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日本在内忧外患之下,维持了两百多年的锁国制度逐渐走向崩溃,有识之士,开始反思日本的锁国体制的弊端,转而提倡开国贸易,以求发展国内经济,实现国家富强。其中,日本的传统思想家和启蒙思想家就开国贸易问题,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出现了思想争鸣。  相似文献   

2.
1853年的佩里来航,给日本社会带了前所未有的恐慌。第二年,《日美和亲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日本持续了近两百年的锁国时代就此结束。从此,为了与西方列强保持平等的关系,建立一个近代国家,日本政府开始积极学习和效仿西方的「一国、一民、一语」原则,大力推行国语统一的政策。可以说,此次佩里来航事件的发生极大地刺激了日本人的民族意识,为日后的民族认同以及国家认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17世纪东亚暨中日韩港口城市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国内外政治背景;一方面中日韩三国均遭受到"西学东渐"的冲击与影响,另一方面,三国又都倾力维护国内的"政治稳定"。明中晚期至清初的中国,政府严禁濒海居民"下海通藩",以此建立封建王朝"闭关锁国"的政治体制;江户初期的日本,幕府颁布"锁国令",因而形成"闭关锁国"的发展模式;"壬辰战争"后的朝鲜,"南北交困"的国际格局使朝鲜王朝陷入被动"锁国"的发展困境。因此,各种政治因素交互影响并促成了此一时期东亚三国的"锁国"局面,且在此背景之下形成了广州、长崎、釜山"一口通商"的贸易格局。  相似文献   

4.
德川幕府自1603年建立起,较为稳固地统治了日本二百多年。但在进入19世纪的时候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在国外,船坚炮利的欧美资本主义大国急于敲开日本锁国的大门;在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则造就了以商人资本家、下级武士和农民为骨干的幕府反对派。在这种情况之下,德川幕府所采取的一些改良和补求措施已无济于事,终于在1868年1月寿终正寝,取而代之的是以天皇亲政为旗号的明治政府。 一般认为,1872年8月,颁布的《学制》令是明治政府进行教育改革的开始,也是日本近代史上第一次大的教育改革的开端。众多的研究者对于这一法令给予了充分的评价,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1872年8月颁布《学制》已经是明治政府成立的五年多以后(即明治5年),那么,在此之前的明治时代的最初几年中,日本教育的情况如何?当时的情况与1872 年制定《学制》令、建立近代日本国家教育制度有何联系?这类问题至今没有给予充分的注意,显然不利于进一步深入地理解《学制》令的出现,也不利地对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研究。本文试图对《学制》颁布之前的明治初年的教育做出简单的分析评介,以求教于史界同仁。  相似文献   

5.
以“和平宪法”为主旨和基石、遵守“专守防卫”、禁止行使“集体自卫权”和“无核三原则”,是日本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法律保障 ,是维护东亚力量平衡的基本前提。随着日本向世界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战略目标的推进 ,日本将对自己的防卫政策做重大调整。日本是继续走和平发展之路 ,还是快步迈向军事大国 ?这决定着日本和东亚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日本禁止就业年龄歧视法律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中高龄者就业年龄歧视问题,日本建立了禁止就业年龄歧视法律制度。日本力图通过禁止就业年龄歧视的立法在确保高龄者安定雇佣和禁止在招录员工时设定年龄限制这两个方面有所作为。我国在禁止就业年龄歧视立法方面尚处于空白阶段,日本的相关经验带给我国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日本部分工时劳动发展当中,差别待遇问题日益突出。在日本社会特殊的雇佣体制下,同工同酬原则一直不被认可,禁止差别待遇缺乏法源依据。2007年《部分工时劳动法》作出重大修正,最大的亮点是有限度的导入了国际劳工组织倡导的均等待遇原则,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劳工给予同工同酬保护。中国非全日制用工发展中差别待遇问题同样突出,日本修法的经验对于中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积极对外侵略扩张,而第一个要侵占的就是邻近的朝鲜半岛。腐败、落后的韩国封建王朝自19世纪后半期起,外部不断遭到欧、美帝国主义者的武力威胁、入侵和要求贸易、开放,内部出现主张实行锁国政策者和主张革新现状者之间的争论和变革,处于内忧外患的困难处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17世纪末沙俄势力逐步向远东扩张,原本天各一方的日本和沙俄开始成为邻国,两国的领土纠纷也由此产生。在两国接触初期,相比于沙俄积极在远东开疆拓土,当时的日本则希望通过"锁国"来防止外来势力的威胁。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理念,造成了早期日俄关系中俄罗斯长期处于主动的局面。这种局面真正发生改变,则是在明治维新以后。随着日本走上现代化道路,其外交理念也发生了改变。日本将长远目标瞄准了朝鲜乃至中国,所以急需建立稳定的日俄关系,《库页岛千岛交换条约》正是这种外交理念的产物。然而日本在东亚的扩张也威胁到俄国的利益,最终导致日俄战争的爆发。战后通过《朴茨茅斯条约》的签订,日俄间领土问题暂时告一段落,两国就携手在远东拓展势力范围达成了默契。这种局面直到十月革命的爆发才被打破。随着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两国关系又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0.
明治教育改革之特点及成功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子在日本,明治时代(1868-1912)是一个全面变革的时代,是一个由弱变强的时代,也是一个撇开它长达千年历史的旧老师--中国,而改用西学,自上而下效仿西方、弃旧图新的时代。明治维新通过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的一系列改革,使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明治维新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近代史上,在东方的岛国--日本进行的一次较量,也是日本发挥其自身潜力的一次实例。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教育作为百年树人的基础。进行得比较彻底和成功,为日本的近代化奠定了人才和科技基础。本文旨在通过总结明治教育改革的若干特点,进而对其成功背后的原因作以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钱林森 《法国研究》2004,(2):98-105
20世纪是人类集体剧变的时代,是东西两大文明由对峙走向对话的时代,也是饱尝西方列强“坚艇利炮”之苦、身受锁国禁闭之害的中国人,从长梦中惊醒,“睁眼看世界”的新时代。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大背景下,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有不少图强思变的中国学子纷纷踏上了西去求知的旅程,一时间便形成了海外留学生群,构成中外文化关系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因着不同的政治、文化机缘,来到陌生的异域飘泊、寻觅、求索,聚集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群落。他们中的多数人,在蛰居他乡期间,一方面坚守着民族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又企图拥抱世界文化,这…  相似文献   

12.
老曹酷评     
曹景行 《新民周刊》2012,(26):12-12
@邬桑:大家别把日本的夜总会想象成中国的夜总会。这里有规有矩。根据各自的需求去各自的店。其实真正的黄店也是有严格管理的。且只集中在很少的几个区域。不像中国,从小旅馆到五星级酒店,从沿街的按摩洗脚店到私人会所,到处都在交易。只要社会安定了,啥都好!但是政府应该禁止在学校和住宅区周边开设堂子。老曹:日本如何严格管理黄店?...  相似文献   

13.
日本已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两国贸易往来仍在进一步增强。现在,两国都处在进行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时期,日本在加快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巴特和中国     
罗兰·巴特于1974年到中国访问过三周,回国后在《世界报》上发表了《中国怎么回事?》,对中国和欧洲在风土人情,特别是人的气质方面进行了比较,他对中国的道学比较崇尚,但他又从其结构主义符号学观念出发,对同源于汉文化的中国和日本做了一些比较,认为中国是一个较少能指的国家,而认为日本是个《符号帝国》。  相似文献   

15.
卞崇道先生是中国日本哲学思想研究领域中“过渡时代的领军人物”,作为新的历史时期日本哲学思想史学科基础的坚定夯实者、高层次中日哲学思想研究学术交流事业的杰出组织者和胸怀全局并及时总结学科发展、关心青年一代成长的循循善诱的引领者,卞先生在当代中国日本哲学思想研究的学术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论日本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俳句与周作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著名学者实藤惠秀对20世纪的中日文学交流,曾有如下论述: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芦沟桥事变的一段时期,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日本文学影响中国文学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离开了日本文学就无法深入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没有日本文学的影响,没有中国现代作家对日本文学的理解和接受,中国现代文学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辉煌。周作人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是近现代中国人中从事日本研究的中心人物。“五四”时期俳句传入中国,对当时中国盛行的小诗以巨大的影响,其中郭沫若、周作人所受影响最为明显。周作人热心致力于日本“…  相似文献   

17.
在发展主义的政策范式下,为了能使民间风险投资公司的成立合法化,且又要遵守垄断禁止法禁止成立持股公司的原则,并防止与中小企业政策产生矛盾,日本公平委员会采取了折中的方案,出台了"VC宪章"。"VC宪章"使日本大金融机构、大企业出资成立风险投资公司成为可能,并为风险投资三方主体间的交易提供了治理框架,约束了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行为,成为了日本传统风险投资模式的制度起点。  相似文献   

18.
日本江户时代的著名国学大师本居宣长在他的《源氏物语玉小节》一书中指出:《源氏物语》的本质在于""。《源氏物语》对于日语学习者特别是专业日语学习者来说并不陌生。它是由日本平安时期(公元749-1192年)的著名宫廷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代表日本物语文学最高水平的古典小说,堪称世界名著。那么,这里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它在《源氏物语》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19.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日贸易特点、前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日贸易关系,发现全球金融危机对中日贸易的冲击破坏力远远大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中日贸易总额受到剧烈冲击,但是日本对华出口价格指数未受到太大冲击,中国仍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国,中日进出口商品贸易并非全线下降,中国对日进口生产用品及中国对日出口低端非耐用消费品均表现出逆境中的增长态势。文中最后预测了两国贸易发展将止跌企稳,并提出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全球范围来看,产业数字化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特征。日本政府在2020年公布了新的数字经济增长方案,期待通过刺激其产业数字化发展来带动日本经济发展。同时,日本的海外投资在亚洲地区一直保持较高的份额。通过研究产业数字化背景下日本海外投资的理论逻辑和现实特征,探究日本对外经济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机制,为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