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台声》2019,(22)
<正>"我抱送老兵骨灰回大陆的行为,也正是‘迁台历史记忆’的一部分,更证明了两岸本属一家亲的鲜明认同,也勾勒出迁台历史的流变脉动。"——高秉涵13岁的高秉涵离家去台前,与母亲的合影。彼时他就读于山东菏泽县立简易师范初中部。临行前,他跪在父亲坟前磕了三个响头,母亲嘱咐他,"要好好活下去,娘永远等着你回来!"  相似文献   

2.
姚春玲 《政协天地》2008,(12):43-43
海峡两岸首次以地缘关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闽台地缘关系研讨会11月3日在福州举行,两岸专家学者100多人围绕"台闽地缘关系对两岸发展的促进作用"、"台湾政要祖籍地和宗族渊源关系"、"两岸姓氏宗亲血缘地缘关系"、"闽南族群迁台历史"等闽台地缘关系方面问题深入研讨,并展望两岸如何在全球金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5,(13)
<正>两岸历史文化本来一体,两岸本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唯因"台独"的存在,造成两岸历史断裂与文化心理伤痕。两岸不缺共同记忆,唯缺美好的共同记忆。增强两岸历史连接,可以从八个方面着力: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文物、遗迹等;二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节庆、习俗等;三是近代历史上两岸同胞共同抗击列强侵略、建设台湾的历史;四是两岸同胞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4.
正1949年前后,随国民党迁台的党政军、学生以及文教界人士,先后成立众多大陆同乡会组织。据统计,在迁台的外省人中,山东人为最多。山东素有"礼仪之邦"美誉,台湾地区山东同乡会亦以至圣先师孔子为楷模,发扬孔孟之乡精神,凝聚同乡,促进两岸交流。  相似文献   

5.
《两岸关系》2021,(4):47-49
正3月24日至27日,由福建省青年建筑师协会主办的"古厝话古今·共筑两岸情"首届闽台青年(福州)古厝文化传承研习营在福州举行。两岸青年在同吃同住同学中分享在闽学习、生活的故事,共同探析闽台古厝文化,助力古厝保护,为让古厝文化在传承中创新,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贡献两岸学子的青春力量。搭建交流平台,拓展两岸青年深度融合新形式本次活动通过研学+景区、研学+建筑、研学+两岸青创等方式,深入福州三坊七巷及嵩口古镇研习闽台古厝文化,  相似文献   

6.
《台声》2020,(13)
正中国人历来重视家风家德,她不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每个家庭教育的智慧体现,良好的家风家德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力量。家风家德是两岸血脉相连的历史传统,也是两岸共同的价值观传承。两岸家庭的和谐,直接影响到两岸关系的稳定;两岸同文同种的文化因缘,成就两岸家庭"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核心内涵,这个群体也是"两岸一家亲"的具体实践者。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中国人历来重视家风家训。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良好家风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强大道德力量。家风孕育出的人格魅力影响整个社会的文化底蕴,也折射出国家发展的面貌。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来,两岸婚姻人数已达近40万对,直接影响群体人口近200万。两岸婚姻家庭是"两岸一家亲"的践行者,他们的家风故事是两岸同胞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体现。在此,特刊登一位两岸婚姻家庭成员撰述的家风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句家喻户晓的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诗句,道出了游子们回故乡那种不可言说的兴奋和激动。应温州市台办台联的邀请,台北市温州同乡会的21位温州籍乡亲在今年立夏之际跨越浅浅的海峡,踏上他们魂牵梦萦的故土,置身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走来,寻觅着儿时的记忆,心情颇不平静……在此,笔者撷取台北市温州同乡会回乡交流参访活动中的几个感人故事,从中体会"两岸一家亲"的血脉联系和历史传承。  相似文献   

9.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黄河故事是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以文化记忆的视角来观照,讲好黄河故事的时代价值集中表现为时间、空间、情感三重维度。物质媒介、精神符号、场域空间等记忆路径的构建丰富了黄河故事的内涵,对有效构建黄河文化记忆具有重要作用。未来黄河故事的讲述将通过记忆提取、记忆传承、记忆再塑的路径更好地赓续历史文脉,彰显黄河文化精神,增强身份认同,融入文化强国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0.
书讯     
《台声》2015,(22)
<正>《岁月台湾:1900年以来的台湾大事记》有大悲痛,有大欢喜,1900年至今,一年一年,细说台湾这些年来的筚路蓝缕和欢喜哀愁。一件件改变台湾的大事,结成一幅流动的百年台湾历史长卷——日本殖民、台湾光复、"二二八"、国民党迁台、金门炮战、美丽岛事件、大陆探亲、汪辜会谈、"保钓"、民进党成立、开放党禁、蓝绿分野、两岸三通……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4,(7)
<正>2014年将迎来国庆65周年大庆,为了使两岸同胞,特别是年轻一代,能对过往的两岸家庭个人的历史有更鲜明的影像记忆,增强新一代台胞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北京市台联拟举办以"在北京的台湾人"为主题,介绍在京台胞百个家庭故事的图片展,通过台胞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获得的成就和荣誉、家族的繁衍发展、两岸家族的沟通交流等,来展示在京台胞的风采、抒发两岸浓厚乡情亲情,并以此反映出大陆的发展变化和两岸关系的发展进程。现特向广大在京台胞征集家庭生活老照片。  相似文献   

12.
连锦添 《台声》2022,(24):73-75
<正>福建省福州市92岁的“台湾女婿”林振华,最近把珍藏的73封两岸家书捐给福建省档案馆。捐赠现场,林振华说起多年前赴台探亲,与46位亲人欢聚一堂的难忘情景。他说:“这些信件,每个字都在说‘两岸一家亲’!”开展“迁台记忆”档案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已列入福建省“十四五”规划。今年3月,福建省政府台港澳事务办、省档案局、省台联、省档案馆联合发出公告,  相似文献   

13.
1949年前后,随国民党当局迁台的大陆人士纷纷在台湾组建大陆同乡会,并通过同乡捐助、海外募款、银行贷款、建商合作等方式筹建同乡会馆。同乡会馆的家乡神灵、乡贤牌位、内部陈设,以及落成典礼、春节团拜、日常活动等,承载了迁台人士对大陆及家乡的集体记忆。同乡会馆凝聚和团结同乡,增强同乡归属感,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同乡会馆具有实在性、象征性和功能性,成为大陆家乡在台湾的缩影,成为大陆迁台人士的“记忆之场”。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7,(2)
<正>传承中华文明加强两岸联结两岸文化交流潮流势不可挡2016年,是两岸关系的"变"之年,岛内政局风云变化,民进党全面执政,开始推行了一系列"去中国化"政策,妄图切断两岸的历史与文化联结,从根本上切断中华文化与台湾的联结。而这,仅仅就是为了实现一小部分人的"台独梦"。"去中国化"本就是一个伪命题,"文化台独"没有任何生长的基础。泱泱大国,传承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早已随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根植进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血脉里,如今,传统佳节、孔孟之道、书法绘画、民族习俗……这些一个  相似文献   

15.
正同一个祖先,同一种语言;同一个梦想,同一种命运。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延续2000余年的清明节,寄托着两岸同胞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对先人的追忆缅怀,承载着每个家族与家庭繁衍延续的历史记忆,维护着后来者虽居四海而亲情不断的血脉渊源,流布与传承着两岸一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清明祭祖作为两岸同胞共同纪念祖先的中华传统节日,每年的清明前后,  相似文献   

16.
<正>8月20日,"共同传承共同弘扬——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对话"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开幕,20余位非遗专家参与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两岸专家发言的主题有对非遗传承与保护理论及实践的宏观探讨,亦有藏族《格萨尔》史诗、泉州南音、台湾歌仔戏、台湾鼓吹乐等具体非遗项目的研究成果。开幕式上,中华文化联谊会、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满宏卫表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形  相似文献   

17.
汪舟 《两岸关系》2014,(6):67-68
<正>我的籍贯是台湾台南市,一座蕴藏历史记忆和充满人文魅力的古城。我和生活在大陆的台胞一样,热爱着故乡台湾,热爱着那片土地和那里的父老乡亲。我们祝愿台湾社会安宁、经济发展、人民幸福,期盼两岸同胞增进感情、增进互信,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两岸共同的梦"。两岸同胞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  相似文献   

18.
主题征稿     
《台声》2014,(8):110-110
"一家牵两岸、两岸一家亲",七夕节期间,第三届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在浙江省奉化市举办。两岸婚姻延续着中华民族的共同根脉,传承着炎黄子孙的共有印记,在两岸关系中有着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您或您的身边有什么平凡却感人的两岸婚姻故事?欢迎大家通过《台声》杂志官方微博、微信,与我们一起畅聊下期微主题#对岸,邂逅爱情#传承着炎黄子孙的共有印记,在有着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适逢武汉会战80周年,抗战胜利73周年。8月10日至15日,两岸民间团体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大陆)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纪念协会(台湾)在湖北武汉共同举办中华民族抗战历史教育与抗战精神传承研讨会,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研讨会致力于"共享史料,共写史书",旨在加强两岸抗战历史教  相似文献   

20.
<正>有人说,爱情不是距离,海峡阻挡不了彼此爱情的距离。来来回回往返两岸的青年学子在校园里认识、交往、分离,这样的故事在两岸间不断地上演,这样的故事不只发生在阿哲与小倩身上。两岸的爱情故事即使海峡再深、阻碍再多也隔绝不了彼此。希望两岸的爱情故事都能够像阿哲与小倩一样开花结果,见证"两岸一家亲"的故事不断谱出甜美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