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私宰肉牛黑窝 再次遭到举报 近日,柳州一位市民向记者举报,航鹰大道附近的空旷荒凉地带,有一个专门私宰牛的黑窝点,已存在2年左右.这是一处石棉瓦简易建筑物,门口养了两条凶猛的大狼狗.这里每天凌晨4时许开始宰牛,周边环境脏乱不堪,污水横流.  相似文献   

2.
一、淫秽出版物及其危害淫秽出版物宣扬色情,煸动人们的非正常性欲,腐化伦理道德,污染社会风气,毒害人类灵魂,是一种精神毒品.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几年,一些犯罪分子从境外大量走私各种淫秽物品,对我国的文化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和破坏.  相似文献   

3.
杜晓君 《法学杂志》2007,28(3):144-146
危害人类罪(crimes against humanity),也译为反人类罪、违反人道罪,其含义为广泛地或者有系统地对平民进行攻击的行为.当性暴力被以大规模和有系统地实施时,其可能构成危害人类罪.本文通过武装冲突中强奸、性奴役等性暴力行为性质分析,论证了其构成危害人类罪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犯罪是给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犯罪作为人类不可摆脱的社会现象在带来社会危害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程度的价值,对这种价值的研究将有利于我们正确对待犯罪这种正常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5.
海洋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国际社会一直在尽最大努力进行立法以控制海洋环境污染的蔓延。其中最重要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还有国际海事组织(IMO)制订的《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及其1992年议定书,对于后两者的主要内容与规定通过对比可以看到1992年议定书提高了赔偿的额度。  相似文献   

6.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研究因果关系,不是研究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本身,而是研究如何确定某种危害结果是由哪种危害行为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王新 《河北法学》2011,29(4):16-22
危害人类罪是针对平民人口进行的广泛或有系统的暴力罪行,侵犯着整个人类社会的根本利益,严重地破坏人类的和平和安全。早在19世纪末,一些规范战争的国际公约已具有惩治危害人类罪的萌芽内容。作为独立的罪名,危害人类罪首次是在《纽伦堡宪章》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得以规定,并开启了关于危害人类罪的国际刑事审判实践。在此后的《前南国际法庭规约》和《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规约》中,均将危害人类罪列为一种独立的国际犯罪,而且规定的内容更为具体和有所发展。在综合先前的国际性法律文件的相关规定之基础上,《罗马规约》以专门条款继续拓展关于危害人类罪的定义、构成要件和具体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概念界定是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工作基础。本文根据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科技背景、渊源和演变,结合已有的国际立法经验,指出"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为使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在研究、开发、生产、运输、销售、消费等过程中受到安全控制,防范其对生态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以及救济转基因生物所造成的危害、损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并由此明确转基因生物安全法的调控对象和范围。  相似文献   

9.
论危害环境罪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危害环境罪是指故意或过失地污染、破坏环境,造成环境、人民的生命与健康或公私财物重大损害的行为。这样表述,主要是考虑到危害环境罪对环境、人民的生命健康或公私财物造成的重大损害这一结果与危害公共安全罪所造成的结果有着比较相近的地方,既能与刑法保持一致,又能区别于其他犯罪。下面,笔者拟从危害环境罪的犯罪构成及与刑法有关条文的区别二个方面来分析探讨危害环境罪这一新课题。一、危害环境罪的犯罪构成1.犯罪客体因危害《环境保护法》中  相似文献   

10.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制造空气污染,业已有许多证据表明,空气污染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弄脏并毁坏原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和减少太阳辐射,危害生产过程,造成安全事故以及常常有害于生命财产。因此,空气污染成为人们所日益关注的问题。但是,要减轻空气污染,不仅需要大量的经济投资,也许还要改变生活方式和能量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
杜启新 《法学杂志》2007,28(4):136-139
关于危害人类罪的罪过形式,结合国际刑法的规定和判例法,笔者认为:其一,对国际刑事法院管辖的全部罪行而言,其心理要件原则上均为故意和明知,除非在具体罪行的条文中有特殊规定;其二,《罗马规约》第7条关于危害人类罪的规定虽然提及了"明知",但并未完整地揭示该罪的心理要件,而是要和第30条的规定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说明问题.因此,危害人类罪的罪过形式是故意(即大陆法系中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普通法系中的"蓄意"和"明知").关于歧视意图,笔者提出:只有在涉及到那些明文要求歧视意图的罪行,即《罗马规约》第7条第1款第(8)项所列举的迫害行为,歧视意图才是不可或缺的法律要素;而对于危害人类罪的其他具体行为,如谋杀、灭绝、酷刑等,则无此要求.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在规定允许对不法侵害进行正当防卫的同时,还作出了因防卫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规定.这个规定,刑法理论上一般称之为防卫过当.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所谓防卫过当,是指这样一种行为: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正当性的防卫行为,其行为结果超过了法律允许的必要限度,造成了不应有的危害.这种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结果的正当性防卫行为,就是防卫过当.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犯罪结果呢?长期以来存在着广义和狭义之争。在我国刑法学教材和有关论著中,犯罪结果往往与危害结果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把危害结果作为刑法上结果的唯一研究对象,并对危害结果提出了诸多见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刑法意义上的危害结果,是特指危害行为给客体即社会主义社会关系造成的损害。” 第二,“按通常观点,在犯罪构成中所说的结果,是专指犯罪行为对我国刑法所保护的客体造成的损害。更确切些讲,是犯罪行为给犯罪直接客体所造成或可能造成的损害。” 第三,“所谓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实际损害和现实危险。” 在上述三种观点中,第一种观点是从广义上给犯罪结果下的定义,其对客体的损害,既包括了物质性的,又包括了非物质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毒化学品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毒化学品立法研究陈茂云,丛选功有毒化学品象一柄利剑,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给人类造成空前的灾难。因此,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和国际组织采用法制手段对有毒化学品进行管理。我国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有毒化学品应用日渐广泛,危害时有发生,而法制管...  相似文献   

15.
赫兴旺 《刑警与科技》2007,2(4):104-109
人类所面临的公共危险,从性质上可分为三大类其一是来源于自然界灾害,如地震,海啸等等;其二是来源于人类的活动,如交通、危险品的使用、生产作业等等;其三是来源于人类自己制定的法律.就前两类危险来看,人们的防范意识是比较强的,其中对于属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危害,法律往往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于由于法律本身对社会公众的威胁,由于它披上了一个合法的外衣,却往往被忽视或者感到无奈.法律之所以由保护公民利益、实现公平正义的象征而转变为危害公民利益的因素,是源于法律中的刑事法律的固有特性及使用不当所致.因此,限制刑事法律的侵犯性,保证公民的社会安全,是法律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刘冰 《中国公证》2008,(8):28-30
灾难性事故与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或物质损失,并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事件.它既包括自然灾害造成的灾难性事件,如地震、海啸、飓风、泥石流和洪涝灾害等:又包括因人们的过失或故意行为造成的灾难性事件,如火灾、爆炸、交通事故、集体食物中毒、空难、海难、矿难和恐怖活动等.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灾难性事故与事件对人类的生存和环境造成难以预料的灾难性后果,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这是对新时期提高灾难性事故与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规定的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从这个概念出发,确定某一放火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必须具体分析这一行为对公共安全是否已经造成或足以造成严重的危害.这是区别放火罪和其他以放火为手段的犯罪的重要标志.刑法第一百零五条采取列举的方式,将住宅列为十四种破坏对象之一.一般地说,住宅多位于人群聚居的区域,放火焚烧他人住宅,必然殃及四邻,危害公共安全.但  相似文献   

18.
日本机动车损害赔偿保障法上的“他人”性研究李薇一引言伴随汽车时代而来的道路交通事故,给人类的生命、身体、健康和财产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成为现代民法上的一种新型侵权行为。20世纪以来,各国相继制定特别法,对机动车造成的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作出法律规定。确...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风险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内在风险”,包括冲击现有的秩序与制度,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与隐私等。人工智能产品风险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外在风险”,其可能对人类社会造成威胁甚至实际的危害。人工智能技术风险不同于克隆人技术风险,因为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传统的伦理道德并未造成实际的背离,且是被鼓励和支持发展的技术,其发展趋势具有不可预测性,其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渗透式”的。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风险,应追究人工智能缺陷产品研发者的刑事责任,包括故意和过失。应追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同时,在刑法中确立智能机器人的刑事责任主体地位,增设删除数据、修改程序、永久销毁等刑罚种类。  相似文献   

20.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根本要素。近几年,由于我国加入WTO,国际间的进出口贸易增多,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对外贸易壁垒也不断的加剧和深入。本文从安徽阜阳的大头娃娃事件入手,对食品和食品安全加以界定,并介绍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以及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了食品安全问题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