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8 毫秒
1.
常清潭  李欣颐 《瞭望》2020,(16):34-35
外防输入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从机场到转运点,再到集中隔离点,入境防控的一线工作人员兢兢业业、无缝对接,构建起中国防范疫情输入最牢固的战线。用包容心态欢迎归国人员“我们是入境检测闭环工作的第一环。”3月5日,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出入境管理办公室民警胡司豪主动报名,作为第一批防疫民警进驻境外人员来华最大流量的口岸之一——浦东国际机场,负责境外返沪人员集中转运工作。  相似文献   

2.
《慈善》2020,(2):91-91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随着湖北武汉疫情的蔓延,全国乃至世界多个国家爱心人士、华人华侨齐向武汉伸出援手,捐赠物资源源不断进入。为更高效、更快速地将救急物资送至防控一线,中华慈善总会联合蓝天救援迅速在武汉启动物资转运工作,为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提供最及时的帮助。时间就是生命,疫情就是命令!针对武汉疫情不断升级、疫区资源严重不足、防控救援物资不能及时到位等紧急形势,中华慈善总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多种方式,全力驰援武汉疫区,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柴婉婷  任光 《瞭望》2020,(19):22-23
“其实大家都曾有过焦虑和紧张。”在被问到国际疫情蔓延初期是否考虑过回国时,在英国剑桥大学就读的中国留学生夏俊斐说,“但我最终决定留下来。”随着国外疫情扩散蔓延,在海外求学、工作的中国青年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国外是否采取积极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海外留学生的防护装备是否齐全?”“远在他乡,面对疫情,海外留学生能否从容应对?”面对这些疑问与担心,海外中国青年用实际行动向祖国展现了自己的冷静、智慧与担当,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着国民经济。其中,能广泛吸纳就业、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中小微企业,一些领域深受其害。《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地方工信部门、企业界和学界,发现疫情使中小微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收入荒”“现金荒”“用工荒”“原料荒”“物流荒”…….  相似文献   

5.
全球范围内,变异流感病毒感染事件的发生间隔期出现缩短的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种事件平均每2年就发生一次。当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新型冠状病毒也许不会像SARS那样很快消失。因此,需要经常应对新发传染病的挑战或许会成为疫情防控的“新常态”。本文在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本身的特点和全球新发传染病流行趋势的基础上,本着学先进、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原则,提出在疫情防控进入“新常态”后如何有效加强我国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吴洪英 《瞭望》2020,(15):58-59
此次疫情,最令世人跌破眼镜的是,被公认为拥有全球最完备公共卫生医疗体系、最先进卫生医疗设施的欧美发达国家,竟然成为疫情“震中”。不过,最令人担忧的是,疫情正在加速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蔓延和扩散,若不及时有效阻断,可能酿成百年罕见的人类灾难。疫情正从四个方面冲击发展中国家:一是直接威胁民众的健康与生命。从区域来看,中东、南亚疫情较重,拉美疫情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国,非洲则开始“遍地开花”。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禽流感疫情目前正处于禽类向人类传播的阶段,尚未发现发现人和人之间的传播“去年至今,全国已发生33起禽流感疫情,涉及11个省区、115个村,现在都已被扑灭、有效控制,疫情没有扩散蔓延。”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3月8日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我国禽流感疫情的最新状况。  相似文献   

8.
病毒猎手     
杨思琪  徐步云 《瞭望》2020,(18):16-17
1月19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他出征武汉;90天后,境外疫情输入,再战绥芬河……从疫情阻击战到“加时赛”,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是他前进的方向。他就是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博士王佶。  相似文献   

9.
欧阳俊  谢玲红 《瞭望》2020,(15):54-54
疫情正在对就业产生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应对疫情长期化,发展灵活就业成为稳就业的重要渠道。灵活就业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的表现令人瞩目。在疫情最严重的2、3月份,就业市场一度出现严重的结构错配。娱乐、旅游等行业全面停业,员工大规模闲置,许多企业陷入困境,但同时电商、快递等行业订单大幅攀升,短期用工极度短缺。在此情况下,市场展现出惊人的自我调节能力。一些企业特别是快递、电商等新业态企业及时引入“共享员工”“跨界员工”模式,通过灵活就业方式实现了“抗疫复工”两不误。  相似文献   

10.
刘元旭  李鲲  曹国厂  吉宁 《瞭望》2020,(11):50-51
走过六年的京津冀协同发展,2020年迎来中期目标收官,正在努力提交“期中卷”。而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三地出了一道“附加题”。疫情既是突发考验,也是成效检验。京津冀协同发展建立的一系列体制机制,正发挥协同优势,在抗疫与复工中两手抓、两手硬、两协同,合力化“两难”为“双胜”。  相似文献   

11.
张涛 《瞭望》2020,(15):50-50
疫情防控是大战,经济发展是大考。大战大考面前,河南省新乡市组织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主动履职、有效发挥作用,推动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盘棋”、组织内外“一张网”的工作格局,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优势、经济发展优势,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2.
林毅,广西隆安县丁当镇党委书记。今年1月23日该镇发现禽流感疫情,作为疫情防治一线最基层的“前敌总指挥”,这场“战役”把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乡镇基层干部“推升”为众多媒体记者关注的对象。 今年39岁的林毅走上镇党委书记的岗位刚刚一  相似文献   

13.
会议桌上码着18本厚厚的红皮纸质材料,封皮贴着“大型活动管控”“医疗救治”“流调报告”“重点区域管理”“信息报告”等醒目标签……这是中部某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台账。每天有专人负责台账的填写、更新,以备迎检。翻开台账可以看到:大年三十,当地启动应急响应。而疫情溯源记录却表明,公共场所、商超、社区管控措施直到初二、初三才真正开始。  相似文献   

14.
2020年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是典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危机事件。城市轨道交通在常态大客流的影响下,在疫情时期易引发疫情传播、交叉感染疫情等问题。各地城轨机关针对自身情况制定了防控措施,促使城市轨道交通的风险防控机制整体转型升级,有效遏制了疫情的传播与蔓延。进入后疫情时期,有专家指出“疫情或长期存在”。长期处于威胁情境下会造成大众长期或者永久性的情绪、生理及模式的损伤,因此需要公安机关与运营部门协作,在权衡公共安全与运营效率的基础上,对部分非常时期措施进行“脱敏”处理,使其成为后疫情时期的常态化措施,在保证公共安全的基础上,能够将大众的心理压力维持在可控状态。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奋战、共克时艰,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绍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主动作为、迅速响应,及时引导11所在绍高校坚守教书育人初心使命,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巧心设计疫情防控这一思政教育“活教材”和“大课堂”,以“四个坚持”深化课程思政内涵提升,在不懈推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中实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同频共振,厚植培养了青年大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6.
杨桃元 《瞭望》2020,(7):5-5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对防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科学防治”,为我们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提供了重要指导。阻击疫情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科学防治是制胜法宝。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各个方面、各个主体,科学地防、科学地控、科学地治、科学地管,共同打好精准施策“组合拳”。  相似文献   

17.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远隔千山,驰援武汉。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全国多省市医疗队多批次紧急出发驰援武汉。中国医疗界赫赫威名的“四大天团”--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精锐尽出,给笼罩在疫情阴影下的武汉注入抗疫“硬核”力量。  相似文献   

18.
田正  武晨  秦浩田 《求知》2021,(4):50-5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农村的“最后一公里”,是党在农村开展工作和发挥战斗力的基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农村基层党组织闻令而动,严防严守,为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阻断疫情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彰显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功能和轴心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金灿荣 《瞭望》2020,(18):30-33
当前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国际关系中不断出现一些重大事件和动向。新冠肺炎疫情是近年来人类遭遇的最大“黑天鹅”事件,是重大非传统安全威胁,对国际格局的影响类似于“9·11”事件。此次疫情在全球尚未完全得到控制,影响还在慢慢显露。但可以确定的是,受疫情影响,美国和欧盟的影响力会相对下降,东亚地区合作有望进一步推进。中国的疫情防控基本成功,复工复产全面展开,在推动国际合作方面也发挥了示范作用,整体来讲,中国的国际地位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身处其中的一些患者和医务人员焦虑、悲观、恐惧、抑郁。适时的心理干预如同“千斤顶”,助人克服负面情绪,重燃生命活力,把疫情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众多驰援湖北的心理医生,在电话里、病床前以心救心,演绎了一个个心灵“补”手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