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昆山是大陆台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10万多台胞及其眷属常年在昆工作、生活、学习。随着昆台经贸文化的深入融合发展,为进一步增强台商对昆山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昆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台商大陆"精神家园"的总体构想,全面启动台商大陆"精神家园"建设。近日,昆山市政协举行民主建言会,为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包容、认同"的台商大陆"精神家园"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台湾最大的行业组织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公开了《2002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报告。据对在大陆投资的1674家(电子产业占70%)台商进行的调查,在对“台商眼中大陆投资何处为佳”的问卷回答中,位列前10名的城市中有8个属于长江三角洲,它们依次是苏州、无锡、  相似文献   

3.
杨燕 《两岸关系》2005,(3):27-28
很多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时为了规避大陆法律对股东人数、股东资格的种种限制,或者是因为不愿公开自身的经济状况,而采取借名入股的方式设立公司。这种行为形式上看符合《公司法》以及三资企业法的规定,但实质上是规避法律的违法行为。由于大陆现行法律未对借名入股的行为进行规范,因此一些台商就冒险借用甚至冒用他人的名义进行投资。而当纠纷产生时,台商们由于对大陆法律认识模糊,对借名入股的法律后果无法清晰预见,实践中,台商们因此而遭受的损失是惨重的,教训也是惨痛的。可是,在目前的台商投资企业中,这种现象仍屡见不鲜。本文试图借助真实的案例,对借名入股的法律后果进行剖析,希望能对台商投资大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前台商投资大陆风潮依然强劲,地处中国西南内陆的四川省以其1.2亿人口的市场优势,正成为台商投资的新热点地区。而位于四川省首府成都市近郊的台商参与开发的投资区——成都台商投资区,则被人们誉为"台商登陆中国西部的桥头堡"。1995年11月4日,台湾统一企业集团在大陆投资建设的最大企业——成都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在成都台商投资区内开业投产,台湾统一企业集团总经理林苍生先生专门从台岛飞至成都为之剪彩,他望着那片整齐划一的奶黄色生产车间和职工宿舍群,兴奋地说:"感谢四川省及成都市领导对成都统一的大力支持,同时更要特别感谢成都台商投资区为我们施工建设所创造的十  相似文献   

5.
胡石青 《两岸关系》2004,(12):34-35
从今年4月底开始.大陆开始实行宏观调控政策,以保证今后的经济持续发展。一些人因此怀疑大陆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加上岛内"台独"势力日益猖獗,两岸对立形势没有丝毫缓和的迹象,台商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疑问。那么.当前到底应该怎么看待台商投资大陆的环境?台商在大陆还有广阔的空间吗?  相似文献   

6.
邰言 《台声》2007,(11)
胡蔡安,一个为台商所熟知的名字,他靠着对大陆投资政策、投资环境的了解和对台商投资领域的掌握,为台商来大陆投资牵线搭桥,创造了不凡的业绩。这位自称"比大陆人更了解大陆投资环境"的台商,他有着怎样的敏锐眼光和商机意识,创造了自己的商业传奇?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创业故事,体味他创业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4,(11):42-43
##正##随着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即通称"十三五"规划2016年至2020年)已进入研拟阶段。作为全面影响未来5年大陆投资经营环境的指导方针,"十三五"规划的研拟动向备受大陆台商及岛内工商业者关注。从大陆台商视角看"十三五"规划,开门见山地说,台商最关心的规划内容即薪资政策。目前施行中的"十二五"规划(2011年至2015年),对大陆台商投资、经营影响最大的即是此项。根据规划中"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的表述,自规划实行至今,  相似文献   

8.
前言     
今年是两岸同胞打破隔绝状态、开启交流交往30年。为充分展示广大台商台企在大陆投资兴业的心路历程和发展成果,2017两岸企业家峰会期间,在江苏南京举办了大陆台资企业产品展销会。展销会由台资企业产品展销和大陆台商台企30年发展成就展两部分组成。发展成就展分为"法律保障政策护航""敢为人先努力打拼""互利双赢共同发展""台商之家心系两岸""海阔凭鱼跃:台商故事""逐梦大陆共创未来"6个板块,回顾了台商台企跨越海峡、搭乘大陆经济发展快车、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讲述了台商台企从无到有、从小变大的感人故事,展现了台商台企在大陆持续发展、两岸合作共赢的美好前景。展销会成功举办,受到两岸经济界人士高度关注、两岸媒体广泛报道,产生了积极影响。本刊特选登大陆台商台企30年发展成就展第一板块"法律保障政策护航",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台商对大陆投资一直呈现持续发展壮大之势,特别是去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讲话,提出在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条看法和主张后,台商对大陆投资的前景更是充满信心,为两岸经贸关系向纵深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令人遗憾的是,去年6月李登辉访美使两岸政治关系急转直下,迅速恶化。一度使一些已在大陆和准备前往大陆投资的台商产生犹豫、观望情绪,个别台商还宣布暂缓新的大陆投资计划。与此同时,台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士和传媒乘机大造舆论,说台商利益得不到保障、台商要求撤资,甚至说台商  相似文献   

10.
正淮安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中心,江淮平原东部,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也是目前大陆唯一一家国家级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淮安拥有大陆首个两岸信息家电产业园,并连续五年获评台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名列台湾民众评选出来的"大陆十大最想居住城市"第七位。淮安台商论坛,是大陆唯一以"台商"命名的论坛,是淮安倾力架设的两岸经贸合作"金桥"。2006年,  相似文献   

11.
<正>又是一年春光好。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迎来了10岁生日。回顾全国台企联创生、成长的历程,这个大陆台商团体始终不忘初心,热心服务广大台资企业,积极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台商之家"之誉名副其实。十载筚路蓝缕,十年砥砺奋进。全国台企联既是台商在大陆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者,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在茁壮成长中已成为团结  相似文献   

12.
谢楠 《两岸关系》2014,(3):37-39
<正>据商务部统计,2013两岸贸易额为1972.8亿美元,同比上升16.7%。但两岸热络的经贸往来中也存在不少隐忧,突出表现为台商在大陆投资有所减少。2013年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2017个,同比下降9.5%,实际使用台资金额20.9亿美元,同比下降26.7%。台湾工业总会对此所做调查显示,40.2%的台商由于"大陆生产成本上升"而不再追加投资,31.5%的台商因为"两岸产业  相似文献   

13.
正5月11日下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张志军到全国台企联走访调研,看望在京台商代表并进行座谈交流。张志军听取了与会台商对大陆出台的"31条惠台措施"的看法,了解了台商台企的生产经营情况及工作建议。张志军表示,大陆出台"31条惠  相似文献   

14.
《两岸关系》2014,(2):F0002-F0002,1
<正>1月10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北京会见了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叶宏灯董事长率领的毕业班学生"北京文化之旅"参访团。张志军充分肯定东莞台商子弟学校为培育大陆台商子女成人成才、促进台商家庭在大陆欢聚团圆、增进两岸青少年同胞感情、推动两岸教育交流合作作出  相似文献   

15.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提出结束两岸对峙、实现"三通"的建议,之后,台商冲破重重阻力开始在大陆投资。由于要素成本、政策法律环境、文化氛围等原因,大陆东南沿海诸省市成为台商聚集地。分布概况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台商对大陆的直接投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投资项目合同金额和实际使用金额的不断增加,按大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20,(17)
正上世纪80年代中期,第一批台商"跨越"海峡,赴大陆投资兴业。如今,越来越多的台商二代继承父辈衣钵,扎根大陆,他们凭借不懈努力,渐渐摆脱父辈光环,追逐自己的梦想。福建巨闽机械二代接班人、执行副总经理龚俊维来自台中,毕业于台湾修平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目前在福建泉州台商投资区内经营着一家机械企业。据龚俊维介绍,这家企业由他的父亲在2007年创办,专业生产制鞋机械。公司目前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拥有100多名员工。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04,(10):50-51
大陆台商对祖国建立新认同 过去,台商对大陆的认同主要基于台商祖先“源”于大陆引发的寻根情结,现在随着台商与大陆融合程度的提升,台商开始建立起基于自身经历对祖国新的认同。自从1989年国务院公布给予台商优惠新措施、台商投资大陆始成规模之后,15年来,台商又站在新的历史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8.
国产集团创办人林灯的四儿子林志昶如今自立门户,往大陆发展。他的根据地,选在武汉。林志昶在七年前进入武汉,如今名列当地前十大台商。他“舍上海,选武汉”的逻辑是:在上海,投资一千万美元,可能连区长都见不到面;但是,投资在武汉的被重视度就迥然不同五月一日,武汉市政府举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20,(19)
正9月20日至26日,由全国台联主办、内蒙古台联承办的"台商青年菁英大陆万里行——内蒙古经贸考察团"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举行。来自北京、广东、重庆、江苏、湖北和内蒙古的26名台商青年共同参访了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和库布齐沙漠,考察了10家企业并与25家企业进行了集中座谈。  相似文献   

20.
为台商提供融资贷款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磊 《两岸关系》2006,(8):28-30
继开发银行300亿元人民币的台商专案贷款之后,华夏银行承诺未来5年将提供给台商人民币200亿元的融资额度,并承诺不需担保品。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得出两点推论:一是大陆方面极其重视台商在大陆的投资经营活动,千方百计地为台商解决包括融资在内的问题和困难;二是台商投资大陆模式中“大陆出资”成分日益加重,台商投资大陆的模式越来越多地向“台商搞管理、大陆搞配套”方向发展。大陆方面真心实意为台商办事、解台商燃眉之急截至2006年5月,大陆累计批准的台商投资项目已达69900个,这些投资项目普遍需要金融支持,对此大陆一直十分重视。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