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常茹娟 《工会博览》2014,(15):46-47
我的父母都是1933年出生的.今年已8l岁。父亲9岁成了孤儿,八路军收养了他,所以父亲是在部队里长大的。母亲因家境贫寒,7岁的时候被我的姥姥送给了别人。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14岁的中学生,我的父母在我一岁的时候就因为感情不合而离婚,我一直随母亲生活,我的父亲每月都支付给我母亲800元钱用于我的生活开支。虽然我不在父亲身边生活,但他经常来学校看我,并非常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我和父亲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最近,有一件烦心事一直困扰着我,  相似文献   

3.
过年(散文)     
与父亲的隔阂,缘于前年春节。 那年岁末,我想自己在城里安家两三年了,如能让在农村住了大半辈子的父母来城里过年,他们肯定会高兴的。于是,我便在春节前几天回乡接父母进城。  相似文献   

4.
蒋丰 《工会博览》2013,(16):50-50
岁月悠悠.转眼之间,片山家的老大已经25岁,最小的也18岁了.谁能想到,家中的4个孩子,从懂事的时候开始,就没有听到过父母之间有任何对话.平常,他们只是到同学家作客时,或者看电视剧时,才能感受父母之间对话的乐趣.要知道,他们的父母并没有语言上的障碍,平时也各自会和孩子们交流.但是,无论母亲怎样努力搭话,父亲就是对她一言不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日本朝日电视台不久前进行探访,发现片山父母两人之间的问题,颇能代表当今的日本家庭现象.结果,这段仅仅有十几分钟的电视节目,让全日本的眼泪夺眶而出.  相似文献   

5.
我被中国教育逼疯了,我不清楚自己是怎样走到今天这种地步的。 五年级是痛苦的开端:我考入了强化班,父亲便开始注重我的名次。六年级,为让我考入好初中,父亲将我送往离家较远的地方上学,在校外租了间房子,我一人自理生活。每逢暑假父母较忙(父母没有什么文化,双双务农),我就揽下所有家务,还得看弟弟。我认为农民子女就应该这样。读书几月没人探望,我走了两个多小时回家。见到父母时,第一句话竟是问成绩,临别还是,我意识到成绩的重要性了。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先驱者》4月30日刊登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个人专栏,讲述了他父母在战争中的故事,同时提到了普京夭折的哥哥及生活中令人惊奇的机缘巧合.普京写道: 坦白说,父亲不喜欢甚至抵触战争这个话题.大人之间相互聊天和回忆什么的时候,我只在一旁听着.所有关于战争和家里发生的事情,我都是在大人们的对话中了解到的.但有时候他们也直接对我说.关于战争,我父母讲的都是事实,没有一句话是杜撰的.这些事情后来都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7.
十六岁,这是一个本该在学校求知的年龄,一个还在父母的关爱下生活的年龄,然而十六岁的他却因犯罪身陷囹圄,我们为之婉惜,怒其不争,更为由此暴露的某些问题深思。鉴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在文中隐去其真实姓名。我是幸运的: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这个家庭成员和睦,生活富庶。爷爷奶奶对我这根家庭独苗宠爱有加,父亲母亲也成天围着我转,凡事一味地迁就、迎合我。记得小时候我极其调皮,有时父亲不得已要教训我时,母亲总要上来劝阻,无非是用些年小不懂事之类的话语来为我庇护,而奶奶时常摆出长者的身份教训父亲:“男孩子自小…  相似文献   

8.
上月京珠高速公路发生车祸,39名伤亡人中,多数是从农村老家来城探望父母的"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城里打工,孩子趁暑假找寻亲情,不料讨得片刻亲情,竟葬送了小小生命。笔者在医院见到一个16岁的小女孩和她的父亲。女孩跟祖父母在湖北老家读书,这个暑假,她和往年一样带着弟妹南下看望父母。车祸就发生在他们回去的途中,弟弟已永远离她而去。女孩的父亲说,他不是没想过将孩子接过来,但这边的公办学校学费太贵,相对低廉的打工子弟学校教学条件又相当  相似文献   

9.
烟灰缸     
与父亲间的隔阂,源于前年春节。当时我想,自己在城里安了家,在农村住了半辈子的父母如能在城里过年,肯定会高兴。于是,我便在春节前几天回乡下接父母进城。父亲答应了,母亲却以闻不惯汽车的味儿和要守屋为由拒绝了。  相似文献   

10.
正小时候家里穷,虽然父亲长得高大帅气,母亲娇小可爱,但我们一家人很少照相。父母除了一张红底的结婚照外,他们连个生活照都没有。我出生后,母亲总是憧憬地说:等娃儿长大了,就照一张全家福。小舅结婚时,特意照了一张全家福,挂在堂屋的正中,格外显眼。母亲见了,羡慕地说:"等将来有钱了,咱们也照张全家福,要超大的。"父亲连声附和:"那当然,要比这个大得多才行。"我在旁听了,不以为然,总觉得他们将一张照片设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目标也未免低了点。我离开家到外地求学,每次回家都是匆匆  相似文献   

11.
那年我终于在学校出事了. 自从我步入这所重点高中的大门,我就承认我不是个好学生.我来自农村,但却以此为耻辱.我整天和班上几个家住城市的同学混在一起,旷课、打台球、看录像、追女生…… 我忘记了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多交了3200块钱的自费生;忘记了父亲的企盼;只知道在浑浑噩噩中无情地吮吸父母的血汗.  相似文献   

12.
阿强一家的遭遇湖南人阿强在广东东莞樟木头镇凹芝头村开了个杂货店,但找他不容易。从今年8月份开始他就不敢住在店里了,像他自己所说的,“老鼠一样东躲西藏地在这里讨生活”。记者是在东莞大朗收容所门前听说阿强这个人的。关于他的故事令我震惊,于是我决定要找到他。去的时候正值中午。凹芝头村住的基本上都是外来打工者。低矮的砖瓦房,破旧而简陋。阿强的父母正在做午饭。了解我的身份后,他父亲叫人去喊阿强回来。他父亲姓王,56岁了,今年8月份阿强出  相似文献   

13.
正那日回老家,整理旧抽屉时,在柜子角落里翻出来一个红色的小本子,我本以为是我读书时的一个证件,哪知道打开一看,是父亲的党费证。虽然时间久远,但上面依稀写着交党费的日期,一页一页,密密麻麻的。看着这个党费证,关于父亲的往事,便一股脑儿地涌了出来。父亲18岁就在村里做会计,20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我幼小的记忆里,父亲经常出去开会。父亲的抽屉里面放着一些账本,还有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一直是父亲的秘密之地,他从来不让我触碰。  相似文献   

14.
王跃文 《法制博览》2009,(12):13-13
我从小就知道父亲因言获罪而成右派。却不清楚他到底说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有天闲扯,父亲偶尔说起这事,我竟有些哭笑不得。当年我父亲只有二十三岁,在家乡任区委书记。我老家是个大县,分作八个区,每区管着七八个乡。当时县委书记也只有三十多岁,书记夫人是县妇联主任。都是年轻人,平时彼此很随便。有说有笑的。  相似文献   

15.
朝阳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一队二分队常营班的职工赵长征,来自密云县的山区.艰辛的生活使年仅30多岁的他,看上去像已有50岁的人.即使再苦再累,他依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憨厚的笑容,撑起了一个七口之家. 生活的困窘一直伴随着他 赵长征来自密云县与平谷区交界的大城子镇张庄子村,全家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他记事起,家里就一直不宽裕:“在我的记忆中,家里的生活一直比较困难.父母靠种地来维持全家的生计,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可以去换钱.可他们40多岁起,就由于过度的操劳累坏了身子.像我的父亲有高血压,还有腿疾、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母亲因为年轻时受苦受累,所以腰和心脏都不太好,还有脑动脉硬化的毛病.也从那时起,我和哥哥担起了家里的担子.”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个女孩儿,因为父亲犯罪入狱服刑,母亲将她弃落街头,过早地饱尝了失去父母关爱的苦涩和辛酸。庆幸的是,她遇到了一群素不相识的好人,他们用博大的爱心唤回了她天性中纯洁而美好的童真。  相似文献   

17.
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父亲总要烧点好菜,喝点小酒。我知道,父亲在庆祝自己的节日,我总是静静陪着他,听他说工厂的故事。父亲23岁进了一家棉织厂,成为一名学徒  相似文献   

18.
食堂琐忆     
正上大学第一年回家,亲友争相问我:"北京的大学里,馒头真有那么大?"他们用手比划着碗口大小,很是新奇。十八岁出门远行,父亲送我到中国农业大学。因为提前入校,院系没有特别安排,就住在招待所里。那天正好下雨,从招待所门房那里兑换了饭票,第一次吃上了食堂饭菜。菜是什么,早已经没有印象,只有主食馒头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父亲回去以后,和很多人说起在这两天的见闻。  相似文献   

19.
一、基本情况刘某,女,15岁,工读学校初中二年级学生。和父母及哥哥一起生活。父亲是某部队供电站站长,母亲在军人服务社当售货员。刘某相貌姣好,性格活泼,好冲动,聪明但厌学,成绩一般,喜欢文体活动。刘某与本校初三男生李某恋爱,因父母反对,多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眼泪?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在梦里,我的心早已飞回黄河岸边——当年,一部电影《为了61个阶级弟兄》的故事让晋南的平陆家喻户晓。平陆是我的籍贯,是我父母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父亲是家中的老小,因为上了大学,又响应国家晚婚晚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