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和谐社会中的冲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现象本身充满着辩证关系,往往同时呈现出矛盾的二重层面:和谐与冲突。全面辩证地分析和谐社会中的冲突问题,对于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一定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冲突存在的重要根源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利益差别与利益对立、社会互动、突发危机、外部因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社会冲突的功能可以从内部冲突与外部冲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社会冲突的整合机制包括对应社会冲突的社会基本矛盾根源的整合机制、利益差别和利益对立根源的整合机制、社会互动根源的整合机制、突发危机根源的整合机制、外部因素根源的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2.
西方社会冲突理论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消退和社会冲突现象普遍增长而发展起来的。它批判结构功能主义所宣扬的社会均衡、稳定、和谐。社会冲突理论强调冲突的正功能,认为冲突虽然导致了社会不和谐,但它更具有社会整合的作用。分析和研究社会冲突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社会冲突问题。直面我国当前社会冲突的现状,有必要重构社会冲突观,在深刻分析社会冲突的根源、性质和功能的基础上,探索社会冲突的回归路径,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薛安泰 《学习论坛》2006,22(6):70-71
研究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研究社会冲突问题。冲突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而利益则是引发社会冲突的深层原因。冲突分观念冲突和行为冲突、个体冲突和群体冲突。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凸现期。要消解冲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坚持把发展放在首位;消除不公平社会现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行依法治国,依法解决各种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5.
李建国  齐英艳 《求实》2007,1(3):74-76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着传统与现代、经济与道德、公平与效率、个人与集体等四个方面的文化价值冲突,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必须正确认识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文化价值冲突及其表现形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价值观冲突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冲突复杂多样: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对立;社会基础性价值观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的矛盾;公平优先价值观与效率优先价值观的博弈;传统价值观和西方价值观的碰撞;真理性价值观与实用性价值观的背离;目的性价值观与工具性价值观的冲突;功利性价值观与非功利性价值观的分野.只有加强对这些社会价值观冲突的认知,才能把价值观冲突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发生重大调整,利益分化日渐凸显,利益纷争和利益冲突也有日益增多和激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要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首先协调好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是社会和谐的首要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华城 《新长征》2006,(1):34-35
意识形态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对我国意识形态提出了具有时代性的重要课题,我们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工作者就应该全面认识构建和谐社会对意识形态的新要求,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中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规律,积极探索意识形态建设的新途径,大力拓展意识形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研究了社会组织中人际冲突产生的主要因由和人际合作的基础,进而提出社会组织积极化解人际冲突,推进人际合作的五种主要手段。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勇 《探索》2011,(4):144-146,169
在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语境下,如何正确认识社会弱势群体的种种利益表达行动,业已成为推进中国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借鉴社会冲突理论,可以看到,权利失衡、利益剥夺感和阶层的封闭性是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深层根源。在工具性表达和价值性表达两种利益表达类型中,工具性表达是当前我国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主要形式。弱势群体利益表达行动虽然具有诱发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冲突的负面影响,但其同时也具有提升弱势群体利益表达主体意识、促进弱势群体内聚力、营建关怀弱者良好社会环境、创新社会群体利益协调机制,进而增进社会群际关系融合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正处在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转型时期,也是社会冲突的高发期。应对社会冲突,维护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必须积极构建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保障机制、政治运作机制、动态协调机制、源头遏制机制、能力整合机制、矛盾化解机制、社会预警机制、民意发展机制、文化认同机制和外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成功地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打破了原有的利益主体单一化和利益分配平均化的格局,形成了多元化经济利益主体和多样化的经济利益来源,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由此也带来了利益分配不公、利益差距过大等问题,造成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05,(4):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巧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
徐玉俊 《学习导报》2011,(18):34-35
社会冲突管理既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社会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社会冲突显现出新的形式和内容。管理好社会冲突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利益分配关系的和谐。在根本利益一致、具体利益差异明显而人民利益意识日益觉醒的现实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协商应该成为利益分配的主渠道。加强社会协商的制度建设,积极培育社会协商的组织载体,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王勇 《求实》2006,(2):57-60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主题。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调整好各种利益关系。利益关系调整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共识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需要转化为社会共识,才能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来为这个目标而奋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识的基础是社会成员利益的一致。当前,尽管人们普遍向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是,有些人对能否实现这个目标存在疑虑。这就影响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识的彻底形成。究其原因在于:社会成员还存在局部利益的差别和冲突;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政府执政能力薄弱、公信力不足。解决了这些问题,全社会就能形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劳资关系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爱萍 《求实》2006,(8):47-49
和谐社会需要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与稳定,劳资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资关系协调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目前,在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当中,存在着诸多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而且长远看,我国劳资关系中的突出问题,不在原国有企业的下岗工人与国有企业的关系,而在非国有企业雇主与新生的产业大军之间的关系。新生的产业大军进入市场并劳作于企业的全程,几乎都存在劳资矛盾的隐患,劳资关系不协调,甚至恶化的现象构成了当前社会发展中一个令人忧虑的重要问题。因此,认真研究劳资关系的现状和主要矛盾,探寻具有中国特色时代内涵的新型劳资关系,是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物质利益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人们所面临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化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现阶段,应通过调节收入差距、规范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等途径,从经济关系上奠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权利先于权力存在,权力源于权利让渡。权力运行须遵循一定界限和范围,遵守一定规则和程序,保持与权利的相对平衡。在现实社会中,权力对权利的侵犯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权力滥用与异化。鉴于此,廓清其边界,厘清其关系,探析其冲突原因,寻求其平衡路径,强化权利意识,破除权力崇拜,将极大地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