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先进分子不断提高文化自觉意识,从魏源、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再到戊戌变法运动,都是一种救亡图存意识的反映;同时西学传入中国,但都不足以救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中华民族自主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正是文化自觉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孔子说"和为贵",墨子说"兼相爱"。  相似文献   

3.
杨凤城 《前线》2014,(8):56-57
<正>怎样对待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执政历程中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的任务,要求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940年1月,毛泽东又在著名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进一步提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此后,"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成为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为人熟知的基本立场。改革开放后尤其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涌起,随着对外开放的全方位拓展,随着社会利益格局和人们价值观选择的多样化发展,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越来越受到执政党和民众的重视。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随着国际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不断深  相似文献   

4.
以不贪为宝     
《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个人将一块玉献给子罕,但子罕不受。献宝人说,我把玉送给识别玉器的人看过,他们说这是一件真宝,所以才敢献给你。子罕则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你把玉给我,双方就都失去自己的宝了。 宝者,珍贵之物也。它既是有形的实物形态的东西,又是无形的精神升华的产物。对一个人来说,由于生活阅历、思想境界的不同,所追求的“宝”也必然有所差别。宋人以玉为宝,子罕以个贪为宝。就是一个明显的对照。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其例,有的把高档的物质享受作为自己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5.
付秀荣 《求实》2014,(4):76-7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文化话语体系从方式到内容以及模式的转换。在话语方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需要实现从"革命文化"到"建设文化"的转换,这一转换是通过关注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的方式实现的。在话语内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需要实现从"汉话西说"到"会说汉话"的转换,这一转换需要依靠文化的"中国创造"。在话语模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模式要实现"以经济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换,这一转换的实现必须立足于满足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中国人民,才能增强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正古语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可见,廉洁作为"四维"之一,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根本。官无廉洁,政权都有倾覆的危险。所谓"廉洁",东汉学者王逸认为:"不受曰廉,不贪曰洁。"春秋时,宋国有人得了一块玉,拿去献给当地的主政者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者说,我给做玉器的人看过,确认这是件宝物,才敢拿来献给您。子罕答,你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我若是收下,你我的宝物就都丢失了,我们不如留着各自的宝物啊!  相似文献   

7.
"双一流院校、双一流学科"理念的提出,为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思政教育课程作为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而党的十九大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也把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了中国传统礼文化上,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继承发扬传统礼文化,成为教育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确立奋斗目标、选择发展道路、谋划战略布局、制定战略步骤的过程中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从"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渐行渐近;从"中国式现代化"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与"四个全面"协同并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日趋完善;从"大三步"到"小三步"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再到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步骤愈加清晰具体。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4,(10):17-17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护持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精神命脉。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有人说,今天的中华文化已然是中西方文化浑然一体的产物,已难分彼此了。在一定意义上诚然可以这样说,但从根本上讲,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未间断的发展中,创造、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民族精神、价值系统以及天地人相接相处的智慧。  相似文献   

10.
正别人倒可以借鉴品玉,剖析剖析他。不难看出,倪发科说一套、做一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就是一个"假冒伪劣"的货色!玉石,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矿石,千百年来都被视为珍宝。雕成器件,赏心悦目;其中精品,价值连城。玉又是社会中美好事物、高尚人格的象征。颂扬玉的故事、诗句绵亘不绝,因玉成名的也大有人在,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也可忝列其中。他痴迷收藏玉石、玉器,但自己的德行却辱没了千百  相似文献   

11.
中原文化树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对于中原乃至中国来说,都是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悄无声息地发生了一件大事:一种外来文化完成了同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嫁接。  相似文献   

12.
蒋文 《廉政瞭望》2004,(1):40-41
我们的国歌里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那是战争年代的警醒。今天,我们同样可以说这样的话。因为我们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准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了。这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的社会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了冷漠。见死不救的新闻一桩桩地出现在人们视野。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终点"与"起点"的辩证思维,体现了我们党始终造福人民的不懈追求,彰显了接续奋斗、久久为功的崇高境界。"久困于穷,冀以小康",是中华民族千年追求的梦想。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彻底摆脱贫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人们的梦想一步步照进生活、变为现实。这一切,不仅见证着中国啃下深度贫困地区"硬骨头"的生动实践,更映衬着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4.
刘根生 《唯实》2012,(5):94-94
《2011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中说到,城市规划"过度化"、城市品牌"低俗化"、都市主体"离心化",正日益演化为影响和制约中国都市化进程的三大问题。其中,文化产业已成为"折腾城市"新游戏。不少城市试图改变"物质发达而文化简陋"现状,在文化建设上乞灵于"干一件文化大事"。但因缺少深层文化精神积淀,或说缺少"里子"支撑,总给人感觉是"暴发户附庸风雅"。  相似文献   

15.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孔子说"和为贵",墨子说"兼相爱".高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场所,承担着民族文化与人类文明的积淀与传承的任务,它在民族、国家、社会的总体结构中是一个文化、精神的象征,是坚守文化、精神的堡垒.  相似文献   

16.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重视文化自信这一时代命题。实现文化自信,要求我们既要避免近代以前中华民族文化自大的心态,又要警惕近代以来的文化自虐心理。放眼全球,在民族复兴与文化博弈中,作为一个正在走向复兴的文明型国家,中国应当并且能够为世界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用丰富的中国智慧与坚定的文化自信,助力世界发展,助益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  相似文献   

17.
正"哇,原来熊猫宝宝这么可爱。""好想抱抱啊……"在成都熊猫基地幼儿馆的参观处围满了游客,这些游客中除了来自外省的游人,还有许多外国朋友,"早就知道超可爱的大熊猫,这次专程来成都一睹芳容。"其中一个老外看到熊猫宝宝说道。说到四川,许多老外脱口而出的就是"熊猫"二字,熊猫就像四川的一张对外名片,而将熊猫作为一个文化品牌,用其敲开世界的大门,也是四川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8.
董道焱 《实践》2015,(3):51-53
<正>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研究草原文化,将进一步拓宽草原文化的基本内涵、基本精神和基本价值,也将草原文化在全局性、深刻性方面的研究更推进一步,为草原文化的研究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一、草原文化的基本内涵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一脉相承草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包含了生活在草原上的各民族物质  相似文献   

19.
正所谓"中国梦",指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这主要是针对近代中国积贫积弱,遭受到东西方列强的凌辱而言的。今天,国家强盛起来了,中国人的脊梁挺立起来了,近代仁人志士的梦想初步得到实现。同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在过程之中。实现"中国梦"有若干前提条件,其中之一是要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因为"中国梦"是中国人在自身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我们的文化底蕴是实现理想的土壤。  相似文献   

20.
<正>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丰厚的文化宝藏之一。数千年来,它一直是华夏儿女精神世界的支柱。我们的道德讲堂正是以此为主要内容,讲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通过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宣传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