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工运》2009,(5):57-58
龚新智在《理论前沿》2000年第6期撰文认为,自2008年6月以来,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相当一部分农民工陆续返乡还家。面对农民工“回流”,我们既不能有紧张的情绪,也不能等闲视之、听之任之,应当理性面对、高度重视。(一)“回流”具有两面性,必须辩证看待。1.从利好因素来讲,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弥补了农村劳动力不足,二是汇聚了发展要素,三是激活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工资变动趋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工工资变动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笔者认为,我国农民工工资现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民工外出务32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农民工工资已经成为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1995年至2008年农民工工资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3.
毛霞 《工友》2009,(2):14-14
如何认识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农民工返乡潮?我们的看法是:“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必将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青年》2007,(1):54-54
农民工长期离家外出,工作压力大,生活条件差,这方面的需求通常难以得到解决。卫生部公布数字称:我国有80%的外来农民工都处于性饥渴状态。另有人作过一项调查:有21%的男性农民工选择“找小姐”来释放性压抑,有18%的男性农民工性压抑时“整夜睡不着觉”,有18%的男性农民工通过喝醉酒来麻醉自己,进而忘却性压抑;还有25%的男性农民工通过“看黄色录像”、“讲黄色笑话”或“性幻想”来满足性要求,有5%的男性农民工性压抑时选择“强忍着”。有19%的女性农民工通过拼命干活来发泄性压抑。按照这项调查推算,全国有2.5亿农民工,其中就有5000多万人会经常或偶尔“找小姐”来解闷,艾滋病要在这样一个庞大的人群中蔓延开来,那可乖乖不得了!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较小;二是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功能不能满足实现劳动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需要;三是对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乏力,等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运》2008,(9):53-53
韩俊在《经济要参》2008年第35期撰文认为,解决农民工问题,完成“农民工”从农民到工人和市民这一历史性转变,既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又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应当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探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新路子。当前农民工问题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主要体现在:农村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格局尚未改变。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2008年12月消息: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沿海一些出口外向型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停产或倒闭现象,导致农民工提前返乡。进入11月份,作为全国第一劳务输出大省的河南,农民工返乡人数呈持续增长趋势。截至11月底,总共有120万农民工回流返乡,占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2150万人的5.58%;其中从省外返回农民工107万人,占省外输出总数1200万人的8.93%……  相似文献   

8.
本刊启事     
《中国工运》2008,(9):54-54
李德伟在《理论动态》2008年第1781期撰文认为,目前我国出现的“民工荒”现象。还远不是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消解过程中所必然要出现的劳动力由无限供给转化为短缺状态的真实反映。可以推断,在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城乡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上的总量过剩、结构短缺的矛盾会十分突出,这成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的突出特点,也给我们采取措施解决“民工荒”问题、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重庆工运》2005,(4):45-45
4月11日上午,市工会组织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局、市司法局等相关部门领导,就市委提出的“建立维护农民工权益长效机制”再次进行探讨研究,座谈中,大家参照全国、重庆部份县市建立维护农民工权益机制情况,结合南川实际,就我市如何建立维护农民工权益长效机制,提出了初步思路,大家在座谈中认为:要把市委提出的这一主题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切实代表好、维护好、实现好农民工的合法利益,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建立机制:  相似文献   

10.
靳涛 《中国工运》2010,(12):59-59
宜昌市总工会推出“帮企业招工、帮会员找岗”活动:一是加强用工调研,了解企业用I需要:二是设立“乡镇(街道)农民工动态监测点”.定期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返乡和就业、培训、创业意向进行监测:三是送教上门.组织专家讲师进行免费培训;四是组织企业招聘.确定每周四为“双帮”招聘集市。  相似文献   

11.
《时代风采》2009,(10):28-29
澜沧县总工会学习科学发展观注重实践,围绕“兴边富民计划”工会行动计划,提出开展好“十个关爱”活动。这“十个关爱”分别为:一是开展关爱困难职工活动;二是开展关爱劳模活动;三是开展关爱困难党员活动;四是开展关爱女职工活动;五是开展关爱农民工行动;六是开展关爱困难企业活动;七是开展美爱困难职工子女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运》2008,(9):53-54
莫荣在《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31期撰文。对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政策建议。改革开放以来,保护农民工流动就业的政策措施主要有:国家对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给予适当培训费补贴,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服务,逐步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制度等。但是,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远远不能适应农民工的需求和形势发展的要求,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笔者建议:(一)率先完善统筹城乡就业的相关制度和机制。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所有劳动者免费提供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运》2009,(7):58-58
肖云、杜毅在《社会保障制度》2008年第8期撰文认为,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解决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认为,农民工社会保障领域存在着十个方面的主要矛盾: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性与受重视不够之间的矛盾;农民工在法理上的平等保障权与法制保障不足之间的矛盾;农民工社会保障诉求强烈与社会保障覆盖率低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农村青年》2006,(1):50-51
2004年起,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开始实施新职业定期发布制度,当时共有330多个国家职业标准。当年,劳动部分两批发布了19个新职业。2005年,又分三批发布31个新职业。总计共分五批发布了50个新职业。这些新职业是根据大量职业活动信息资料的统计整理,经过专家评审和对社会公示最终确定的,反映了我国劳动力市场新的需求发展方向。在2005年新发布的31个新职业中,有一些需要专门的文化知识背景,不一定适合于大多数农村青年,但也有一些对文化教育程度要求不高,当前劳动力市场又十分需要的新职业,也许会成为农村青年不错的职业选择。这里,我们特别选择了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3批31个新职业中比较适合农村青年的部分职业进行专门介绍,供在新年里准备外出打工大干一场的读者朋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方化 《工友》2007,(11):19-19
房县是一个农民工输出大县,在全县20万农村劳动力中,就有近10万农民工分布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近年来,房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维权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大理州总工会积极为农民工搭好“两个平台”、构筑“三个机制”、抓实“四个一样”,把“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工作落到实处的经验。1.搭建“两个平台”,为农民工做好服务。一是营造关心农民工工作生活平台。各级工会组织深入企业吸纳农民工入会,努力做到政治上相信依靠、工作上一视同仁、生活上热情关心、活动上丰富多彩。二是提供农民工施展聪明才智平台。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文体活动来增强农民工的志气、朝气和士气,使农民工的靓丽风采得到充分展示。2.构筑“三个机制”,为农民工做好维权。一是建立源头参与机制;二是建立劳动争议调处机制;三是健全困难农民工帮扶救助机制。3.抓实“四个一样”,为农民工做好帮扶。一是政治上一样平等;二是在权利上一样维护;三是生活上一样关心;四是技能上一样帮带。大理州总工会把关爱农民工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尽力为农民工办实事、做好事,有效地保护、调动和发挥了农民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促进大理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廖巧玲 《工友》2014,(3):8-10
正有三个看得见的力量正在推动中国新的城镇化进程: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向有限过剩、新一代农民工的城镇化愿望、经济转型的内在压力。这预示着新一轮城镇化的核心聚焦在"人的城镇化"。我国农民工总数超2.6亿,使他们中有愿望的人逐步融入城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培厚劳动力资本,无论对农民工还是企业,都是谋求经济长远竞争力,获得种种双赢的最佳手段,而这一过程将发生在未来中国的各个城市;同时,在现代生活观念、文化熏陶下长大的新一代农民工,无论他们出生在城镇还是乡村,都将以城市生活、城市待遇为依归。  相似文献   

18.
《农村青年》2006,(2):50-51
本刊举办的2005年农民工关注的10件大事日前揭晓。读者从本刊去年12期刊登的25件候选事件中选出了位居前10名的10件大事。这10件大事是:1.全国大规模开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清欠”行动。2.各地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金预存制度和实行农民工工资“按月支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运》2014,(6):21-24
自《中华全国总工会2011-2013年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工作规划》实施以来,全国各级工会站在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高度,认真贯彻“推进企业依法普遍建立工会组织”的工作要求,取得了丰硕成果。三年间,全国新增建会企业217.8万家,涵盖企事业机关单位653万个;新发展企业会员4760.3万人,工会会员总数达2.9亿人,其中农民工会员1.1亿人,工会组建工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从2005年以来,信州区认真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清理检查活动,累计为农民工追讨工资200余万元,有效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信州区总工会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为农民工追讨工资:一是区总工会和区司法局签订“联合维权意向书”,对区属范围内出现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采取联合维权;二是建立维权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