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近代史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的真理。从一八四○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起,到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这一百多年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西班牙、荷兰、葡萄牙等,几乎所有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最后一次抗日战争,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我们古老的祖国,蒙受过巨  相似文献   

2.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天津设立了警察厅.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警察机构. 该机构是在帝国主义的铁蹄下设立的.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天津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明文规定,天津20里内不准中国驻军,由巡警负责维持治安.1902年,八国联军将侵占的天津地区交南段巡警总局管辖.  相似文献   

3.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古老中国的国门被英国侵略者打开。战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如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的中英《虎门条约》,开放广州、福建、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银元,同意英国享有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等,在近代外交史上留下了屈辱的一页。从此,各国列强纷纷效仿,1844年7月3日,美国特使顾盛(Caleb Cushing)和清朝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望厦条约》,这是美国与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正是这个特使顾盛,后来成了美国第一任驻华公  相似文献   

4.
陆贻信 《中国法律》2007,(3):31-33,115-118
香港的法律体制 香港是中国固有的领土。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后来经1860年、1898年两次的北京条约,香港的地域范围扩大,至现在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美国于2012年4月颁布了最新美式双边投资条约范本,该范本在履行要求、透明度、环境与劳工保护等方面对2004年范本进行了修订。范本是美国对外签订双边投资条约的蓝本,中国在与美国谈判签订双边投资条约时应重视美式范本的新发展,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6.
我国签订的双边刑事司法协助条约刘全胜自1987年5月4日至今,我国已与16个国家签订了双边司法协助条约 ̄①,其中涉及刑事司法协助规定的条约有10个, ̄②中国与波兰、蒙古的司法协助条约已分别于1988年2月13日、1990年10月29日正式生效。我国签...  相似文献   

7.
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842年8月29日,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失利的清王朝屈辱求和,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在英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再次失利,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北京条约》,割走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中国领土。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  相似文献   

8.
<正> 1951年4月18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此利时、卢森堡六国于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简称巴黎条约),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1957年3月25日,六国又于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简称罗马条约),同时签订了建立欧洲原子能联营条约,这两个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当时,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和欧洲原子能联营共设一个议会  相似文献   

9.
自1951年签订煤钢共同体条约以来近40多年中,欧共体不断地取得进展。首先是1986年签订并于1987年7月1日生效的《单一欧洲文件》,要求在1992年12月以前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建立一个完全自由的内部市场。其次是1992年2月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中国报刊上简称《马约》)。此条约修改建立各欧洲共同体的条约,它也考虑在成员国政府间合作主题的扩展,它在“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及“在司法和内务领域中的合作”等标题中体现了这种考虑。①因此,欧洲共同体的名称也就由“欧洲联盟”所取代。尽管欧盟在组织结构上实现…  相似文献   

10.
<正> 1977年,美国、瑞士签订的刑事司法协助条约正式生效。此后,美国又相继同土耳其、荷兰、哥伦比亚、意大利、摩洛哥以及加拿大等6国签订了司法协助条约。美国还准备就类似条约与大约十几个国家进行谈判。 美国与其他国家广泛签订刑事司法协助条约,有着深刻的背景。二十世纪以来,特别是  相似文献   

11.
死刑与引渡分析——以中西引渡条约为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与西班牙引渡条约。这是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第一个引渡条约。根据条约,中西双方有义务应对方请求,引渡在一方境内发现的被另一方通缉的人员。在中国所有对外引渡条约中,这个条约首次出现涉及死刑问题的条款。条约规定:“根据请求方  相似文献   

12.
(一) 国际私法统一运动发展的三个阶段早在一八四五年,美国国际私法学者斯托里第一次在其著述中表达了统一各国国际私法的愿望,而真正开始将这一愿望付诸实践的则是意大利政治家暨法学家曼奇尼。在曼奇尼的倡导和影响下,意大利政府曾先后两次企图发起制订多边条约的国际会议;美洲大陆的秘鲁政府也曾召集拉丁美洲数国代表,签订了关于国际私法诸问题的利马条约。但是直到一八八九年,根据阿根廷和乌拉圭两国政府的提议,美洲国家再次集会,才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第一次通过了关于国际民法、国际商法和国际诉讼等九个条约。蒙得维的亚条约的诞生,标志着国际私法统一化运动的开端。纵观近百年来的国际私法的统一化运动,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当事人和律师认为,中国法院的判决无法在外国得到执行,而外国法院的判决也无法在中国得到执行(离婚判决除外),但实际并非如此。截至2015年11月30日,中国已与37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民事或商事司法协助条约,其中与33个国家的条约中约定了相互承认和执行法院判决的内容,意味着中国法院的判决有机会在这33个国家得到承认与执行,同样,这些国家的法院判决也有机会在中国得到承认和执行。下面笔者对这些条约的内容和适用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李洋 《法学家》2020,(1):77-89,193
近代国际法理论框架下的"非正式帝国主义",由最初的"自由贸易"模式扩展至政治、司法等诸般间接控制样式。在"非正式帝国"的塑造中,合乎国际法规范的条约具备去疆界化与再疆界化的意义,即破除正式领土帝国的堡垒,重建非正式帝国的藩篱。法律无疑是实现"非正式帝国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而它本身也成就为"非正式帝国主义"的一种典型形式——"法律帝国主义"。以近代中国的境遇为例,法律帝国主义所表达的,正是在政策指引之下,借助条约规定方式,以治外法权为基本实践手段,通过司法机构的跨域构建以及法律职业人士的身体力行,以最终达成西方法播散的整体过程。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 ,我国的著作权涉外关系始于 1979年中美科技协定和中美贸易协定 (部分条款 )的签订 ,之后 ,1992年我国签订并执行了《中美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 ,同年加入了《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 ,次年加入了《录音制品公约》 ,1995年签订并执行了《中美知识产权保护行动计划》 ,直至 2 0 0 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从经历的轨迹看 ,我国著作权涉外关系由签订双边条约发展到签订多边条约 ,由签订只有部分版权条款的发展到签订或者加入专门的国际著作权条约 ,由签订只具备抽象内容条款的发展到加入条款内容详细具体的国际条约 ,…  相似文献   

16.
一个完整的引渡制度体系,既要有本国的内国法<引渡法>,也要有与国际社会签订的双边引渡条约网络,还有更关键的是不断增加的成功引渡案例.目前中国名义上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签订了中外引渡条约.但中国要引渡的外逃犯罪嫌疑人大部分留居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所以,"威功案例"并不多.  相似文献   

17.
论引渡     
一、引渡的概念引渡是指一国把在该国境内而被他国指控为犯罪或已被他国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引渡制度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前1280年,埃及和赫梯签订的和平条约中就有归还逃犯的规定.到了十四世纪,欧洲出现了第一个引渡  相似文献   

18.
热点聚焦     
中国立法机关批准与发达国家的首个引渡条约全国人大常委会4月29日批准中国与西班牙签署的引渡条约。这是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第一个引渡条约。据悉,该引渡条约将加速中国编织国际引渡网,缉捕以贪官为主的外逃案犯。根据条约规定,中西双方有义务按照条约规定,应对方请求,相互引渡在一方境内发现的被另一方通缉的人员。在中国所有对外引渡条约中,这个条约首次出现涉及死刑问题的条款。条约规定:“根据请求方法律,被请求引渡人可能因引渡请求所针对的犯罪被判处死刑,除非请求方作出被请求方认为足够的保证不判处死刑,或者在判处死刑的情…  相似文献   

19.
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批准《马拉喀什条约》.2022年2月5日,中国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递交了条约批准书,按条约规定,条约将于5月5日对中国正式生效.《马拉喀什条约》是世界上第一部版权领域的人权条约,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2013年6月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主持缔结,全称是《为盲人、视力障...  相似文献   

20.
"反对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革命必须达到的目标。在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日益加剧以及苏俄新政权需要"东方革命"的背景下,"反对帝国主义"思想被引入中国。国共合作之后,"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成为当时国民革命努力奋斗的目标,也被纳入当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之中。在"反对帝国主义"这一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引导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