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某部门公布了该系统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五项禁令”,细细研读后发现这些条条其实都早就见诸各项法律、法规之中,现在再发布这样的“严禁”,就好像是“严禁”汽车在马路上随意撞人,“严禁”把有毒的豆奶给孩子喝一样。不过,好在这个部门在“严禁”的同时,还有一项向社会公  相似文献   

2.
日前,国际大都会上海发布了一条禁令--禁止合租,从法律和人情两方面看,都让人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3.
广州珠江公园的红酒吧、磨碟沙公园的文化会所近日因“高档”关停、“高档”一词也经常出现在中央和地方纪检部门的禁令中。那么,纪委都如何认定“高档”呢?  相似文献   

4.
这段时间,面向公务人员颁布的禁令还真不少:四川的“禁麻令”,浙江义乌的“禁酒令”就是典型代表。某省早在去年就曾发布了类似的“禁麻令”。然而.一年之后.虽然已有职位高至地厅级的185名官员因涉麻被处分.但这股不正之风还是没有得到根本遏制.于是该省纪委不得不再次发布“禁麻令”。回  相似文献   

5.
王春 《廉政瞭望》2010,(2):18-19
官员过量饮酒频频出事,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近年来不少部门和地方出台了各种措施对官员饮酒进行限制和治理。而实施地域范围最广而且最严厉有效的“禁酒令”,要数2003年公安部颁布实施的“五条禁令”。  相似文献   

6.
党建动态     
都江堰市:强化党员干部道德建设都江堰市在“以德治市”活动中,坚持德治与法治有机结合,把进一步加强市级部门和各乡镇党员干部的“官德”作为重点来抓,已初见效果。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无论是从政还是做人,无论8小时以内还是8小时之外都必须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市纪委、监察部门严格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委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从政禁令,制发了相关禁令和工作实施意见,建立了招待费季报告制度,规范了公务接待。为贯彻落实“四个不准”,开展了党纪政纪条规教育活动,组织全市党员干部2.4万多人观看了《李真贪污受贿案》…  相似文献   

7.
美国总统布什最近发布禁令称.任何“从事过或因为政府贪污行为而受益的人”及其家人均不得进人美国境内。我想,在国内无疑会引发出一片叫好声。不过笔者想探讨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有意逃往美国的中国贪官们,怕不怕布什这个禁令?说他们一点都不害怕肯定不真实,做贼心虚是人的共同心理和本能反应,  相似文献   

8.
2013年,从中央到地方各项规定、禁令不断出台,2013年也因此被公务员称为“禁令年”。许多公务员在“禁令”下疾呼“公务员不好当了!”对此,专家表示,公务员本来就应该不好当。  相似文献   

9.
党刊文摘     
《支部生活》2005,(11):34-35
以创新机制为重点建设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继续推进国企反腐倡廉,四川面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开通意见“绿色通道”,福建发出禁令:部门清欠不力 领导不得出国,谨防干部心理早衰……  相似文献   

10.
某部门近日公布了该系统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五禁令”,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有碍公务的宴请招待”等等。不过细细研读,发现这些条条都不是第一次提出来的,而是早就见诸于各项法律、法规,以“严禁”的方式出现,也不是第一次了。  相似文献   

11.
近日媒体热议,受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和多部约束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各项行为的具体“禁令”约束,出现众多“公务员不好"-3”、“为官不易”的声音。更让人惊诧的是,在失去工资之外的隐性收入后,一些公务员考虑离职转型。2013年堪称“禁令之年”,从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约束国家公职人员。一道接一道的“禁令”,不仅对为官道德规范、职业操守、工作作风、事项报告等方面作出规定,而且强调对违反制度踩“红线”、闯“雷区”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防止“破窗效应”,以严格的制度根治作风之弊、行为之垢。  相似文献   

12.
《廉政瞭望》2010,(4):11-11
遏制节目腐败行为,真正缺少的并,非禁令,而是严格按禁令狠抓落实的决心和行动。对那些顶风违纪者,既要亮“黄牌”,更要掏“红牌”,用好用足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该出手时就出手,依法将他们罚出官场,甚至送进大牢。如此,禁令才能成为一道“防火墙”、“高压线”。河南农业大学法律系主任杨红朝说,那些想打通关节、和领导联络感情的人,把“节日进贡”看做是投资或回报的良机,为今后大笔行贿打好“铺垫”。  相似文献   

13.
贵州为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专门针对全省部门处长工作作风效能,出台了一项"处长禁令",其中规定无法定事由拖延或拒绝办理职责范围内事项者,一律停职查处,此举据称是全国首个针对处长级干部的专项禁令。贵州省出台的这一"处长禁令",重点是对政府部门处长的工作作风进行监察,该禁令严禁各部门处长插手基层权限范围内的政务、事务,严禁无法定事由拖延或  相似文献   

14.
《党风党纪月刊》2002,(8):38-38
近年来.陕西省及西安市连续出台三项禁令,对不利环保的一次性木筷、影响城区交通秩序的摩托车和可能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烟花爆竹进行严厉查禁。每次禁令出台之初,都引起一片称赞。但由于执行不力,三项禁令几乎成为“三纸空文”,“三禁三败”,使政府信用问题成为群众广泛议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国际视线     
《当代贵州》2011,(18):10-10
德国疫情源定芽苗菜 德国国家疾病预防和控制机构6月10日确认,德国本土出产的芽苗菜是这一轮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源头。确定“毒源”后。西红柿、黄瓜、生菜等蔬菜有望摘掉“生食禁令”的帽子,但豆芽等芽苗菜仍受禁令限制,不得生吃。  相似文献   

16.
三令五申,谓再三地命令告诫。重要的命令、禁令,三令五申,三番五次地告诫,警钟常呜,理所应当。不过,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天经地义,本不用三令五申。那么,一些禁令既出,为何需要三令五申?又为何三令五申也无济于事呢?探究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无视禁令。对上级的禁令,下级理所应当不折不扣地执行,然而,有些人总认为“谁遵令谁吃亏”,“肥  相似文献   

17.
这道禁令下得好○杭植林辽宁省丹东市对毫无意义、劳民伤财的“片会”下了禁令:凡是跨市、县的“片会”,必须履行报批手续;没有明确任务又无实际内容的“片会”一律禁止召开;一般联谊性质、轮流做东的“片会”,党政机关一律不得派人参加;未经批准擅自召开此类会议的...  相似文献   

18.
<正>过去,即使有正式行文,即便媒体已经铺天盖地报道了上级文件的内容,执行不执行,往往看心情。这样的局面,已经被中央纪委打破。今年端午节前夕,中央纪委网站发布了中央纪委禁令:禁止公款送粽子。虽然没有接到关于该禁令的纸质红头文件,但各省(市、区)纪委仍将禁令视为正式文件,立即执行。其实,早在2013年国庆、中秋节前,中央纪委就通过官网发布禁止在中秋、国庆公款送月饼等行为的通知。据西部某省纪委一名资深人士介绍,当时  相似文献   

19.
一转眼,又到年终岁末时。这时候,上下级之间、部门单位之间,少不了重复那些相互宴请馈赠的故事。当然,这故事少不了一个细节,就是各级不许宴请馈赠的禁令,也会接踵而至。但禁令下了,文件发了,却屡吃不爽,照拿不误。禁令倒更像适时的提醒,让人尽快加入这一公款消费的“狂欢”。吃喝宴请不是日常公务接待的全部,公款馈赠也不过是公务消费问题的冰山一角。这些年来,公务接待存在的问题,可谓尽人皆知。就以最令人诟病的大吃大喝为例,据报道,仅2004年全国公款吃喝就达3700亿元,全国每人均摊几百元。有些人出席会议、考察交流、检查指导、请示汇报…  相似文献   

20.
一是制度“失守”:多年来,从上至下禁止公款吃喝招待的规定不能说不全面,狠刹“吃喝风”的重申“禁令”不能说不严格,但往往是“雨来地皮湿、雨过地皮干”:长此以往,形成了“规章制度——重申规定一一再度禁令”的住复,导致了规定写在纸上,制度挂在墙上,要求喊在嘴上,大吃大喝照常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