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兽医免疫学在研究传染病,探索发病机理,测定机体免疫功能,判断疾病预后和转归,实施特异性预防和治病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已成为兽医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是防病治疗的基础。 T淋巴细胞通过末梢毛细血管到达抗原部位,接受特异性抗原或非特异性抗原的刺激而转化为致敏淋巴细胞。其中有一部分在副皮质区受促分裂因子的作用,引起分化增殖,转变为新的致敏淋巴细胞。这种具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物中,受植物血凝素(PHA)刺激时,可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其转化率可反映出动物体内的免疫功能,并能分  相似文献   

2.
由解放军兽医大学刘玉斌副教授、沈阳军区军马检验所苟仕金所长(副研究员)主编,杨本升教授审校以及由宋跃彬副教授等10名微生物学及免疫学专家撰写的《动物免疫学实验技术》一书,已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1989年10月出版。动物免疫学和医学免疫学一样,是一门欣欣向荣,发展迅速,涉及面广,实用性强的科学。近十多年来,受到了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刘玉斌副教授等将动物免疫实验技术汇编成册,使其更系统更全面地为科研、教学、生产和医疗实践  相似文献   

3.
地巴唑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解痉、扩张血管和降压药,同时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国外学者对其作用机理作过研究,但多是探讨其对动物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而对动物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我们给星杂288公雏灌服地巴唑,通过检测免疫器官内酯酶阳...  相似文献   

4.
基础免疫学研究的深入进展,为畜禽疫病的防治开阔了新的前景。如果能将免疫学的理论运用到家畜去势的实践中来,将会使传统的畜禽阉割术发生重大的变化。为此,笔者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提出初步设想,以与同道讨论。免疫学理论指出,凡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就能促使机体产生与特异性抗原相对应的免疫球蛋白(抗体)或淋巴因子,这就是所谓的免疫应答。一般要求抗原物质必须是蛋白质、多糖类、类脂质,并须具备异物性、大分子性,有特定的结构(抗原决定基)。同时,动物自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实验动物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以适应科学研究的需要,在甘肃省畜牧兽医学会的倡导下,甘肃省实验动物学会于1982年9月8日在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召开成立大会。副省长朱宣人,省科委、卫生厅、畜牧厅,省科协及省畜牧兽医学会的有关领导和生物制品学术委员会主任齐长庆都莅会祝贺,并作了讲话。鼓励全体会员一定要贯彻十二大精神,搞好实验动物的研究和饲养管理工作,使实验动物在医学、比较医学、兽医学、免疫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对异物(抗原)的生理性排斥反应,是动物机体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可以遗传的,不具特异性的防御能力。构成动物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很多,其中吞噬细胞和补体系统是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感染和消除正常机体的某些退变物质方面起重要作用。测定马、牛吞噬细胞功能和总补体活性,在临床上可以  相似文献   

7.
从机体抗胃肠道线虫的黏膜免疫、胃肠道黏膜的抗原加工与递呈、胃肠道黏膜抵御寄生虫的效应机制等几方面论述了胃肠道线虫的免疫机理和免疫学研究的进展,旨在进一步阐明用免疫介入方法防治胃肠道线虫的理论基础,以解决胃肠道线虫治疗过程中的药物残留以及寄生虫的抗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兽医科学的领域和职能也在不断地扩大。它现在已经包括了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去研究解决除人类以外所有动物的生物学过程和疾病过程的全部知识。近年来,兽医学和医学的关系日趋密切,在兽医科学研究领域中已把增进人类健康、改善动物卫生和生产条件等纳入。这样,就使现代兽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更加广泛深入了。其研究的对象现在包括有食用动物、经济动物、毛皮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观赏动物、野生动物以及蜂和蚕等。研究内容包括各种动物疾病的防治,人类的动物性食品和其他畜禽产品的卫生检验,进出口动物及畜禽产品的检疫和检验,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研究,实验性动物以及为人类疾病提供动物模型的研究,环境卫生保护、空间医学、水生生物以及某些昆虫疾病的研究等等。此外,动物食品工业、医疗化学药品工业、饲料工业等也都需要有兽医直接参与或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来,生物科学进展得最快的是免疫学,其中的一个高峰是球蛋白分子构造的揭露。这一贡献部分反映到医学实践上的有丙种球蛋白疗法,这在人医界已风靡一时,过去认为不治之症都想乞灵于球蛋白。就兽医界来说,英、美、日已试用免疫球蛋白防治仔猪大肠杆菌病,颇有功效。鉴于我国仔猪白痢发病率高,影响养猪事业发展至大,一般医疗难以根治,势必从免疫学途径下手。据此,我们设法高度免疫成龄猪,采得血清,试制特异性丙种球蛋白,通过母子交替免疫方法,企图防治仔猪白痢。经过数月来的试验,已获端倪,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免疫学的进展和通过单一营养成份的实验研究,证实动物机体免疫反应是一系列复杂的网络调节,受营养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微量元素。本文拟就铁、锌、铜等微量元素对动物免疫功能影响作一综述。(一)铁与动物免疫的关系 铁是最早证明为动物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动物体中的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必需的铁,以白蛋白、肌红蛋白和细胞酶类形式出现;另一部分是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  相似文献   

11.
1920年,在国家实验兽医研究所内设立了蠕虫室。1931年,这个室改为全苏蠕虫研究所,在К.И.斯克里亚平院士的领导下,蠕虫学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在家畜和经济动物的蠕虫病的许多理论问题和防制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全苏斯克里亚平蠕虫研究所是苏联培养兽医、生物和医学方面高级蠕虫学人材的主要园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许多学者运用中兽医理论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将单味中药或复方作为免疫增强剂,在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功能、预防疾病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我们曾选用10种天然药物通过雏鸡研究了这些药物对雏鸡免疫功能多项指标的影响,并筛选出几种免疫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免疫增强剂是指单独或与抗原同时使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的物质。目前证实有免疫增强作用的物质达几十种,如卡介苗、转移因子、干扰素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天然药物包括中草药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及机理进行了广泛研究,证明许多天然药物对动物免疫系统有广泛...  相似文献   

14.
饲料与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免疫失败和动物发病率上升的原因时,许多学者常只从疫苗接种、病原感染等直观因素方面去研究,而对饲料的营养有可能导致动物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免疫失败的问题却往往忽视。本文仅就饲料中某些成分对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罗列一些资料,以期引起对这方面的注意。 (一)饲料的营养成分与动物免疫功能的关系 参与免疫的器官有胸腺、脾脏、法氏囊、淋巴结、血管内皮等网状内皮系统;参与免疫的体内成份有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干扰素、白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一旦动物机体营养缺乏到一定程度,免疫器官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具有人和小鼠淋巴细胞亚群鉴别功能的单克隆抗体(McAb)试剂已形成系列化和商品化,抗牛、马、羊、猪、兔、狗、豚鼠、大鼠和鸡等动物淋巴细胞的McAb也有报道。实践证明,McAb技术对于免疫活性细胞的分类测定、分离鉴定和表型与功能等的研究,甚至对于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等的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我国抗畜禽淋巴细胞McAb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见有关的报道。为了促进我国兽医基础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的研究,我们进行了下述试验。(一)材料和方法1.细胞:牛胸腺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T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景志忠研究员团队长期关注和从事动物免疫学研究,在总结国际上生命科学天然免疫领域的大量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编者的研究经历和认识编著出版了《天然分子免疫学》一书,该书共分六篇十四章,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天然分子免疫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天然免疫分子家族成员的组成、分子结构以及生物学功能,病原或危险因子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动物实验和人群调查资料表明,硒在某种程度上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多方面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硒对动物免疫的强化作用和在强化过程中对其它一些生化指标的影响,我们用亚硒酸钠作强化剂(或称佐剂进行了硒强化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实验性研究。(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免疫学是近年来医学科学中发展较快的一门学科,对兽医免疫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在兽医免疫学的进展中,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提纯及测定技术将有新的发展。本文就我们近年来对猪血清IgG的提纯及测定技术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学免疫学的发展,对家畜免疫球蛋白的研究与应用,在畜牧兽医科学发达的国家有了较快的进展。在我国,近几年已引起了兽医科学工作者的注意。我们学习、操练了对家畜免疫球蛋白的提取技术,并仿照人免疫球蛋白的提取方法,在原法基础上作了某些  相似文献   

20.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创建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不仅是免疫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而且在兽医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兽医细菌学方面,国内外已成功地建立了抗布氏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等细菌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我们在鼻疽免疫机理研究中,为了进行鼻疽菌抗原成分的分析,在建立了一株抗鼻疽菌朴反抗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同时,还建立一株抗鼻疽菌核糖体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经5次克隆化,半年的冻存和传代,能稳定地分泌高滴度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