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范·勒尔在《印尼的贸易与社会》一书中,第一次运用韦伯式社会学和经济史理论与方法来分析早期印尼及亚洲的贸易与社会,以广阔的视野对东西方贸易作了比较研究.他力图打破当时在西方广为流行的欧洲中心观,主张从亚洲自身来观察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出每个地区都有着自身的不能为别的文明所取代的文明,同时各个文明之间有平等的价值和地位,从而为印尼及整个东方历史的重新解释找到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米歇尔·福柯 (MichelFoucault,1 92 6-1 984)对理性、知识、主体性和社会规范的疑问和怀疑 ,对后现代思潮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他的理论对当代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不同的人都能够从中汲取到十分有益的东西 ①。在一生的创作和研究中 ,福柯给文学也留出了一个特别的位置。《词与物 :一种人文科学的考古学》不仅在题目上提到了文学问题 ,而且在作品中也对文学进行了极为深刻论述 ,尤其是从“词”与“物”的离合 ,知识范式的转型等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深入地探讨了“人学”。 …  相似文献   

3.
宋健飞 《德国研究》2001,16(3):65-69
德国文坛元老汉斯·迈耶2001年5月19日与世长辞,终年94岁.汉斯·迈耶参与了20世纪德国文学的几乎所有重大历程,并以其独特的经历和学术研究在德国乃至欧美文学界享有盛誉.迈耶是犹太人、文学理论家和文艺评论家、马克思主义者、德国语言文学家、教授、作家、善于论战的辩手和乐于交谈的伙伴.他曲折而又辉煌的一生也是德国当代历史的写照.笔者谨以本文深切悼念这位世纪老人.  相似文献   

4.
中外学者对<叶甫根尼·奥涅金>中处于边缘的奥丽加的命运一向关注不多.奥丽加以一个"平庸轻浮不贞"反面形象,在文学长廊里沉默百余年,且呈一种僵化的趋势代代相传.本文从文化和文本两个角度重读,"发现"其双重遮蔽的悲剧命运,欲为她辩护,从而唤起男性中心话语影响下的接受者目光向下,关注立于边缘的人物,从她们身上挖掘更多的文学内涵,促进文学研究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文明冲突论”已成为美国和西方学术理论界备受关注的热门理论之一。塞缪尔·亨廷顿在他所提出的这一理论中将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定义为在未来的“文明冲突”中对西方基督教文明最具挑战性的文明。由此论点出发 ,他不遗余力地提醒美国和西方对即将到来的来自这两种文明的“威胁”采取对抗和遏制措施。尽管他的这一理论实质上反映的不过是他维护美国霸权地位和利益的初衷 ,而且在理论上也充满悖谬。但他的这一理论对美国和西方学术界和政界人士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着重从历史和现实分析的角度 ,同时也从考察西方文明与东亚儒家文明在世界近代史上的互动关系的角度 ,来揭示他提出的这一理论在主观立场上所包涵的谬误成份  相似文献   

6.
约翰·文森特是20世纪英国学派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其国际关系思想的立论基点是现代国际社会的"统一性",并明显体现在他有关主权与人权的相互关系及有关人道主义干涉问题的认识之中。他承认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原则具有重要意义,但又强调任何国家都不能违反其公民作为个人而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同时,他认为国际社会甚至某个特定国家具有在一定条件下对他国进行人道主义干涉的权利。文森特的思想在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史上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他探讨的主题(即主权与人权的关系、国际社会中的人道主义干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更在于他能够在赫德利·布尔倡导的"多元主义"国际社会观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社会连带主义"的国际社会观。文森特的国际关系思想对于当今国际社会其适用性虽具有一定限制,但却不失为一种有关当今及未来国际社会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7.
俞宙明 《德国研究》2001,16(4):11-15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德国政府在内政、外交及军事等方面的反应,并对"9·11"事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对德国的近期影响作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吉米·卡特是美国历史上少有的在执政期间真正有意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的总统之一。他为抑制美苏军备竞赛,裁减军备与缓和当时的国际紧张局势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的这些努力使他后来荣膺诺贝尔和平奖。然而,由于卡特的这种外交方针触犯了当时美国国内某些极端保守势力的利益,在国际上又遭到苏联霸权主义的扩张带来的冲击,使他在执政期间屡屡遭受外交政策上的挫折。分析美国外交政策史上这一特定时期的种种内在和外在的因果联系,对于我们今天更深入地了解美国外交政策的内在动因具有极为重要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9.
吉米·卡特是美国历史上少有的在执政期间真正有意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的总统之一。他为抑制美苏军备竞赛,裁减军备和缓和当时的国际紧张局势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的这些努力是他后来荣膺诺贝尔和平奖的原因之一。然而,由于卡特的这种外交方针触犯了当时美国国内某些极端保守势力的利益,在国际上又遭到苏联霸权主义的扩张带来的冲击,使他在执政期间屡屡遭受外交政策上的挫折。分析美国外交政策史上的这一特定时期的种种内在和外在的因果联系,对于我们今天更深入地了解美国外交政策的内在动因具有极为重要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雷蒙·阿隆是国际政治经典现实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阿隆认为,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是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国际政治的悖论首先是伦理与效率的矛盾。对外政策的首要目的,就是在一个国家拥有合法行使暴力权力的世界上,寻求和平与安全。终其一生,阿隆都在探究1945年以来国际体系发生的变化。他认为,核武器笼罩下的两极和异质是战后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由此也造成核时代国际战略、国际伦理的两难困境。尽管阿隆的分析和思考连同冷战都已经成为历史,但他研究国际关系的方法,他的政治、历史和哲学智慧对我们今天认识当代的国际政治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九一一事件"对马来西亚政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九一一事件"对马来西亚政局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本文认为,由于"九一一事件"的影响所导致的行动党退出替阵,马经济重陷困境,以及马美关系的改善,国阵政府日前所面对的严峻挑战已大大地缓解了,国阵的统治明显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与单极化的较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9·11"事件发生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急转直下."9·11"事件使得世人的目光集中到全球反恐怖主义上来,美国也大肆利用此次事件,乘机强化了其军事恫吓力量,积极推行各项单边主义政策."9·11"事件后,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显得更加突出,美国谋求建立由它主宰的单极世界的步子将加快,单边主义政策更加一意孤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乔治·桑颇具名气,然而针对她的专题研究却不多见,绝大多数是介绍文字,在此,笔者仍想做点基础工作,从法国整体文学为视点,取乔治·桑鲜为人知文学轶事与生活小事,回答一个问题:乔治·桑奇在何处?首先,从名字说起。孔子大讲正名,福科也津津东道于名与物的关联,可见,名与实具有某种值得关注的映合关系。乔治·桑,原名AuroreDupin,此外还有两个prénom,Amantine,Lucile.创作伊始,用本名。1830年遇见当时红极一时的作家JulesSandeau,合作发表了RoseetBlancne,随后,借用Sandeau之首音Sand,取了笔名GeorgesSand,籍此乔治·桑发表小说…  相似文献   

14.
"民主扩展论"是当前美国和西方的国际政治学理论界占有重要地位的学术理论之一.它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便已出现,但受到众多理论家的推崇和追随却是90年代以后的事.近年来,伴随美国对其超级独霸地位的追逐,独家垄断对国际事务主宰权和以武力干涉别国国内事务的欲求几乎不可避免地成了它迫切而现实的需要.这种现实的需要促使美国国内的某些理论家去为这种欲求寻求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依据."民主扩展论"在这种情形之下应运而生.它所宣扬的核心论点是:"民主"和"自由"价值理念在世界范围的进一步扩展需要靠美国等少数掌握了民主"真理"的国家以武力干涉其他国家国内事务的方式才能实现.本文通过对民主和自由最本质的价值内涵和当今世界最根本的国际政治现实因素的深入分析和对比,揭示了这种理论所表现出来的理性价值的二律背反:它虽然在理论上以扩展"民主"和"自由"价值观的必要性为"依据",但它在本质意义上却走到了与民主和自由价值理念相悖的价值立场上--即以民主和自由的理性价值来为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非理性诉求辩护.  相似文献   

15.
赵蕾莲 《德国研究》2003,18(3):41-47
君特·格拉斯是当今德国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 ;而拉尼茨基是德国当代文学批评界最具权威的人物。本文试图通过二者之间表面上针锋相对 ,而实则互相佩服的微妙关系说明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之间的频繁碰撞恰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坛兴盛的体现 ,会大大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二战以后 ,生存哲学成为德国人普遍关注的问题。伯尔在他的短篇小说《轶事 :关于职业道德的沦丧》中 ,通过对一个渔夫经历的描写 ,批判性地揭露了由于战争所造成的整个社会伦理道德意识普遍下降的现实 ,也再现了下层人民在贫困中对生活原有本质的另一种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7.
约翰·伯奇协会(John Birch Society,以下简称协会)是战后美国出现的一个极右组织。麦卡锡主义遭谴责后冷战格局的进一步发展,美国国内社会问题的日益严重,《权利法案》提供的保护以及美国国内存在的区域纷争,为协会的建立和存续提供了条件。与麦卡锡主义一样,协会也主张“共产主义阴谋论”,但在表述方法和所包含的内容方面又较麦卡锡主义灵活而丰富。作为一个组织,协会实行严格的集权制管理,通过发行刊物和公报、建立委员会、寄发邮件和游行示威等方式宣传自己的主张。它的极右言行对战后美国保守主义运动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但协会对“共产主义阴谋论”的泛化和它对美国政界人物的指责,使它逐步失去了保守主义运动主流派的支持,沦为边缘右派。  相似文献   

18.
"9·11事件"的发生与美国在冷战后所采取的政策有直接的关系.在全球化发展且使世界贫富加重的情况下,美国仍以冷战思维,到处插手别国事务,特别是在巴以冲突中,一味采取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引起阿拉伯世界的强烈不满."9·11事件"不仅给美国经济而且给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欧亚大陆一直被地缘政治学家认为是世界的中心,也是霸权国家和谋取霸权的国家试图施展自身控制力的地区,而欧亚大陆中路地区更是在地理上和战略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一直寻找机会在该地区扩大影响,而"9·11"事件的发生和随后进行的反恐战争,使美国十分顺利地实现了这一目标,可以说这是美国在地缘政治上的巨大收获,但事实上,美国之所得又远远超越了地缘政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阐释了罗伯特·吉尔平的“国家中心”现实主义的基本观点,总结了他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基本看法,即全球经济呈现高度一体化和明显脆弱化的双重特征、民族国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依然居于主导地位、全球经济管理需要强大的领导和经济大国的合作以及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必须立足于强有力的政治基础等,并对吉尔平的上述观点做了一些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