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公正立法在本质上是一种现代立法理念,在追求立法价值公正的同时,也追求立法程序的公正和立法结果的公正。公正的立法是在公正价值的指导下通过公正的程序而实现的。立法公开不仅是程序公正的组成部分,也是走向公正立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立法的正当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律的正当程序包括了立法的正当程序。立法的正当程序追求立法最低限度的公正,其正当性的判断要综合其内在与外在的标准。程序正当性的具体内容包括程序本身的公正本质、程序的技术理性、程序的社会理性以及程序的经济理性。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立法公开制度、立法回避制度和立法听证制度,以实现立法的正当程序。  相似文献   

3.
司法鉴定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开,而司法鉴定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重要保证。本文指出为实现司法鉴定的程序公正,需要保证鉴定人员的中立性,实现鉴定过程的平等性和公开性,完善司法鉴定程序规范。  相似文献   

4.
程序公正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程序法被看作仅仅是实施实体法的手段和工具,导致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广泛盛行,使程序法律制度受到破坏。本文通过对程序公正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探讨和研究,阐述了程序公正在当今建设法治国家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必须树立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并重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试论执法公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浩 《行政与法》2004,(9):36-38
“执法公正”是指行政执法行为的过程和结果遵循和体现了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现阶段,我国更应强调程序公正。实现“执法公正”需要从完善立法、提高执法人员“法治”观念与执法水平入手。  相似文献   

6.
感受公正的制度顶层设计公正分享的机制完善最为关键,分配公正赢得民众心理支持,国家治理顺畅“有办法治得住”,这才是法治.国家公正强调公正分配,政府公正突出公正程序,社会公正要求公正互动.公正制度有理论与实践、事实与正当,无论是公正国家从公正理念到公正制度,还是公正社会从实体公正到程序公正,政府主要职责不是经济增长而是公正感受,让公正可预见.  相似文献   

7.
行政公正:行政法的价值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正原是确保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的过程和结果可以为社会一般理性人认同、接受所要遵循的原则。行政公正包括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实践"公正三个方面的内容。本文指出此三者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实现的保障,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所要达到的目标,"实体公正是一种结果价值,而程序公正是一种过程价值,其二者的结合就构成了行政公正","实践"公正则是行政公正的外在要求。  相似文献   

8.
要破解"有法律而无秩序"困局,需要在立法中,即分配社会资源的过程中为公正付出努力;需要走民主立法之途,即国家立法与社会资源分配的理性路径选择是民主立法。民主立法是我国立法原则之一。作为公正分配社会资源,化解社会群体矛盾冲突的理性路径,民主立法有助于实现立法主体的广泛性、立法程序的合法性、立法实体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法学》2015,(3):186-193
我国基于刑事程序违法发回重审制度在发回重审的条件和发回重审的程序上都存在明显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处理好程序公正、实体公正及效率价值之间的关系。我国应该以兼顾程序公正、实体公正、效率三种价值的实现为指导思想,重构基于刑事程序违法的发回重审制度。  相似文献   

10.
李亭 《天津检察》2007,(6):27-28
当前司法界和实务界关注较多的是实体公正,当遇到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相冲突的时候,程序公正往往也会让位于实体公正,这在大陆法系国家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但是,正像古罗马法学家盖犹斯在《法学阶梯》中所说:“如果把实体公正比喻成马,那么程序公正则是实体公正的马夫,没有了程序公正,这匹马就成了脱缰的野马”。但是程序公正是由一系列制度、规则的公正构成的,  相似文献   

11.
行政程序地方先行立法的主体、模式与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程序地方先行立法具有试验性。作为试验立法,需探讨立法主体、模式和运作规范三个问题。行政程序应该属于中央立法事项,按照“试验立法权逐级下放”原则,应由地方性法规先行立法,地方政府规章先行立法有越权之嫌。试验立法的对象是实体与程序法律规范,不是法的表达形式,选择立法模式应综合考虑可操作性、立法效率与评估可能性等因素。据此,“法典模式”虽备受关注,但未必是最妥帖的方式,行政程序地方先行立法的恰当模式应当是“类行为法模式”。行政程序地方先行立法的自主、自发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无序性,将来可在鼓励地方自主自发立法的基础上,围绕立法计划,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务院有计划地安排和推进,并建立相应的运作规范。  相似文献   

12.
法官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要主观条件之一。法官的道德素质状况既影响着实体公正 ,又影响着程序公正和形象公正。良好的道德素质使司法公正成为法官坚定的职业信仰和自觉的职业追求 ,使公正司法成为法官自愿的职业惯性行为。多方加强法官队伍职业道德建设是司法公正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论行政立法的程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立法在我国立法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也存在突出的问题,如侵害国家立法权等。然而实体上的事后控制难以弥补违法立法对社会造成的损害,加强行政程序立法的研究,对行政立法进行程序控制,是保证立法质量和提高立法民主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地方立法质量提高的分析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地方立法质量总体上有所提高,但是在价值取向、科学性、协调性、立法技术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立法观念落后。应树立立法的科学观念:以权利本位为主导价值取向,强化专家在立法中的实质性作用,提高民主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在各国冲突法中,普遍存在着两大悖论:从其体现的正义度高低来看,多边主义优于单边主义;而在多边主义中,“实质正义”又优位于“冲突正义”。然而,在实践中,多边主义远未将单边主义逐出冲突法领域;“实质正义”也未取代“冲突正义”成为冲突法的主导价值取向。这两大悖论形成的原因,均可从冲突法之价值取向和技术系统的张力中得到解释。显然,对这两大悖论的处理,关乎我国冲突法之基本立法政策如何确定的问题。就此,虽无整体上的最佳消解办法,但依法律由价值取向和技术系统构成之法理分析,仍可找到次优的安排。  相似文献   

16.
程序正义的中国语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序正义在中国的语境中已被曲解,这种曲解不仅与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中程序工具主义、纠问式诉讼模式、法治基础薄弱有很大关系,与现实的程序价值理念及立法与司法的严重脱节密切相连。中国语境下的“程序正义”既是我国在迈向法治社会进程中传统文化与制度的缺陷的现实表现,又是我国法治现代化的一种必然产物。中国要走向程序法治,不仅需要相应的人文环境和相关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撑,还需要在程序法治的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检验并修正自己。  相似文献   

17.
江国华 《现代法学》2007,29(4):23-31
立法代表着一种理想的生活图景,包含着人们对于其生活世界的公序良俗所抱之期望和向往,承载着人类追求健康和优良生活方式的使命,是人们通往优良生活之世界,并实现其美好信念、愿景和价值期望的最佳通道。对于政府而言,立法理想之核心在于谋求一种社会发展所必需、政治统治所必要的社会秩序;对于社会而言,其立法理想之最高指向无疑是实现社会公正;而对于普通公民而言,其立法之理想则在于实现自由。立法理想具有现实的规约力,它不仅主导立法的程序正义,引领立法的实体公正,而且牵引立法之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审判方式改革已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在加入WTO后 ,仍存在很多问题。应对中国审判方式进行再改革 ,使其与WTO的诸多规则相一致。审判方式改革的主要内容 :由行政化的院长、庭长批案走向法官独立审判 ;由宣读书面证词走向证人出庭作证 ;由实体主义走向程序正义与效率的统一 ;由司法神秘走向司法公开  相似文献   

19.
论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价值蕴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肖建国 《法律科学》2002,6(3):101-112
民事举证责任分配是由民事实体法、民事诉讼法和诉讼政策三方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 ,结果责任主要由民事实体法预先静态地配置 ,反映实体法的价值目标 ;行为责任由民事诉讼法概括地规制 ,体现程序公正和诉讼效益的要求 ;而法官则在个案中审时度势 ,依法律的精神、公平正义的基本观念 ,对预置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作出微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