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 老舍先生的儿子,原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现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舒乙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虽然外界一直称父亲老舍为“人民的艺术家”,但父亲却从不称自己为“作家”,而是“写家”。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在"北京老舍文化研究会"会员大会上,老舍先生之子舒乙说,老舍作为上世纪的中国文学巨匠,已经成为北京乃至中国的文化名片,使用和用好这张名片,是考验当代社会文化建设者素质的问题. 舒乙先生这句话应该对我们今天建设文化北京的工作有启示. 文化,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属性之一.虽然人类因地域、民族等不同,导致了相应的文化属性各异,但若从文化是人类文明衍生物的角度去看,则人类原始文明的基本相同,便导致全球人类文化方面在本质属性上的一致.比如,都会以音乐、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去抒情等. 说起文化,很多人会貌似明白,实则混沌,因为,我们实在说不清在精神文明建设范畴内的文化,和在物质文明建设范畴内的文化有什么截然不同的分别.比如,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等.文明越接近当代,文化对于物质进步的渗透就越发散和宽泛、深刻.  相似文献   

3.
正他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老舍,1899年生于北京西城护国寺街小羊圈胡同,满族正红旗人。他是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至今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4.
一条普通的小胡同,却一鸣惊人,举世闻名:小羊圈胡同,出了个大作家——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899—1966),满族,他是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生于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8号院内一个贫民的家庭,那是清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1899年2月3日)。  相似文献   

5.
媒体     
《南风窗》2008,(16):9-9
北京大转变奥运年的北京分外热闹。由国家知名建筑师设计的标志性建筑随处可见,大大改变了城市的面貌,种种迹象表明,北京正在经历着大转变。拿我熟知的艺术界来说:1994年我第一次来北京时,大部分艺术家还很穷,生活条件很糟糕;甚至会见外国记者也很困难,因为当局刚刚发动了一场抵制"精神污染"的运动,而艺术领域被认为是"精神污染"的重灾区。但现在,情况显然已经发生了变化,很多艺术家已经致富,政治上的压力也不复存在。事实上,这是近来中国在社会、文化、经济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在北京一建京桥分公司的项目经理中,36岁的叶耀东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但工作的辛苦和磨练却让他比实际年龄显得老了很多。曾经有人说,是建筑业"毁"了他,10年的工夫让原本英俊的小伙子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可叶耀东却不以为然。他说:"从事建筑业是我不悔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做一个律师该做的事情:专访张思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许是因为他几十年来为无数素不相识的人能够获得公正对待而奔波,却从来不喜对自己的宣传;也许是因为他所代理的案件经常被视为"敏感"而不宜公开审理,使他的工作没有更多地进入公众的视野,在很多人的脑海里,"张思之"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而在同行那里,这位见证并参与了共和国法制发展历程的老人,被誉为"中国法律界的良知"。江平先生评价张老"一身胆气,不畏权势,只向真理低头。"从某种意义上讲,张的辩护词和梦想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律师职业的内涵,"张思之先生的存在,表明了通往自由的旅途中,不仅要做叛徒的吊客,还要做异端的辩护。"(当代汉语研究所语)  相似文献   

8.
正时下有个很上口的词叫"北漂",用来形容外地「到北京的打工者。可当我们了解到有那么多北京职工远赴异国他乡。投身在祖国建设之中,了解到他们工作的辛苦、情感的复杂和生活的五味杂陈之后,我们深深感到,是这些离我们千百里之外的北京职工,给北京人争了光彩。他们每一个人,他们做出的每一件产品,他们每流出的一滴汗水,就如同一张张北京的名片,告诉世人:这是北京人的奉献。  相似文献   

9.
前些时又看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 出的话剧《正红旗下》,发现该剧是对"父 亲"的膜拜。这是北京剧作家李龙云根据 老舍先生同名未完成自传体小说改编的。 老舍本意以此刻画可悲可悯的"八旗人 格",怎料浩劫降临,先生含屈自尽,此 书便未能完成。改编后的话剧上半场还  相似文献   

10.
正"不管是什么工程,都要踏踏实实地干,认真只能做对工作,用心才能做好工作。"现年47岁的戴子峰28年前来到北京,从那时起就是一名建筑工人。几十年的风吹日晒,早已将他的皮肤"染"成古铜色,黑乎乎的手背把细小的疤痕"隐藏"得很好。儿时,戴子峰与父母和兄弟姐妹6口人挤在3间土坯房里。为了让家里的生活更好一些,1993年,他像很多老乡一样,从安徽到北京打工。小工、抹灰工、材料员、安全员、施工队长……近30年的建筑生涯,戴子峰在工地上辗转,从一名抹灰工成长为工程现场负责人,先后参加了西三旗两限房、  相似文献   

11.
章剑锋 《南风窗》2010,(1):64-67
蒯大富,1967届清华大学化学系学生。在"文革"中,蒯大富是北京红卫兵造反派的五大领袖之一,领导、参与了"文革"初期的一系列造反活动,"文革"后被判有期徒刑17年,先后被关押在北京和青海,出来后辗转到深圳经商。一波三折的变故,促使他由一个"红卫兵领袖"向普通人序列回归。从今天的视角看,这样一个经历了"政治过山车"的人,他的身上有摆脱不了的时代印记,他的回归之路则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和现实。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人的命运的关切,我们采访了蒯大富。  相似文献   

12.
这个时代正在交得越来越多元吗?看起来像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但是,多元一定就是滋生自由的沃土吗?不一定。程巍先生给我讲过这样一个细节,让人回味。一次,他同几个中国人和美国人在一起讨论问题,讨论过程中,他忽然打断了话题,向美国朋友提出了一个颇让人尴尬的问  相似文献   

13.
那根正,原名叶赫那拉·根正,1951年10月生于北京,满族,系纳兰性德九世孙,慈禧太后内侄曾孙,叶赫那拉·增锡嫡孙。 慈禧系那根正曾祖父叶赫那拉·桂祥之大姐。桂祥二姐婉贞为醇亲王奕渐·嫡福晋,系光绪皇帝生母,宣统皇帝嫡祖母。桂祥之女静芬嫁给光绪皇帝,即隆裕皇后。 那根正1969到到内蒙古建设兵团,1987年调回北京。现任北京颐和园游人接待总站站长。根正先生自幼受到祖父、父亲耳濡目染的家学教育,对满族文化与满文书法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被业内称为中国满汉双文书法艺术家。国内外媒体称他为“颐和园的活字典”、“民族团结的金字招牌”、“中国民间友谊大使”。  相似文献   

14.
正"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文物保护,技艺传承。以油饰彩画谱写人生,把古老文明留在北京。"在"北京榜样"颁奖典礼现场,60岁的吴书瑞走到舞台上领奖,这位修复百年古建的文物"医师"难掩心中的激动。"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彩画匠人。"做为北京安海之弋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彩画工作室主任,吴书瑞从事古建彩画工作已42个春秋。他参与了国内外众多的文物保护工程和仿古建筑营造工程的油饰彩画工作:故宫乾隆  相似文献   

15.
正初识北京环卫集团固废处理有限公司草桥消纳站工艺管理员刘满意,你很难将他与"百晓生"这个词联系到一起,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凡的人,却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着不平凡的事业。2004年,19岁刚刚技校毕业的刘满意正式踏入环卫行业。2007年,他服从工作安排来到了草桥消纳站,开始从事粪便处理工作。与很多初到粪便消纳站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16.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王世襄先生,学问,广杂、厚博、精深,早已超越了一般范畴.2006年,笔者经文物鉴定大师史树青介绍,曾陪同一位资深藏家当面向王老请教有关追索故宫文物的情况,几年后又在电话中亲聆王老妙语教诲,至今以为殊幸.不久前,笔者偶然结识了一位朋友,其父原是北京硬木家具厂的老匠师,他向笔者讲述了王世襄先生与北京硬木家具厂的一段渊源.此后,我又采访了多位曾与王世襄先生有过交往或接触的文化界、收藏界朋友,并重温2006年6月30日对史树青先生的采访录音,遂整理成此篇,以纪念世襄先生.  相似文献   

17.
正从事数控铣床操作14年,他的工作就是面对各式各样的机械设备,图纸是他的朋友,机床是他的良伴;14年磨一剑,钻研、钻研再钻研,练就火眼金睛,只为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一毕业就进入北京北一良工机械有限公司重型车间的鲍彦隆,历经14年磨炼,完成了从一名学徒向  相似文献   

18.
张跃 《工会博览》2005,(11):71-72
在城市建设这个艰苦创业的岗位上,田锦秈就是那个为锦绣北京添彩的人。田锦秈1999年12月调入北京朝阳公园开发经营公司任总经理,接过了公园建设、发展的接力棒,那是朝阳公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公园刚刚完成“9950”献礼工程的建设工作,新的挑战、新的机遇摆在了他的面前。5年过去了,朝阳公园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园内3900户居民和市属4个大企业搬迁了;公  相似文献   

19.
张磊 《工会博览》2008,(2):20-21
看着时间的脚步飞快疾驰,我们走过了奥运会筹办工作的决战之年,进入了决胜之年,“你买到门票了吗?”逐渐成为了很多朋友见面后一定会提到的话题。不知道在不久的将来,这句话是否能取代“您吃了吗?”成为众多北京人见面的“问候语”。  相似文献   

20.
正入选理由2012年"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天安门绿地养护工,为绿色北京默默贡献。每天伴随天安门金水桥旁国旗的升起,园林人王水清便开始了一天的绿地养护工作。他像呵护自己孩子一样守护着天安门的绿地,在很多人受不了风吹日晒纷纷转行时,他默默地一干就是22年。王水清从北京市园林学校技工班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北京金都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原北京市园林局绿化处)绿化三大队金水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