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35年前,他的班长牺牲在新疆天山之后复员回家的他又携妻从家乡东北回到天山,就为了守护班长的陵墓。这一守就长达30年。 守陵的人自古就有,不仅有个人守陵,还有整村的人守陵,不仅有守几十天陵的人,还有守了几代人的守陵人。这些人大多是为皇上守,为祖宗守。也有被分配到陵园工作的职工。可像这位退伍军人自愿为牺牲的班长守了30年墓的人却很少见。明明已经退伍回到东北老家,因为看了场电影《天山行》被感动而举家返回新疆天山?他可以如此解释.旁人却有不解的、甚至包括跟着他来到天山的妻子。旁人也有各种揣测的,但无论谁都无法探到他的内心深处。路人能看到的。是他点燃一支烟后放在班长的墓碑上。是他倒出一杯酒,洒在墓碑上,是他在落日的余晖中孤独地坐在墓前……守望。  相似文献   

2.
1980年4月,在班长郑林书带领下,新兵陈俊贵等4名战士冒着狂风暴雪给山下的部队送信求救,风雪途中班长郑林书、副班长罗强牺牲. 1985年10月,他看到电影《天山行》时,仿佛昨日历历在目. 随后,陈俊贵携家带口重回天山脚下,为班长、为独库公路筑路英烈默默守墓三十春秋. 2014年7月24日清晨,陈俊贵打开烈士陵园的门,走到班长郑林书的墓碑前,顺手点燃一支香烟,轻轻地放在基座上.这个格式化的动作,老陈已机械地重复了近30年. 晨曦中,雨后的花草挂满水珠如泪珠,墓地上的香烟缓缓地燃着. 陈俊贵,1959年生,辽宁省辽中县人.1979年入伍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山子)库(车)国防公路大会战.  相似文献   

3.
正1980年4月,在班长郑林书带领下,新兵陈俊贵等4名战士冒着狂风暴雪给山下的部队送信求救,风雪途中班长郑林书、副班长罗强牺牲。1985年10月,他看到电影《天山行》时,仿佛昨日历历在目。随后,陈俊贵携家带口重回天山脚下,为班长、为独库公路筑路英烈默默守墓三十春秋。2014年7月24日清晨,陈俊贵打开烈士陵园的门,走到班长郑林书的墓碑前,顺手点燃一支香烟,轻轻地放在基座上。这个格式化的动作,老陈已机械地重复了近30年。晨曦中,雨后的花草挂满水珠如泪珠,墓地上的香烟缓缓地燃着。  相似文献   

4.
衡国良 《工会博览》2014,(27):17-19
1980年4月,在班长郑林书带领下,新兵陈俊贵等4名战士冒着狂风暴雪给山下的部队送信求救,风雪途中班长郑林书、副班长罗强牺牲。1985年10月,他看到电影《天山行》时,仿佛昨日历历在目。随后,陈俊贵携家带口重回天山脚下,为班长、为独库公路筑路英烈默默守墓三十春秋。  相似文献   

5.
净心之旅     
衡国良 《工会博览》2014,(27):20-20
能够飞越天山,近距离贴身采访东北老乡、守墓老兵陈俊贵,还要感谢此前拜读了军旅作家党益民的《守望天山》。7月22日,当我们到达目的地时,陈俊贵正忙着与游客合影。见面一开口。耳边就是地道的东北腔。看到我们千里迢迢捎来的东北地产酒,老陈乐得合不栊嘴……  相似文献   

6.
欧洲瓷都麦森,是德国的一个小镇,位于厄尔士山脚下,毗邻捷克.这里的陶瓷制品闻名世界.与陶瓷齐名的还有一个人,他叫贝特格.30多年前,贝特格还是麦森陶瓷厂里的一位垃圾工. 麦森陶瓷厂的技师是一位意大利人,他叫普塞.麦森陶瓷厂完全靠这位技师和他的几个徒弟支撑.有一天,厂方因为跟普塞技师意见不合而发生争执,普塞技师一怒之下带着自己的几个徒弟回到意大利.  相似文献   

7.
迷糊     
正烈士王志军曾是我新兵连的战友,但大家私下里不喊他的名字,而叫他"迷糊"。说起"迷糊"还真有些迷糊,队列训练时,他经常左右不分,有时班长喊"向左转",他可能向右转;有时班长喊"向右转",他可能向左转。在几种步伐行进中,走成一顺脚的次数也不少。新兵连紧急集合的次数比较多,"迷糊"几乎每次都丢三拉四,有一次还把胶鞋穿成了一顺脚。连长让他换过来,他却跑回了宿舍……但很快又跑  相似文献   

8.
两个妈妈     
<正>我曾经和一位在南疆工作的汉族干部(让我们以S来称呼他吧)吃过一次饭,听他讲了讲他的故事。S的父母都是当年的援疆干部,他在新疆出生、成长,成了一个新疆人。S的一些经历对他的同代人而言稀松平常,如今听来却有振聋发聩之感。S说他有两个妈妈,一个是亲生母亲,另一个是他的维族妈妈。因为他小时候父母工作太忙,有时候一下乡几个月都不回家,只能把他寄养在一户维族人家。当时从妇女解放的角度来说,民族  相似文献   

9.
承认不足     
林肯尚未发迹时,是一个毫无名望的年轻律师。有一次,他为了一件重要的案件,赶到芝加哥。芝加哥的几位著名律师对他不但无欢迎之意,而且还以白眼相待。在他们眼里,林肯是一个轻、资历浅的小人物,写他打交道,未免有失身分。林肯如何对付他们的怠慢呢?他回到斯浦林非尔后对人说:“我从他们的白眼中,看出自己的学识经验确实太浅,自己还有许多东西要学。”侮辱的结果促使林肯更加努力上进,后来果然功成名就。而那些从前看不起他的人,却毫无进步。林肯把他们送给他的“轻视”当作一把梯子,步上青云。老罗斯福总统也曾多次受到朋友的嘲弄,那些朋友对他软弱的体格,时时加以嘲笑。这激起了他发奋  相似文献   

10.
大漠深处     
正塔里木又一次走进塔里木,又一次感受人与自然。说到塔里木,许多人会想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想到干涸的罗布泊、消失的楼兰古国……那里被称为"死亡之海";许多人还知道,塔里木有胡杨林、骆驼刺、红柳、梭梭……它们是"生命不息"的象征。但是,对大漠之中的现代人类活动——不仅顽强地生存,而且从事大规模生产,了解的人恐怕就不多了。不错,我说的是塔里木大漠中的采油人。30年前,中国石油人在这片人迹罕至、广漠无垠的大漠中开始了勘察、钻探的找油会战;今天,  相似文献   

11.
千呼万唤假若给你“新疆”这个话题,你能说出它最有名的哪几样?——哈密瓜、葡萄?黄风暴、沙漠? 也许你会油然想起阿凡提。这位乐观的先生,一言一行都已经成为新疆的一绝,新疆的一种骄傲。他不止是中国的,更是世界范围的名人了。我到新疆当然是下车伊始就与人议及阿凡提。有新疆这样的土地,那就有阿凡提这样的民族精萃。渐渐地,我与当地人之间的话题引入了一个新的念头:新疆如今还有阿凡提的传人么? 维吾尔人一听此言哑然失笑。“我们的阿凡提,当然的有!”那神情,那语气,都不容置疑。当年在新疆最有名的“阿凡提”,名叫伊沙木,是位住在西部  相似文献   

12.
他是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工人,在30年的工作中,一直踏踏实实地走着奉献之路.他给人的印象很内向,可一走进车间,却判若两人:"这是洗煤机,刚运来的煤要从那个原煤仓运到这个里.这是制浆机,洗出的精煤通过输送皮带到这里,经过研磨加工辅以水、化学添加剂等多道工序制成水煤浆……"对车间里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大型生产设备,他如数家珍.他是京浆公司负责洗煤、制浆车间所有进口、国产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的钳工班班长于增启.  相似文献   

13.
美国人曾经狂热地崇拜过《第一滴血》中的越战英雄兰博,然而另一位英雄道戈·海尔却成了时下美国青年心中的偶像。一九七八年七月的一天,十八岁的道戈是一家游泳场的救生员,照例坐在9英尺高的守望台上,看护着这一池熙熙攘攘的游泳者。突然,意外发生了!一个小男孩失去了平衡,他的头在水里时沉时浮,双手在拚命挣扎着。道戈见状马上从守望台上向水里扎去,谁知,由于用力太猛,他一头撞在了游泳池池底的地基上。刹时间,道戈只觉得眼前一道白光  相似文献   

14.
脸皮厚一点,这是许多人成功的起点。在现代社会,一个成功人士的标准,无论是钱多,权大,还是名气响,归结起来最后是“有面子”。钱多并不一定被视为成功人士,据说乞丐目前收益颇丰,但乞丐没有面子,没有面子,却能挣钱,要的也是脸皮厚,能装孙子能伸手能弯腰。脸皮薄,顾面子,见人就害羞,这样的人尤其是淑女,在古装戏里还有,现实中无法生活。  相似文献   

15.
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来京务工人员;20年的排污管道清理经验,使他从一名环卫工人成为百姓和同事们心中的"救急热线";他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谱写着一线劳动模范的朴实形象;他不仅是环卫系统第一个人党的外来务工人员,更于2011年当选为石景山区政协委员.他就是石景山区垃圾清运队管工班班长赵五.  相似文献   

16.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一个世界瞩目的人物,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人物.美国人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可不少阿拉伯人将他看作是民族英雄;美国人称他独裁、专制,伊拉克人却以100%的支持率拥护他连任总统.萨达姆,这位在伊执政已逾23载的世界风云人物,对许多人来说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6,(21)
正"一线楼市永远涨",这可能只是一个神话,但却越来越被人们所相信。这让我想到一个故事。几年前,我曾经接到过记者生涯里最匪夷所思的一条新闻线索,这件事就发生在某一线城市的郊区。一位三四十岁的男子A先生向我控诉,他被人用钢管活生生地砸断了几根肋骨,痛不欲生。而且,他觉得还很耻辱。我说:你应该找警察、看医生,而不是找记者。和他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一直在"选择性"地描述事情的经过。之外,还有很多"隐情"。最后,在我的追问下,他终于把事情和盘托出。  相似文献   

18.
不死的俄国     
顾文豪 《南风窗》2010,(19):111-111
<正>1945年9月8日,带着冬天的衣服,瑞士小雪茄和帕斯捷尔纳克在牛津的姊妹们托他带去的鞋子,以赛亚·伯林终于回到了莫斯科。他一直巴望着回来,可临到启程,却又满怀焦虑——苏联人会把他逮捕并扣留吗?伯林反复做着被捕的噩梦,恍惚中他告诉自己,要是果真这样,那就开枪打死自己。从种族上说,伯林不是地道的俄罗斯人,而是犹太人,在俄国社会这一区别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19.
你听过吗?有一位墨西哥牧人,他利用身上仅有的一比索钱喝啤酒,然而这一比索虽然用了又用,却总是完整地存在着,就想神话里的宝钱一样神奇,圆了缺,缺了又圆,用不完,用不尽。故事发生在美国和墨西哥的边境地区。这位墨西哥牧人来到边界上的一个小镇,他发现这个小镇酒店里的啤酒是0.1比索一杯,他有1比索,于是就是来买了一杯啤酒,找回0.9比索。他喝完这杯啤酒,又到边界另一侧的一个美国小镇去玩。他发现那个小镇上啤酒的标价也是0.1美元一杯,而那里美元与比索的兑换价格为1:0.9,于是他把口袋里的0.9比索换成1美元,用0.1美元买了一杯啤酒之后,身上还有0.9美元。然后,他再回到边界这一侧的墨西哥小镇。发现这个小镇  相似文献   

20.
正■天山的东北角,这是唯一的一条铁路,这条铁路是新疆自治区目前投资额最大、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地方专用铁路。■从北京出发要经过30多个小时、数万里路程的颠簸才能达到项目部。■在红柳河至淖毛湖矿区铁路工程建设中,他们是一支骁勇善战的劲旅,用豪情壮志谱写铁路建设的华彩乐章。在天山的脚下,有这样一个项目部,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34岁。在这里,他们每天抬头就能望到巍巍的天山和皑皑的白雪,遥望四周却只有茫茫戈壁,满眼都是无尽的沧桑。可就是这群年轻人,用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戈壁亘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