一整套伦理道德学说。通过文学为手段,为载体来传播儒家道义———“文以明道”...  相似文献   

5.
范仲淹的政治思想和实践深受《周易》的熏陶和濡染,特别是其政治改革理念,更是直接反映了《周易》的思想和影响。范仲淹提倡"经以明道,文以通理",开一代易学新风,《周易》的变法革新理念和崇德尚德观念都对范仲淹的政治改革思想有着重要的启示。范仲淹的易学思想是他推行庆历新政的理论根据和指导思想,他的政治改革思想与实践又丰富和发展了其易学思想,二者相互影响、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6.
黄培 《求索》2005,(11)
在有唐一代,孟郊追求冷竣、险怪、阴郁的诗歌风格,成为唐诗流变中一个较为重要的转折。这种诗风,是随着其人生境遇和心态的变化才最终形成的。早年,孟郊较多表现了儒家的用世精神,诗歌表达了对现实的关注。科举失利、两次落榜,使孟郊心态低沉痛苦难于自拔,诗风一变而为偏执激烈。进士及第后,孟郊选为溧阳尉,后又被迫辞官,这一事件,彻底扭变其创作心态,使诗歌充满了抑郁不平之语。晚年的孟郊面临人生愿望与现实生活的巨大矛盾,诗风阴冷寒峭,达到一生成就的顶峰。但同时,他又试图通过亲近佛教,缓解心灵的痛苦,因此,他的诗歌,又出现了宁静淡远的风格,他的晚年诗风可说是“矫激”与“矫正”的并存。  相似文献   

7.
由于作家的创作心态与作品的关系非常密切,故研究作家的创作心态,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其作品的主旨.对于清初著名诗人吴梅村,我们也应该做如是研究.通过作品中的相关内容以及他自己的表述,吴梅村的创作心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事俱按实心态、抒愤寄托心态和自我娱乐心态.  相似文献   

8.
萨德可称得上是法国历史上超现实主义的先锋和鼻祖。其作品从当时法国的社会政治、道德、宗教、两性等各个层面,对人们思想上固有的意识形态结构从理论上进行了颠覆性的消解。他通过对上帝“在场性”的否定,解构了“神权政治”的“宗教中心论”结构;他以一种叛逆者的心态,从“天赋人权”的立场出发,对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结构进行了否定性批判;从而以“性爱中心论”消解了两性关系中的男性中心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现在,一些干部在职务升迁上心态浮躁。3年以上的科级干部、5年以上的处级干部,被提拔了认为是“该得的”,没提拔认为是组织“亏欠”他的。这种现象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0.
韩愈、柳宗元论文书信在文道关系的阐述上,他们都主张文以明道,但二人所言"道"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为文之法的诠释上,韩愈大气疏阔,柳宗元细致缜密,正和其文风相对应;在后辈之文的品鉴上,韩、柳都注重人品对文品的影响,他们还运用一些特殊手法来品评文章,韩愈喜用借宾法,柳宗元擅长用喻。  相似文献   

11.
鲁迅说他在一九一八年之所以开始写小说,是由于他对热情者们的同感,“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他把自己从事的文学事业叫做“遵命文学”,他说:“不过我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前驱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愿意遵奉的命令。”近年来,有人在评价鲁迅时,硬说鲁迅的“遵命文学”是遵早期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之命。说他的小说《风波》、《故乡》、《阿Q正传》等提出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这是对无产阶级“革命前驱者”政治号召的一种呼应。我认为这是不合乎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情感具有两极性 ,表现为积极增力和消极减力。当情感表现为消极减力时 ,就会出现情感障碍 ,产生不良心态。对个人来说 ,这种不良心态会使其在如何做人、为谁当官、怎样干事等方面产生思想偏差 ;对集体来说 ,则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的风气建设 ,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目前 ,在少数同志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四种不良心态。一是“感恩”心态。表现在个别人热衷于与领导拉关系 ,把个人的成长进步维系于某位领导的“关心”和“庇护” ,看不到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 ,以至于对某位领导“感恩戴德”、“知恩图报” ,在工作中只对某…  相似文献   

13.
论辛弃疾寿词中的“三国情结”和“桃源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建功立业、恢复山河为主旨的“三国情结”和以全身远祸、归隐自适为主旨的“桃源情结”是辛弃疾一生中互相矛盾的情结。这种矛盾在他的寿词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这种传统上以溢美寿者为特点的词作题材中 ,表面上的欢娱之词掩盖的是作者在“进取”与“隐退”之间徘徊的复杂心态。因而 ,辛弃疾的的寿词具有明显的自喻性质  相似文献   

14.
海明威笔下的世界与存在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只要纵观一位真正的小说家的全部作品,人们就不难发现,他(她)的笔下总有一个自己的世界,即作者本人的生活经验使他形成的对生活和行为的特有认识。这种认识通过作者的艺术创造反映到作品中。作为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的海明威,又在他的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笔者认为,海明威笔下的世界是一个战争的世界,一个非理性的世界,一个虚无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存在主义哲学家们所称的那个“异己的世界”,那个“建立在偶然之上”  相似文献   

15.
浙江青年画家章先怀是大画的高手,他的创造几乎都是宏幅巨制,篇幅之大,往往超于常人意料。如,他的创作之“振八裔”、“和气苏醒”以及“生命与自然”等。这些作品无不给人以感观上的强大冲击力,使观者如身临其境,融入自然的新奇感。这正是章先怀作品引人入胜之处。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的中国画中,“古”已经是一种气质,一种风格,但这却是一种难于捕捉到的绘画面貌。贾广健钟情于这种风格,他将这种追求淋漓尽致地推呈在人们面前,并目将这种“古雅”和当代风貌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出其作品古新庄谐的个性。古典画坛云:书以传意,画以肖形。  相似文献   

17.
默崎 《求索》2013,(10):137-139
贾平凹文化守成主义的城乡观、由审美到审丑而变化的审美观、以及神秘主义的追求,这三方面的结合,能使我们看出他渐趋变化而中年定形的文化心态。这对研究者深入其作品文本以及对以贾平凹为代表的中国作家的研究能提供一个很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对于著名诗人吴梅村,学者对其研究的已经算是相当深入,但是,对吴梅村的史官心态,人们却较少关注。他的咏史之作、以及后期作品中频繁出现心灵的忏悔等,都与其史官心态密切相关,可以说,抓住史官心态这条线,就找到了读懂吴梅村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9.
瘦叟 《台声》2002,(11):37-37
李登辉做为一个皇民遣孽“三脚仔”,此人愚而好自用,此人“后殖民心态”即日本奴才心态大不合时宜,此人恶性重大的仇恨中华、在台湾干尽挑拨分化的能事,此人已经可谓终结“中华民国”,此人将台湾40年军民努力经建的血汗成果挥霍一空,此人媚日成病,此人涉嫌军购重大贪污,此人怙恶不悛,其罪恶实罄竹难书,其当政时除良安暴,除善务尽,其毁党毁国之后,尚得陈水扁之包庇保护,免于追究一切重大罪恶,此人便得意忘形,不知今夕何夕,俨然视阿扁是其傀儡,俨然他仍可以是台湾的“家父长”,于是,他近日又演出一出“脱古”丑剧。脱什…  相似文献   

20.
“开天遗事”是惯常称呼,所指乃唐玄宗朝遗事。本文将开天遗事的撰录心态析为五种,即补遗缺、示劝戒、荣盛世、助谭资、展才情,并分别论述了每种心态出现的原因以及在作品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