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着增进交流、提高青年科研人员业务水平的宗旨,2006年11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举办了第三届青年论坛。本次论坛共接收了14篇学术论文。参加论坛的青年学者就彼此的论文作了客观评价,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该所领导非常重视青年工作,对青年论坛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通过青年论坛这个平台,青年学者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本次论坛的学术氛围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大家都表示今后应该多举办这样的学术活动,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其中,以帮助青年科研人员尽快成长。经该所学术委员会评选,下列成果获本届青年论坛优秀成果奖:…  相似文献   

2.
文坛信息     
《新青年》2007,(8)
1辽宁作家评论家畅谈"青年作家与时代精神"为迎接全国青创会召开,辽宁省作协日前举办了"青年作家与时代精神"座谈会,近年来文坛较为活跃的青年小说家、诗人、评论家代表汇聚一堂,围绕青年作家肩负的历史使命、青年作家与时代精神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青年》2014,(5):51
为鼓励和倡导全社会关注产业工人群体,发掘、培养青年产业工人文学人才,提高产业工人文学品位,提升产业工人群体综合素质,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和中国青年报社发起,广东省青少年文化促进中心、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政府联合广东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主办的常设性权威奖项"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开始举办第二届评选活动,现面向全国广泛征集作品。  相似文献   

4.
<正>1月16日,由外交部青年读书研究会、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青年读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第九届全国青年国际问题研讨会在屮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本届研讨会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与实践"为主题。来自20多家单位160余位青年代表与会。外交部张明副部长出席并作主旨演讲,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周长奎、  相似文献   

5.
团情导航     
博物 《新青年》2024,(3):18-21
<正>第四届“中国青年助农年货节”民族地区专场活动在哈尔滨举办2024年2月2日至3日,由全国青联、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共同主办的“‘青’暖华夏联心聚力”第四届“中国青年助农年货节”民族地区专场活动在哈尔滨举办。此次“中国青年助农年货节”民族地区专场活动特色鲜明、亮点纷呈。除了汇聚全国各地特色年货、集合八方美食之外,更加突出“暖心”“团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为主线,以“‘青’暖华夏联心聚力”为主题,以“暖人心、促团结、共奋斗”为出发点,凝聚全国各族各界青年一起过“暖心年”“团结年”“奋斗年”,共同呈现一场年货的饕餮盛宴。  相似文献   

6.
胡志明常常将经过挑选的越南青少年送到国外,利用兄弟国家提供的有利条件,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中国广西南宁、桂林育才学校的举办,体现了胡志明这一培养青年人才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东北亚青年论坛”是中韩日三国青年之间加强交流、增进互信、促进地区长远合作的一个平台和渠道。该论坛自2004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均由国际道德重整韩国协会主办.中国全国青联、国际道德重整韩国协会议员联盟和国际道德重整日本协会协办。第一届论坛的主题是“青年为实现东北亚和平与繁荣应发挥的作用”,第二届论坛的主题是“探索未来东北亚合作”。今年8月24日-29日在韩国首尔和天安市举行了第三届“东北亚青年论坛”,来自中韩日三国的70多名青年出席。与前两届论坛相比较。本届论坛主题“中韩日青年网民文化及其正确的发展方向”更为专业和具体。旨在通过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冯雷 《新青年》2021,(2):24-25
一、坚持思想上引领,做青年举旗帜、当标杆的"信念定盘星" 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要想引导青年积极投身百年油田建设,团组织做好青年思想信念的"定盘星"是关键.要坚定使命根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广大青年必须始终坚守的"根";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就是石油青年必须始终不忘的...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组织青年学者于2014年4月23~24日在北京举办了第三届青年学术论坛。此次论坛的主题为"中国对外战略中的俄罗斯东欧中亚",共分为三个单元:欧亚地区的转型与发展;大国博弈与国际格局变动;新形势下的中国对外战略。一欧亚地区的转型与发展张弘博士以《乌克兰的发展道路》为题来思考当今的乌克兰危机。他认为,政治学视角下发展道路本质是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印尼和泰国两国华人青年的国家认同观的对比,本文认为东南亚华人青年较为普遍地存在国家认同多元化的情形.首先,华人青年作为居住国公民认同于该国;其次,大多数华人青年在文化层面上仍然认同中国是他们的宗祖国,同时也认同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些国家的华人国家认同过程尚未完结的遗存物,另一方面是全球化条件下,为华人青年的国家认同多元化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