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事业单位向非营利组织转化——现实描述与理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事业单位向非营利组织 (民办非企业单位 )转化是涉及我国公共事业改革、非营利组织培育发展的重大问题。现实中事业单位向非营利组织转化动力十分充分有力 ,转化在较高水平上发生着 ,但产权与人事等方面存在的制度性障碍使转化无法形成规范、制度化的路径 ,事业单位更多采取间接、迂回、非规范的方式向非营利组织转化。事业单位向非营利组织转化的实质是公共事业服务由国家机制提供转为由社会机制提供 ,是我国公共事业改革与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
我国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化改革的冷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目前理论界,有关学者将非营利组织作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首选目标模式。但是,从对改革的理论准备、宏观环境、事业单位的复杂性、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失灵”以及事业单位与非营利组织性质的不对称等方面的分析来看,我国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化这一目标模式并不是当前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最佳选择,因此,我们必须对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发展方向重新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3.
非营利视角下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应定位于非营利性质之上,建立符合组织使命和价值取向的与人员结构特点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4.
事业单位改革: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新契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在非营利组织群落中的地位分析,以及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共识和分歧的考察,认为事业单位改革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事业单位改革所具有的强大推动力,将使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态势出现一个企盼已久的拐点。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管理,是为实现本单位的战略目标,组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行为进行协调控制与管理,并对获取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调控与开发,发挥人才的整体优势。吸引、招募合适的员工,激励员工,留住所需的员工,提高组织效率和工作质量,帮助员工在组织内发展,都是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但是,由于非营利组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目标具有公益性、多元化和较高的理想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6.
现有法律将民办高校的法人类型确定为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而民办非企业法人并非《民法通则》所确立的法人类型,该冲突导致实践中适用法律的困惑。建议将民办高校纳入事业单位法人的范畴,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7.
论非营利组织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志刚  胡佳 《前沿》2006,(5):212-215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构想,也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目标体系。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的第三方力量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发挥着重要的协调、辅助和补充功能,其发展有力地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但是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还存在内部不和谐、外部不和谐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从组织发展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条件来探讨非营利组织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公共管理中 ,政府的作用往往引人注目。然而 ,还有一种组织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这种组织就是非营利组织 (也称社会中介组织、第三部门、非政府组织 )。在我国 ,长期以来 ,由于种种原因 ,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 ,我国非营利组织日益增多 ,其作用也越来越大。重视非营利组织的研究 ,对于改善我国的公共管理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非营利组织是相对于政府组织和营利组织而言。现代社会科学把社会组织分为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三大类。它们分别是政治…  相似文献   

9.
《新东方》2017,(6)
非营利组织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的服务职能和作用,是我们党和政府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重点,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期待和新需求的有效方式之一。要优化非营利组织对公共服务的嵌入,促使其实现聚合性发展,就要营造健康的政策法律法规环境,多方拓展其资金来源,还要提高非营利组织自身能力,增强其公共服务的本领和社会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维护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大田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2012年1月1日起开始缴纳工伤保险费并享受保险待遇。一、参保范围: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除外的县属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田县行政区域内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及其职工。  相似文献   

11.
事业单位改革的五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业单位改革是中国改革的重要环节,其影响力和难度不亚于国有企业改革。本文着重围绕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应考虑的五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改革的前提是科学分类、支撑是理论构建、重点是体制机制、方法是积极稳妥、保障是法制建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公共服务”界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界定"公共服务"的方式,揭示和分析了"公共服务"概念界定过程中存在的理论、路径和逻辑问题,主张超越西方经济学通过界定物品的特性理解公共服务特性的思维逻辑,以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为基础,运用公共管理的逻辑和视角思考问题,从多角度科学界定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3.
解决公共服务需求的重要思路:第三部门提供公共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公共需求的不断增长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限之间存在的矛盾 ,迫使世界各国对公共服务领域进行市场化改革 ,第三部门的公益性、志愿性、非营利性以及灵活性决定了其在提供某些公共服务时比政府更具低成本、高效率、灵活多变的优势。因此 ,第三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就成为解决公共服务需求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从内部审计工作的角度看,私设"小金库"是一种会计信息舞弊行为。依据舞弊三角理论分析,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小金库"的形成有其压力、动机、借口(自我合理化)等三个因素。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缓解单位设立"小金库"的压力需求,使"小金库"设立者不需为;减少设立"小金库"的机会,使"小金库"设立者不能为或不敢为;消除设立"小金库"借口,使"小金库"设立者不愿为。  相似文献   

15.
公安机关的窗口单位直接面向广大群众,是人民警察执法以及为民服务的前沿阵地,也是打击犯罪,掌握治安动态的直接途径。因此,在窗口单位中做好治安防范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对整个社会治安防范体系有重要的意义。治安防范要从日常的服务工作中做起,使之发展成为一个有效的治安防范体制。作为整个社会治安防范体系的重要部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丁宏  贺翔 《中国发展》2007,7(4):32-36
公共行政理论是不断发展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已开始了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它提出了众多引人瞩目的观点,对公共行政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然而公共行政本身也在对新公共服务理论进行着反思,公共行政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应该向着更开放、更多元的方向发展。各种理论相互批判地吸收,实事求是地融人到各国的改革实践中去,才能获得更完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中的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是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构建高效服务型政府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公共服务外包中的风险管理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交易成本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从风险主体、风险客体和风险因素三方面对公共服务外包中的风险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提出了政府公共服务外包风险管理策略,以期推动公共服务外包的成功运作,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子身份证、电子护照、电子驾照等电子证件成为日益重要的公众个人信息的载体,并借助于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和不断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应用功能,电子证件日渐成为公共服务信息资源的新载体和公共服务的新趋势。本文根据政府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和RFID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电子证件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技术框架体系,实现RFID技术、证件管理与政府公共服务信息资源管理三者的松耦合紧集成,并结合"大连市电子房产证信息服务平台"案例说明了框架的适用性和科学性。文章最后对推进电子证件在政府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和对策也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公共安全服务供给的合作网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良好的公共安全状况是公民的基本需求,是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也是衡量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运用合作网络治理理论的内在逻辑与本质,以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为分析工具,对城市公共安全服务供给进行制度分析,试图构建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网络的理论框架和运作机制,推动该领域多元行动者的共治之道。笔者认为,城市公共安全服务领域政府单中心供给模式已经发生变化,多中心治理格局初显端倪;多元行动者通过公安机关内部协作网络、公私伙伴关系及社会合作网络等主要互动网络形式,逐渐使多元化和高质量的城市公共安全服务需求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公共服务动机:概念、特征与测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服务动机是公共管理研究的一个新兴主题,是对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人"假设运用于公共部门的反思与批评。公共服务动机研究的倡导者主张,人们从事公共服务具有非自利动机,并且这种动机在公共部门比在私营部门更为普遍。公共服务动机受到文化、制度和社会价值的影响,是一种内在动机。当前,公共服务动机的测量共有三种途径,分别为报酬偏好比较、公共服务动机问卷和公共服务行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