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这是中国发展道路和国际战略思想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理念和道路是当代共产党人的重大创新,也是一个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前后一致的国家目标。中国“和平崛起”具有多层次内涵,并非简单的目标手段论所能涵盖。与中国“和平崛起”的要求相应,中国要在对内对外两个层面采取和运用具有现实性的策略,以保证和推动中国的“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3.
开阔视野     
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6月26日晚,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发布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仪式并发布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口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说,这一主题口号表达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地人民共有美好家园、同享文明成果、携手共创未来的崇高理想;表达了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正大步走向现代化的伟大民族致力于和平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坚定信念;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为建立和平美好的世界而贡献力量的心声。这一主题口号是“人文奥运”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奥运会整体形象和筹办工作的一个指导原则。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认为,这一口号“抓住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两岸关系》2006,(10):4-5
8月31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巴西国会发表演讲,用很大篇幅阐述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以及为发展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所进行的不懈努力,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在这篇题为“加强友好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演讲中,吴邦国介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从事的三项伟大事业: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完成祖国统一,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第二大历史任务。吴邦国说,上个世纪末,按照邓小平先生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中国先后恢…  相似文献   

5.
台海要论     
中国决不容忍“台独”反对和遏制“台独”,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符合中美双方的共同利益。中国政府和人民致力于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愿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国家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容忍“台独”。胡锦涛高度评价布什总统多次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2005年11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的谈话)发展中美关系有三点启示第一,中美关系有着广泛的世界意义。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关系已超越了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中美关系不仅有利于中…  相似文献   

6.
刘艺 《湖湘论坛》2003,16(3):28-29
跨入新世纪 ,中国将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下 ,中国需要有一个符合时代特征的外交战略 ,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十六大报告为我们指出了新世纪中国外交战略的总目标 :即“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 ,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是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我们愿意同各国人民一道 ,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具体来说 ,中国新世纪的国际战略应该包括以下三个重点 :   1 始终不渝地…  相似文献   

7.
翟边 《时事报告》2006,(2):20-22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活,集中体现和概括了这次纪念活动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 献。讲话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建设一个和平发展文明进步的世界”为主题,全面回顾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程,深刻揭示了这场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系统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面向未来全面阐述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主张。  相似文献   

8.
时事学习     
国家主席江泽民2002年新年贺词贺词说,进入新的一年,促和平,求发展,仍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平是世界发展繁荣的前提。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各国人民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不懈努力,共同建设一个和平、发展、进步的美好世界。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但出现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值得各国人民高度关注。我们愿与世界各国一道,并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共同打击恐怖主义,使各国人民都能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先后确立了“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和平发展”理念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确定的,开辟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政府在新世纪面临新的国际形势提出的外交新理念。二者都是综合国内外因素的结晶,体现了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延续性。“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社会的具体展现,是对“和平发展”理念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和平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发展的起点李君如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同志对当代世界纷繁复杂的问题中两个“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所作出的科学判断和概括。这一判断对于中国有什么意义呢?在这样的世界环境中,中国也有一个“和平与发展”的问题,这就是:“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1.
从一个国际视角来看,“中国梦”与世界的和平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中国梦”的提出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的外交事业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实现也离不开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当前,“中国梦”的实现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环境中既有诸多挑战,也存在很多机遇.为此,中国未来的外交事业应当顺应世界潮流,结合自身现实,积极调整规划战略,为“中国梦”的实现打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2.
<正>人民爱好和平,人民需要和平,人民维护和平。人民,是中国和平基因的关键构成要素;和平,亦是中国人民不变的美好追求。人民爱好和平,源于民族文化历史的深刻烙印。悠悠中华五千年,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的,是"协和万邦""亲仁善邻"的和平思想。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也是中国人民典型的民族性格。人民爱好和平,源于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和谐  相似文献   

13.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这是众所共认的事实。然而近一个时期以来,台湾岛内“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的活动愈演愈烈,已成为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成为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包括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要求以法律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外交理念的核心是"和平",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始终不懈努力,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将自身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国崛起之路。中国对外积极建构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要清晰地定位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民心相通的价值选择。要充分发挥中国智慧,建构中国话语,向世界表达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6.
宗和 《友声》2005,(6):17-19
湖南芷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一个神圣 的纪念地。9月6日至7日,在这里举办了国 际和平文化节、国际和平论坛和“飞虎队”纪 念馆重新开馆揭幕式。 9月5日,应对外友协邀请来华参加中国 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 年纪念活动的美国、俄罗斯等6个国家的老战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贯彻实施反分裂国家法,推动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加强与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党派的对话与交流。扩大两岸民间交流与往来,维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推动全面、直接、双向“三通”,促进建立稳定的两岸经贸合作机制,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08,(4):10-10
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就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重要意见。 全文如下: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台湾问题事关祖国完全统一,事关国家核心利益。我们要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相似文献   

19.
卞克文  宋华锋 《前沿》2007,(6):214-216
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的确立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传统文化背景。儒家思想中的“和”对形成和平发展的战略作用是最大的。“和”的思想对中国的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炳基 《台声》2000,(2):36-39
中国人民经过艰苦英勇的浴血抗战8年,付出了极大代价,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人民渴望着从此中国能走上和平、民主、建国的新局面。但是蒋介石坚持独裁、打内战的方针,迫不及待地抛开和平的假面具,撕毁1945年秋与中共签定的停战“双十协定”,撕毁1946年初与中共等其它党派签定的“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协议,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全面内战。美帝国主义为实现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方针,撕破调停面目,采取扶蒋反共、助蒋内战的政策。美蒋相勾结把中国人民又推进灾难的深渊。蒋介石为进一步取得美国的支持和援助,签定“中美友好通商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