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增田 《美国研究》2004,18(2):79-99
鲍大可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和中美关系的积极推动者 ,他毕生致力于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因篇幅所限 ,本文主要考察了鲍大可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一关键过程中所做的贡献。文章首先探讨了他在 6 0年代初关于中美关系的新思考———缓和与松动中美关系 ,随后探讨了他在两方面为推动中美关系的缓和与改善而进行的不懈努力 ,即推动国内对华舆论转变和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每一关键时刻向美国决策者提供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本书叙述和分析了中美从对抗隔绝到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着重分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谈判过程中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交涉,以及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的出台经过,比较详细地展示了双方的立场以及博弈过程,对于把握中美关系走向、理解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以及其未来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倪峰 《美国研究》2002,16(4):146-150
2002年10月26日-28日,由中美关系史学会、厦门大学美国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东亚国际关系中的中美关系"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国内33个学术机构的6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44篇.与会者就中美关系的演变、影响中美关系的国际因素、当前的中美关系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宫力 《美国研究》2001,15(2):7-20
本文对1977年之后至90年代初,邓小平在处理中美关系问题上所采取的政策和策略进行考察和评估,认为邓小平的决断是促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从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出发,努力促进中美经济贸易的发展,不仅为中国引进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而且为稳定中美关系的大局构筑了一个新的战略支点.邓小平在1989年中美关系跌入低谷后所采取的一系列对策,使中国在西方的制裁面前,稳住了阵脚,并成功地把中美关系稳定在一定的战略水平之上.  相似文献   

5.
2008年6月28~30日,由中美关系史研究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英语系、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联合举办,鲁东大学承办的"中美关系与国际格局学术研讨会"在烟台举行.来自全国各地30多个学术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50多位从事美国问题及中美关系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活动,共提交论文40余篇.  相似文献   

6.
2018年,美国国会接连通过涉台法案,特朗普政府则对华发动了全面贸易战,中美关系越过"临界点"的说法已经从不确定的判断转变为严峻的政治现实。这一发展并非是因偶然因素的叠加突破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周期",而是两国在国际政治、安全和经济秩序领域的消极互动不断累积的结果。表面上,经贸相互依赖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能稳定地改善因政治、安全摩擦而不时恶化的中美双边关系。由于中美在国际经济秩序上接近的停滞和距离的拉大,这一相互依赖正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加而由互补转变为竞争,这一质变甚至还在不断加速。因此,关系正常化特别是1989年以来的中美关系在本质上可能并不存在周期性,两国在各秩序领域的消极互动大体上在不断累加,最终越过了"非敌非友"的临界点。由于经贸关系这一"压舱石"本身已经部分质变,要想重新恢复关系的总体平衡,不仅需要缓解中美两国在国际经济秩序上的分歧,或许还需要通过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的措施来"反哺"不断激化的经贸矛盾。  相似文献   

7.
非常感谢中困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和国际合作局邀请我参加这次国际研讨会.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中美关系的人,对比30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可以说是感慨万千.这30年时间,中美关系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8.
谢莉娇  张仕荣 《美国研究》2006,20(2):157-158
2006年4月14~15日,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举办了“中美关系展望”学术研讨会。来自本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美国驻华使馆官员等60余人与会。会议围绕中美关系的现状、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因素,以及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一)中美关系的特点与会者认为,当前中美关系具有稳定性、脆弱性、复杂性等特点。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王缉思认为,中美关系的战略框架已经稳定,突发事件影…  相似文献   

9.
<正>中美关系与国际秩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首先,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际秩序问题将是中美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甚至核心的问题。奥巴马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达成协议后发表声明称,不能让中国这样的国家制定全球经济规则。美国和中国在经济和非传统安全领域是互利的,在传统安全方面,双方也明确表示不对抗,不冲突,不打仗。两国相争的焦点主要是国际秩序的主导权和规则的制定权。当今的中美关系与过去的美苏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刘卫东  魏红霞 《美国研究》2005,19(4):149-151
2005年11月18到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与美国研究所联合举办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论坛:中美关系及其在亚洲的影响”。来自美国、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中国的20多位学者与会。中国社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杨扬主持了开幕式,李慎明副院长在开幕词中指出,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复杂也极其重要的双边关系,这一关系一直在起伏动荡中向前发展。一方面,综合国力仍然鹤立鸡群的美国继续在世界上发挥着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自身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提高。中美两国在许多地区问题上仍存在着相互的战略疑虑…  相似文献   

11.
中美关系将会全面寻求合作与竞争,但是基于中国的崛起和"美国霸权"的衰落,"合作中冲突"的局面可能会逐渐形成。通过加强联合与强调多边合作,中美两国在东北亚地区采取的下注战略都向着防止任何一方统治该区域的情况发生转型。除了中美关系的冲突或合作趋势之外,朝鲜半岛也存在卷入"他者化"或"国际化"的可能性。本文建议无论是韩美联盟还是中韩合作都应遵循独立适用原则,且我们应当探索战略性的普遍原则。  相似文献   

12.
鲍绍霖 《美国研究》2002,16(3):7-35
本文探讨了香港回归前后美国的主要对港政策及对香港事务的干预,特别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和香港终审法院关于港人内地子女居留权的裁决所引起的法律危机期间美国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作者发现,随着香港的回归和英国人的撤离,美国有悖常理地比中国中央政府更多地卷入了香港事务,而美国对香港的批评和压力总是随着中美关系的恶化而增强.作者因此呼吁美国在处理中美关系的过程中,既不应把香港宠坏,也不应使香港成为一只替罪羊.  相似文献   

13.
14.
赵全胜 《美国研究》2012,(1):7-26,3
21世纪初以来,中美关系和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均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在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领域中开始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与此同时,美国作为全球范围内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军事、安全及政治领域仍然发挥着决定性的领导作用。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不同领域中分别发挥领导作用的现象,即本文所说的"双领导体制"。这一"双领导体制"不仅建立了中美两国在特定领域内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亚太地区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蔡翠红 《美国研究》2012,(3):107-121,5
在中美关系各领域,网络空间问题在极短时间具有了极其重要的意义。网络空间不仅对传统中美关系形成了冲击,而且还引发了相应的博弈与竞争,如网络空间治理权之争、网络战略优势竞争,以及与之相随的网络技术优势的夺取、网络军备竞赛和网络话语权竞争等。网络事务管理的主权性与网络空间运行的开放性之间的矛盾构成中美关系网络冲突的根源。网络空间的全球性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网络信息安全等共同威胁,促成了中美关系在网络空间的合作,如在网络治理的国际制度建设、应对网络犯罪、技术合作、网络冲突控制等方面。避免网络空间的中美关系走向安全困境,需要相对稳定的实践。对网络监管和网络主权的认同、建立中美网络空间的战略互信是实践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由中美关系史研究会、西安外国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联合举办、西安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于4月16至18日在西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29所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60余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提交论文共40余篇.  相似文献   

17.
李期铿  谢超 《美国研究》2006,20(4):95-110
美国的政治体制和安排决定了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能够对美国外交政策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富布赖特在担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期间,主持参议院“中国听证会”,邀请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和学者出席,向政府决策者和普通公众更全面地展示中国,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中国。他主持的听证会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富布赖特的“中国听证会”为尼克松任上开始的中美关系解冻进行了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8.
中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的同时,中美政府针对彼此的政策随之调整,这不可避免地对东亚和东北亚秩序造成影响。在这种形势下,韩半岛所受到的冲击也逐渐增大。近期,韩半岛局势存在着紧张和不安定的因素,而中美关系对韩半岛局势的影响也愈加明显。笔者从两国关系中合作和矛盾并存的观点出发,以21世纪的前十年中国的胡锦涛政府时期和美国的(小)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时期为主要研究区间,回顾整理中美关系的变化和持续推移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中美关系变化对韩半岛产生的影响,提出为了维持东北亚地区和韩半岛的和平稳定,有必要开拓一条双边间及多边间的紧密的协商渠道,在维持六方会谈框架的同时,寻求一个具体施行方案体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陶文钊 《美国研究》2001,15(4):119-125
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跌宕起伏,走过了一条崎岖坎坷的道路.这十年的中美关系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中美关系为什么就这么难,是否注定要这样动荡不定,大起大落?中美关系的前景究竟如何?不仅中美两国的学者在思考这些问题,就是一般的群众也在关注这些问题.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SAIS)中国研究系主任、著名中国学家蓝普顿教授的新作<同床异梦:处理中美关系1989-2000>①正是回顾历史、探讨这些问题的一本非常及时的专著.匆匆读罢,获益匪浅,觉得值得向我国同行介绍推荐.  相似文献   

20.
陶文钊 《美国研究》2001,15(1):132-137
由中央党校姜长斌教授和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哈佛大学研究员罗伯特·罗斯(陆伯斌)博士主编的<从对峙走向缓和:冷战时期中美关系再探讨>(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以下简称<再探讨>)一书新近出版.拿在手上,书沉甸甸的,很有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