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市河西区挑选优秀者进入社区居委会领导岗位。据悉,新的“小巷总理”呈现出学历高、素质高、年龄低这两高一低的特点。日前已有1112名新当选的“小巷总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法对深圳市667名流动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一般压力理论为研究视角,探究父母虐待对流动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影响以及越轨信念、学业投入、家庭经济贫困、不良朋辈交往和社区风险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虐待对越轨行为有显著的正影响,越轨信念、不良朋辈交往和社区风险对虐待和越轨行为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高越轨信念、与不良朋辈交往、生活在低风险社区的被虐待流动青少年具有更高的越轨风险。本研究对于预防和干预流动青少年的越轨行为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未成年犯进行社区矫正,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刑罚执行制度的一个发展趋势。目前,在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罪人被确定为社区矫正的重点对象之一。对未成年犯进行社区矫正,有利于对未成年犯的再社会化,能够有效地克服对未成年犯监禁刑罚的弊端,有利于合理配置未成年犯行刑资源。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实践刚刚开始,推进试点工作首先应当着力于相关法律的完善,其次,各地在试点工作中还应当选择适合未成年犯特点的社区矫正项目。  相似文献   

4.
从基层法庭(以青义法庭为例)这一微观视角来探讨法治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研究司法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与具体社区生活的互动关系,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中国的法制建设,为社区治理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司法支撑。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仍处于频发态势,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社区矫正适应青少年犯罪行刑社会化趋势。社区矫正在预防青少年重新犯罪,塑造公民人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社会公众对社区矫正存在认识偏差,社会公众认同度低;社会支持网络处于脆弱状态;矫正项目和方案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矫正机构保障机制和社会化水平低,难以适应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现实需要。因此,必须加强青少年社区矫正专项立法,构建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的社区矫正体系,多部门应协同搭建青少年社区矫正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陈统奎 《南风窗》2011,(17):58-61
台湾的社区营造其实是一种"基进(radical)"运动——一种回到土地、回到社区、回到生活的主张。文化人、大学教授、返乡大学生、中产阶级等精英分子是台湾"基进"运动的中坚力量,这些人在试验并创造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乡村生活创意产业,即生态、悠闲、慢拍的生活方式。运行12年,市场认证了这场运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5月实施以来,西城区各级工会多措并举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团结引领西城职工积极投身于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中,有力地把垃圾分类宣传的"接力棒"传向更广大的职工群众,提高西城区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和正确投放率。将"两桶一袋"送到幼儿园  相似文献   

8.
美国明尼苏达州社区矫正法评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明尼苏达州是美国第一个颁布《社区矫正法》的州,可谓是美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发祥地。其社区矫正制度体系之完备,机构之健全,管理之科学,类型之多样,值得我国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加以借鉴。本文就该州的社区矫正制度的指导思想及理念、基本概况及特点进行了适当的阐述,并对有关借鉴意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尚香 《工会博览》2009,(4):17-17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连接社会与家庭的中介,社会的基础工程,对推进和提升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安全,操,增进交往,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重要平台。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区稳定以及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素养,陶冶居民情  相似文献   

10.
推进:跨世纪青少年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宏观体制上的协调和创新,又要在微观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得到切实的贯彻和体现.社区是最基础层面的社会单元,这一个个地域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的青少年保护的进步.社区青少年保护就是通过治安管理、综合治理、环境卫生、发展社区教育和文化,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居住安定放心,环境优美舒心,生活方便称心,文化娱乐欢心的健康成长的生活家园.同时,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说,这是一项倡导和培养青少年社会化参与的自觉主动精神,自助互助精神的实践运动,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社区教育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然而在美国,它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19世纪中叶,美国第一所民众中学诞生,作为美国社区教育的特色社区学院也于1896年面世。进入20世纪中叶以后,北欧、日本等国的社区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我国社区教育最早兴起于上海,1986年9月,上海真如中学创立了真如中学社会教育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学校作为牵头单位,由社区的工厂、商店、部队、镇政府为理事单位。这是我国社区教育兴起的标志。在随后的十几年中,北京、天津等城市也都开始推行社区教育。社区教育在我国虽然发展历史不长,但它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正规学校教育体系之外进行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它在提高社区民众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稳定、建设和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中,主要探讨如何通过社区教育实现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问题。  相似文献   

12.
社区治理主体:利益相关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生活本质是社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社区治理是社区利益相关者之间合作治理社区公共事务的过程 ,社区治理的基本要素包括治理主体 (平等参与者 )、治理客体 (社区公共事务 )、治理规则 (社区成员认同的社区规范 )、治理过程 (社区治理是实体活动 ,表现为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动行为 )。从价值理念看 ,社区治理主体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治理主体的多元性 ,它包含各种利益相关者 ;二是治理主体的平等性 ,它强调各种利益相关者均是平等的参与者 ,不存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明确界限。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6,(2)
正根据郑希付团队调研的成果显示,2014年广州市居民幸福感指标评分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精神生活、生态环境、社会公平、个人发展、政府服务、生活质量、社会环境。郑希付认为,要想提高居民幸福感,最基本是要把硬指标提高。在约定的时间来到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拜访了幸福广州心理服务与辅导基地的负责人郑希付教授。郑教授是华南师范大学临床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  相似文献   

14.
杨雪 《法制博览》2015,(1):21-23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不断加速,新建成大量社区,社区社会性功能日益强化,在我国城市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社区治理混乱,各种矛盾充斥,亟需有效方法解决。城市社区社团法人化自治是依法成立的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责任能力的社团法人,以谋求社团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由业主组成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业主监事会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够从内部运行以及对外表达诉求方面有效的解决现存问题的治理模式。本文尝试对此模式出现的现实背景、法律依据、有效性以及困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以下简称《社区矫正法》)指出: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施社区矫正.《社区矫正法》是为了保障刑事判决、刑事裁定和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的正确执行,提高教育矫正质量,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犯罪而制定的专门法律.社区矫正是一种更人性化的执法工作,对于社...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近3000名未成年犯的调查,对未成年犯的职业生活做了分析。总的来看,未成年犯的求职难度不大,但就业积极性差、就业率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在求职阶段,未成年犯主观上认为自己年龄小、没有一技之长,客观上是没有经济压力;在就业阶段主要是其职业价值取向的有偏差,追求收入高、舒适的职业,因工作艰苦、收入低而失业。  相似文献   

17.
谭竹青是迄今为止全国社区工作领域中唯一荣获社区工作者楷模殊荣的优秀干部。谭竹青的一生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深刻内涵,诠释了一名基层社区干部对社区工作既然选择、无怨无悔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18.
自2018年我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再次被凸显。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目标在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城乡全面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实现共同富裕。在这一过程中,乡村社区的法制教育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吉林省,这个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传统农业大省,乡村社区法制教育的状况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具有显著影响。乡村社区法制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农民增强法治意识,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更能通过引导农民依法经营、依法生活,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出发,深入探讨了吉林省乡村社区法制教育的现状、问题、挑战以及对策。通过对吉林省乡村社区法制教育的深入研究,本文强调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深入推进乡村社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对吉林省乡村社区法制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本环境。扎实推进社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对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下沃社区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已经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通过调研和总结,有助于明确社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基本思路,进而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充分家庭、学校、社会的作用,通过建立领导机制、联动机制、引导机制、实践机制和渗透机制,推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相似文献   

20.
我国应建立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社区矫正管理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社区矫正试点中尚未足够地考虑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加以区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也未对此予以明确规定。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个案调查,表明了在我国建立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社区矫正管理制度的必要性。确立这一制度需要在我国建立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有机结合的平台,并需改进和完善我国的立法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