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是人类重要的居住环境,城市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心和焦点。重庆市作为一个人口众多,以重化工为主的老工业城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但是,由于经济能力有限,技术、经验不足。在生态环境方面却在低水平上艰难维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特别是三峡库区成库后,生态环境问题将更显突出,资源与环境的矛盾将更尖锐。实施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重庆市跨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取向。一、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严重。重庆市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之一。主城区人口密度大,工业密集,大气污染是煤烟型为主的复合型污染,主要污染物为降尘、二氧化硫和酸雨。长期以来,大气质量保持在较重污染级别,主城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4.7倍,涪陵区超过6.5  相似文献   

2.
<正> 今年春天,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扬沙、浮尘和沙尘暴天气,其中首都北京就有8次之多,这种天气在强烈地席卷了北方地区之后,甚至还影响到南京、杭州等一些南方城市。沙尘暴出现的时间之早、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是历史上少见的。沙漠,越来越近……沙尘暴的形成及其大小,直接取  相似文献   

3.
沙尘暴和荒漠化既是一个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又是一个已经威胁到国家安全的问题。在沙尘暴和荒漠化的威胁下,许多地区从沃野良田变成遍地黄沙,许多人因此而染上呼吸道疾病。可以说,沙尘暴并不只是一个影响可持续发展问题,而且是一个影响可持续安全问题,是中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另外,人类面临水资源短缺、气候变暖等挑战,也需要采取新的思路应对。  相似文献   

4.
沙尘暴的警告——内蒙古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光无限好。然而今年3、4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沙尘暴七次袭击首都北京,不仅影响遍及我国北方,而且向长江流域推进,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扬起大量沙尘,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今春沙尘暴天气出现早、频率高、范围广、强度大,而气温高、降雨少、大风多及与其相关的植被破坏、沙化土地不断扩展、城建工地表土裸露正是形成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原因。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部边陲,横跨西北、华北、东北,东西长2400多公里,南北宽17…  相似文献   

5.
秦悦 《协商论坛》2013,(12):58-59
北京几度遭遇雾霾后,微博上流传一个段子:“‘北漂’的英文翻泽是什么?答:OliverTwist(雾部孤儿)。”“北上广深”这些中国一线城市正在遭遇气候难题。历史总有着惊人的相似,今年是伦敦烟雾事件61年。那一场烟雾伤害事件中,12000人在灾难中丧生,代价之惨重不言而喻。沉重的代价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进程。许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初期都曾经历过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阶段。美国20世纪30年代就经历过10年沙尘暴噩梦。1952年的英国伦敦炯雾事件,最终造成8000多人死亡。1982年日本长崎洪涝灾害,夺取299人性命。高尔基说:“比起大自然来,历史对人类的感情更严酷,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研究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中心,采用实证研究,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生态环境状况恶化及其症结的论述,指出了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设想。 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水资源短缺、植被破坏、森林草原退化是西部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工业污染成为城市发展经济的后遗症。这一切问题都有其症结所在:历史上长期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与生态脆弱互为因果;“过分强调粮食自给”的发展模式导致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经济建设不遵循生态环境规律,生态建设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制度上条块分割,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各项措施难以落实。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事关整个民族的生存质量和发展空间,也是西部地区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生态环境建设成为西部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由此,在西部开发中要坚持生态建设与富民增收的双重原则,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大开发中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苏丽娅 《前沿》2003,(9):67-70
国家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是面向新世纪的战略决策 ,这给西部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科技教育事业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江泽民指出 :“改善生态环境 ,是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如果不从现在做起 ,努力使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 ,在西部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会落空 ,而且我们整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也将受到严重威协”。朱基也指出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党中央、国务院对实施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这…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种生态环境和多元文化的国家 ,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密切。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战略是在寻求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现代化进程中 ,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功能 ,是一项应当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朋友们、同志们: 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着重大转变,人口、资源、 环境等问题日益成为关系到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 进程的重大因素。可持续发展问题已被提到了世界 各国首脑的桌前,并成为影响国家战略决策的基本 要素。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在新世纪更加 迫切地要求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保 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近年来,党中 央高瞻远瞩,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 节约型经济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在这样的大背  相似文献   

10.
袁德娟 《前沿》2004,(11):31-33
如何解决困扰当今人类的生态破坏大难题 ,中国的传统哲学早已为之提供了富有启发性意义的智慧成果 ,那就是“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所包涵的基本内涵与可持续发展思想中世界的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性有许多契合点和相通之处。本文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出发点 ,是期望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及其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起到点滴功效  相似文献   

11.
郑谦 《人大研究》2000,(8):26-29
持续不断肆虐北方的沙尘暴提醒人们 ,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威胁到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退耕还林还草的意义 ,也许到几十年、几百年后人们会看得更清楚…退耕还林还草 ,恢复西部生态环境 ,是一项大范围造福子孙后代 ,造福人类的事业。(一 )生态环境恶劣 ,水土流失严重 ,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导致东西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 ,也是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的严重威胁。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 ,是由于大面积的毁林毁草开荒种田 ,致使植被稀少 ,水土流失严重。耕地土层和养分年复一年大量流失 ,土地日益瘠薄 ,承载人口能力下降 ,反过来又…  相似文献   

12.
蔡圣琼 《今日海南》2014,(11):41-41
正瑞士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的理念1、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破解保护与开发的矛盾。瑞士既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同时又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国家。该国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的和谐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经济的发展为生态环境提供更多的基础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最大化地刺激了国家的经济发展。2、政府要有担当,负起法定责任。2012年3月2日,瑞士颁布全球第一个《适应环境变化战略》;4月,出台《生物多样性战略》,明确到2020年在保护生物多  相似文献   

13.
宁政办发[2007]186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我区是全国气象灾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干旱、暴雨、冰雹、大风、沙尘暴、霜冻、雷电等灾害种类多、危害大,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洪涝、地质灾害以及生物灾害等时有发生,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各类极端  相似文献   

14.
1998年特大洪灾后,生态环境引起世人的极大重视。实践证明,靠破坏生态环境获得的利益,一场大灾,就被自然界拿回去了。生态环境是人类幸福生活的根本,必须切实加以保护和建设。一、阿拉善地区生态危机日趋加剧,波及范围广阔1998年4月15日,特大沙尘暴又一次袭击了阿拉善地区,这是自1993年以来连续4年发生沙尘暴后,出现的第5次沙尘暴。此次沙尘暴于15日上午9时在额济纳旗首先出现,并快速向东南方向移动,掠过阿右旗、阿左旗,向东南方向转移,波及首都北京、华北平原及江南一些地区。更为震惊的是额济纳地区在短…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政报》2007,(8):25-2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暴雨(雪)、雷电、干旱、大风、冰雹、大雾、霾、沙尘暴、高温热浪、低温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也相当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近年来,全球  相似文献   

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暴雨(雪)、雷电、干旱、大风、冰雹、大雾、霾、沙尘暴、高温热浪、低温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也相当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筱春 《思想战线》2002,28(4):49-52
云南旅游业走过了一段持续发展的历程 ,并步入了稳定发展阶段。这是许多影响因子促成的 ,既有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 ,又有资源条件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战略决策 ,使之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分析 ,云南旅游业发展的许多环节中也还潜伏着问题和隐患。居安思危 ,冷静地审视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采取正确解决和应对的措施 ,才能确保旅游业发展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影响下,1992年我国政府提出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认为实行持续发展战略是加速中国经济发展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选择和合理模式。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作为环境保护主要手段的我国环境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国现行的环境法与这一要求差距颇大。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环境立法予以调整,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一、更新环境法的立法目的颁行于1989年12月26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的一部环境保护基本法,在我国环境法体系中占…  相似文献   

19.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还有许多相关的理论问题急需研究和回答。中国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在对地球的关爱、对人类生存的担忧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上,有着共同性的一面,同时又有着不同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渴望发展进步、解决矛盾问题的特殊利益和要求。要解决这种反映在我国的共同性与特殊性的矛盾,必须要处理好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平等发展权力等几方面的关系,在不损害我国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与武汉的城市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战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这说明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及其与以往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战略的本质区别。什么是可持续发展?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文件中,称之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