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户籍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是建国以后逐渐发展形成的一套户口管理制度。该制度发展至今,在身份证明,社会安全,经济建设等发面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深入,社会民主化,文明化的推进,这套制度的局限性也越来越突出,以至影响了当前的经济发展;户籍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发展,已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视。研究和探索中国当代户籍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户籍制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当代青年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责任:要在“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实践中,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专门人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增强生态意识,更新节约观念,减少和避免资源的低效和过度消耗。  相似文献   

3.
“南北钦防”是未来大西南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文章分析了“南北钦防”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并通过其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闽南三角区等的经济发展比较,指出“南北钦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这四个增长极生产要素的分配及其地域专业化分工。最后就这一区域的跨世纪发展提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需要哲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需要哲学透视 ,这是由经济发展的深刻内涵和哲学的本质决定的。对经济发展的哲学透视包括人文透视、社会透视和辩证理性透视三个主要侧面。人文透视体现了哲学意识的人文精神 ,内在地包含了人文精神的主体意识和文化意识的统一。经济发展的人文追求提出了人文透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社会透视体现了哲学历史观的深刻意蕴 ,其内容包括社会形态透视、社会规律透视和社会发展趋势透视。辩证理性透视体现了哲学的辩证法功能。辩证理性透视要求用唯物辩证法观点观察、分析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和问题。它体出经济发展的辩证本性。对经济发展的哲学透视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对经济发展的人文透视 ,坚持把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真正为人类谋利益。对经济发展的社会规律透视 ,能加深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洞察 ,增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自觉性 ;能增强经济发展的预测性 ,自觉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对经济发展的辩证理性透视 ,则有利于全面把握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关系 ,克服孤立地看待经济发展 ,甚至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其他领域的发展相对立的形而上学观点  相似文献   

5.
农村青年是最广泛的青年群体。他们是农村现代化建设中一支朝气蓬勃的力量,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力军。本文试图从剖析当代青年农民的进取意识入手,来认识当代农村青年。 一、当代农村青年进取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 青年农民的进取意识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人生态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们不断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忽视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价值。尤其是在现今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当代高职青年大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现状不容乐观。对此,高校应通过完善班级管理体制、积极构建大学生社团、培养大学生"三自"教育、发挥辅导员在建设和发展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主力军作用等途径,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7.
创新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国家的繁荣富强诸方面意义重大。当代青年创新意识的社会培育重点在于努力培养青年与创新意识相适应的现代意识,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超越传统的思想羁绊,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在积极影响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促使我们不得不趋利避害,积极探讨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出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文化,走有利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客家意识强化是对当代多元思潮冲击的有力回应,更是对客家文化有效传承和保护的亟需。实现客家意识的强化,需加快推动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进一步加强客家文化的宣传与教育,着力开展客家文化的挖掘和创新。客家意识强化有利于促进客区人心凝聚、归属感提升,促进祖国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有利于促进客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并为其它地域文化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乐山市市中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但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综合实力不强,产业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统筹不足等问题。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需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树好三大意识、做好四篇文章、抓好五项保障,构建综合实力高地,实现发展新跨越。  相似文献   

11.
问题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矛盾具体方法,体现在社会改革发展实践中必然要求明确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深水区、关键期,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高度深化问题意识,把这一思维方式具体化、操作化、应用化,使之成为人们化解困惑、解决问题、推进发展的基本遵循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2.
处于世纪之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当代中国面临着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这一深刻的变革过程,既是一种历史性文化变迁,也是价值体系的转换。面对如此的时空坐标,跨世纪的当代青年,如何建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意识,已日益凸现出来。怎样看待传统文化的价值?这是一个极富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笔者认为,从价值观与传统文化关系的角度,实现当代青年现代价值意识的建构,应至少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社会及其文化结构的深刻变化,是构建青年价值意识体系之前提。众所周知,当代中国是过去中国的合乎规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处于核心地位,并主导和引领着当前我国社会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多元化文化意识。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影响个人、社会群体的心理健康发展和精神状态以及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本文对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以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塑造进行阐述,以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培养当代大学生形成具有高度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优秀品质。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建全民族的文化自觉、重树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我们必须本着问题意识,以世界眼光、发展眼光看待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问题。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尚不成熟和完善的民主制度的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有着自身内在的历史逻辑和动力机制,同时也深受内外社会与政治生态的全面影响。展望未来,只有自觉地面对、解决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主动地回归社会本位,坚守民主本位,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才会有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与教育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经济发展层面,我们吸收了很多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适合我国发展的运行模式,但是在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等层面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我们原来的一些做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同时现代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与我国原有的价值体系存在很大区别。我们应该怎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结构的角度,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现状作了评价;从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互为前提、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真实动力、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导向等方面,阐述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并从经济结构、经济政策、社会管理、社会指标体系等各层面指出了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并最终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影响社会健康发展的负面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急需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合格公民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转型的目标,公民教育也成为中国教育转型的大趋势。大学肩负引领社会文明的重任,应该加强大学生公民知识、公民意识、公民技能、公民行为等方面的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影响社会健康发展的负面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急需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合格公民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转型的目标,公民教育也成为中国教育转型的大趋势。大学肩负引领社会文明的重任,应该加强大学生公民知识、公民意识、公民技能、公民行为等方面的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探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稳定与公民的政治参与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实践和参与能力都不断增强的同时,政治冷漠现象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突出特点.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对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进步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不强、动力不足、行为不力的局面,还需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闽南地区的普度民俗信仰是在"普度众生"这个广泛的意义中的一个狭隘理解,即施舍、安抚、讨好甚至贿赂孤魂野鬼,以期确保百姓安居,社会稳定。每年的农历七月,闽南民间都要举行多次的祭祀活动,人们习惯于将其称为"中元普度"。"中元普度"作为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俗之一,它的形成和演变都体现了闽南民俗既来源于中原文化又保留其闽南本土文化的特点。探讨闽南普度的历史文化渊源,分析闽南普度的现代表现模式,总结闽南普度民俗信仰的社会功能和研究意义,对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